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演化与长8~长6油层组沉积响应
【摘要】: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油层组及长8油层组为该区现今主力产层之一,已有的钻井显示此两层位砂体厚度变化大、物性较差而且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关系复杂,需要对长8~长6油层组物源、沉积相进行系统的精细研究,进行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成藏规律分析,解剖层序地层格架中储层发育特征,探讨构造运动、沉积演化、成藏作用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并预测有利储层发育的区带,取得如下几个重要的研究成果:
1.通过大量岩芯观察、测井资料及岩矿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长7油层组为水下扇-半深湖沉积体系,长6油层组为水体较深的曲流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
2.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对长8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分析,详细描述和对比了长8油层组的浅水三角洲与长6油层组水体较深的曲流河三角洲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
3.在精细的沉积-层序分析基础上,进行物源区分析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及长6油层组主要受北东、北西和西南方向3大物源区影响,沉积体系分别受不同时期盆地南缘和西南缘构造的活动控制。
4.首次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演化与长8~长6油层组沉积学响应特征的关系,认为:长8期距离研究区较远的盆地南缘秦岭开始进入隆升状态,而距离研究区较近的盆地西部尚无明显的构造活动事件,研究区构造环境相对稳定,因此以发育受南缘构造活动控制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从长7期开始,盆地西南缘开始强烈的构造活动并伴有火山喷发,六盘山一带也进入隆升状态并挤压沉积基底,造成湖盆强烈坳陷,因此以发育同时受盆地南缘和西缘构造活动影响的半深湖-水下扇沉积体系为主;长6期火山活动减弱,但盆地西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仍较强烈,沉积盆地处于持续坳陷沉降状态,以发育受盆地西缘构造活动影响的、湖泊水体相对较深的曲流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为主。
5.根据构造演化的长8~长6油层组沉积响应特征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成果,结合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总结归纳了研究区长8~长6油层组油藏类型,解剖了各层位油藏形成条件,指出了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为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