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川东北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储层地球化学特征

蒋涛  
【摘要】: 本文以地球化学,油气成藏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为基础,以分析白云石微量元素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等大量数据为手段,重点对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的地球化学特征等作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成因和成岩阶段的白云岩白云石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充填热液方解石氧同位素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等大量分析资料,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岩流体具有相同来源,为高盐度海源孔隙水,形成环境相对封闭;飞仙关组白云岩有准同生交代和埋藏成岩交代两种成因类型,优质储层为埋藏交代成岩的产物;海水温度为29℃~36℃,利于烃源岩的形成;二叠系上统和三叠系上统古油藏和储层的古温度主要集中在120℃-170℃之间,大于我国碳酸盐岩生油门槛温度(80℃),与液态烃大量出现以及凝析油-湿气阶段的温度范围(100℃~180℃)大体一致;通过钐—钕等时线法、裂缝充填方解石氧同位素法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共同推算,油气充注时间为早侏罗世~晚侏罗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柳筠;;川东北YB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郭彤楼;;川东北地区台地边缘礁、滩气藏沉积与储层特征[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3 张洪宇;王燕;严丽;段金宝;;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地层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8期
4 陈汉军;何莹;;河坝飞三段储层发育期次划分及有利区预测[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3期
5 张学丰;赫云兰;马永生;刘波;赵培荣;高计县;杨云坤;;川东北飞仙关组沉积控储机理研究[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6 曲炳昌;姜自然;刘雁婷;;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裂缝测井识别与反演[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4期
7 王春梅;王春连;刘成林;龙胜祥;吴世祥;张军涛;;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期沉积相、沉积模式及其演化[J];中国地质;2011年03期
8 宋京京;张春生;李向峰;;四川LG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及裂缝特征[J];海相油气地质;2011年03期
9 张建勇;周进高;郝毅;王小芳;吕玉珍;张大智;徐美茹;张润合;谷明峰;张敬艺;;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J];海相油气地质;2011年03期
10 刘欣;傅恒;;元坝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01期
11 刘敏;卢双舫;薛海涛;于召清;王桂华;黄立明;;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7期
12 屠志慧;孔令霞;张奇;潘磊;韩嵩;;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长兴组地震相特征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1年03期
13 朱祥;王涛;燕继红;;川东北HBC地区飞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4期
14 孙利川;傅恒;;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5期
15 李力;孙耀庭;陈建;;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和长兴组测井解释方法[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16 关云梅;王兰生;张鉴;施雨华;张琦;;四川盆地高含硫气藏地层水地化特征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1年03期
17 任朝发;;渡口河气藏成藏期次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8期
18 张筠;吴见萌;;测井资料划分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有利相带[J];天然气工业;2011年07期
19 李凤;张卿;黄仁春;赵永庆;田江;朱祥;;元坝、通南巴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关系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20 谢冰;周肖;唐雪萍;梁涛;张树东;;四川盆地龙岗地区礁滩型储层有效性评价[J];天然气工业;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开开;蔡春芳;姜磊;;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成岩过程中Sr的迁移及富集机制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德汉;肖贤明;田辉;闵育顺;申家贵;戴金星;汪泽成;;油气藏和油包裹体极端演化模式和H2S成因的高密度甲烷包裹体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潘秀宏;金蔚青;洪勇;;BBO单晶生长过程中气相包裹体形成的实时观察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秦朝建;裘愉卓;温汉捷;许成;黄智龙;;牦牛坪稀土矿床萤石中的包裹体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丁俊英;倪培;饶冰;张林松;;人工合成H_2O、NaCl-H_2O、KCl-H_2O、CaCl-H_2O体系包裹体研究[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6 杨帆;潘尚可;丁栋舟;张卫东;陈晓峰;任国浩;;铈掺杂硼酸钆锂晶体中包裹体的影响及形成机制的研究[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倪培;A.H.Rankin;周进;;白云鄂博地区包裹体中捕获的富挥发分、富REE的碳酸岩浆流体[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8 范宏瑞;郭敬辉;胡芳芳;储雪蕾;刘景波;陈福坤;金成伟;;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的差异折返:流体包裹体证据[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孙先达;索丽敏;姜洪启;;激光扫描共聚焦在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郭宏莉;;利用包裹体研究探讨塔里木库车坳陷东部油气运移与油气藏的存储条件[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昭宏;川东北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胡安平;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气藏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崔杰;川东北地区深部地层异常压力成因与定量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胡作维;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梅生;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郑天发;海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勘探[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铜山;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8 沈平;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目标评价[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王存武;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层系超压发育演化与成因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10 杨志彬;川东北地区河坝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及钻井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涛;川东北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储层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钟怡江;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格局及层序充填结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3 董霞;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上二叠统长兴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沈琦;碳酸盐岩地震层序划分方法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明;川东北复杂压力体系井身结构设计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陈勇;川东北礁滩储层地震检测与流体识别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佟宏鹏;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岩流体性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帅庆伟;川东北生物礁滩储层地震相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涌泉;川东北礁滩气藏中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韩强;川东北地区空气钻井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斌;川东北普光气田再报捷[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王孝祥 张学斌;川东北探区发现新的高产气层[N];中国石化报;2006年
3 王孝祥;普光千亿立方米整装气田已具雏形[N];中国石化报;2004年
4 王孝祥 张学斌;川东北天然气勘探取得新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5年
5 王孝祥 帅利成 张学斌;普光气田储量进一步扩大[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记者 王孝祥 通讯员 张国常;川东北地区立体勘探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王孝祥 张学斌;川东北普光2井又获高产气流[N];中国石化报;2004年
8 ;倾情川东北[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王孝祥;南方公司奋战川东北准备大南方[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于银花 薛相才;新黑池1井完钻井深达5788.92米[N];中国石化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