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地应力场特征研究及应用

童凯军  
【摘要】: 四川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也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出基地。其中川西坳陷发育有巨厚的上三叠系陆相碎屑岩地层,自上而下分布有多个主力气藏。尤其是深部须家河组气藏具有储层致密、埋藏深、地层压力高及圈闭形成历史复杂、岩石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等特点,使得该区钻井工程地质特征极为复杂。本文以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及油气藏工程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川西坳陷中段的新场气田须家河组须二段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川西地区深部地层岩石力学特征、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地应力在井壁稳定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以室内岩心实验结果为标定刻度,以测井理论计算方法为主导,结合矿场资料,系统、全面地建立了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岩石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张强度、内聚力、内摩擦角)预测模型;建立起了研究区纵向地层岩石力学参数综合剖面及平面特征的三维空间展布;初步建立起有较大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岩石力学参数计算及预测方法,为后续的地应力及三大地层压力的计算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系统分析了川西深井的各类地应力试验结果,开展确定深部地层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研究,进而有效地建立起工区地应力剖面。根据压裂资料、测井资料及室内实验资料对应力状态的确定,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研究区须家河组须二段3个主力产层进行了应力场分布模拟,由模拟结果分析了地应力的分布特征。成果表明:研究区存在由龙门山前缘推覆构造产生的挤压应力,使得工区地层主要以走滑地应力类型,即σ_H>σ_v>σ_h应力状态为主,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E-W向;地应力大小分布主要受控于断层展布、地层埋深及构造应力大小和作用方位。 鉴于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地层异常高压的形成主要是由欠压实、生烃增压、粘土矿物脱水增压及构造抬升等多种机制在内的综合作用结果。因此,传统的等效深度法已不大适用于计算致密储层高异常地层孔隙压力。为了回避压力成因的复杂性,同时又鉴于Eaton法中引入的压实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压力形成的机制、超压保存的条件和砂泥岩之间的水动力关系。在钻井压力测试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Eaton法为主并综合考虑了有效应力法建立起工区地层孔隙压力剖面。此外,结合研究区工程地质特点,借鉴了成熟的地层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建立起了工区安全泥浆密度窗口。实例表明,所计算的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三大地层压力及安全泥浆密度窗口合理,能够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志彬;张国东;黄建林;刘善华;胡永章;张生军;李洪文;;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工程地质特征及优快钻井对策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6期
2 刘娜;牛中宁;;川西坳陷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效应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1年01期
3 王睿婧;刘树根;张贵生;孙玮;;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气源判定及成藏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4 田军;朱宏权;沈忠民;;丰谷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研究[J];天然气技术;2009年03期
5 曹烈,安凤山,王信;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与古构造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2期
6 徐言岗,徐宏节,虞显和;川西坳陷中深层裂缝的识别与预测[J];天然气工业;2004年03期
7 刘昊年;邓丽丽;龚业超;孙伟;;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及形成机制[J];天然气技术;2008年05期
8 吴铬,李华昌;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刘翠荣;川西坳陷喜山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裂缝预测[J];天然气工业;2002年03期
10 董立全,王信;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地层初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4期
11 韩金良;吴树仁;谭成轩;孙炜峰;张春山;丁原辰;彭华;;东秦岭东江口花岗岩体水压致裂法与AE法地应力测量对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12 罗啸泉;安凤山;;川西坳陷圈闭分类[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年01期
13 李显贵;范菊芬;张学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DR技术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5期
14 叶军;川西坳陷的天然气是深盆气吗?[J];天然气工业;2003年S1期
15 杨克明,叶军,吕正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2期
16 马强;;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立大会在我院召开[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17 ;岩石力学中最佳表面裂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8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19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20 苏丹;;崎岖道路上的攀岩人——记岩石力学工作者唐春安教授[J];科学中国人;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4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7 ;[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谢和平;鞠杨;;岩石力学中的分形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10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陈汉军;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与裂缝发育带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戴朝成;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烈;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动力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盘昌林;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峰;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甘其刚;川西坳陷深层致密非均质裂缝性气藏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金惠;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陈青;川西须家河组致密储层破裂压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叶礼友;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凯军;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地应力场特征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陈学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晓;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科;地应力场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5 史玲玲;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2段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6 黄波;成像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邹瑜;川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8 邹玮;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储层综合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朱丽;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差异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君泽;孝泉—丰谷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砂岩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家盆;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3年
2 朱彤 李静;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水分布课题完成[N];中国石化报;2006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4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5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陈继荣 实习生 罗璇;破解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难题[N];湖北日报;2010年
7 罗文;可显著提高整体评价精度[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记者 周泽山;四川油气田“聚焦”须家河组储层[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记者 周泽山;四川油气田打响“须家河”攻坚战[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周泽山 通讯员 李宽宇;广安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初判潜力较大[N];中国石油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