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金沙江其宗水电站引水洞出口边坡稳定性研究

吕金昕  
【摘要】: 拟建的其宗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州与丽江市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位置。坝区岩体主要为泥盆系中统的千枚岩,板岩和千枚岩夹结晶灰岩。为满足水工布置要求,引水洞出口边坡开挖高度300m,坡比1:0.75,同时在边坡的下部还需开挖7根引水隧道。如此高陡的千枚岩边坡稳定性如何?开挖引水隧洞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多大?成为工程设计部门关心的关键技术问题。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在现场调查分析引水洞出口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并在室内岩石试验的基础上,对千枚岩岩体的微观结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合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分析了边坡可能的变形破坏模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及隧道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及成果如下: (1)现场地质调查表明边坡整体岩体结构总体属于镶嵌结构,结构面以Ⅳ、Ⅴ级为主。Ⅳ级结构面主要包括北东向的陡倾结构面、北西向的中等倾角结构面;Ⅴ级结构面即千枚岩中发育的石英片理、板理;绢云母片理面等原生结构面。 (2)薄片鉴定结果显示千枚岩主要含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与碳酸盐等矿物,千枚岩微观构造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软岩类岩石的微观破裂现象。室内试验得知,千枚岩岩体各向异性明显,岩类内聚力变化不大,但内摩擦角存在较大差别。 (3)结合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确定边坡开挖后可能出现的变形破坏模式,边坡可能的变形破坏模式为:浅层滑移-拉裂变形破坏、深层滑移-压致拉裂变形破坏。在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及刚体极限平衡分析边坡的稳定状况。结果表明,边坡在天然状况下稳定性较好,整体失稳的可能性较小。工程开挖后总位移最大部位位于坡表顶部位置;但在暴雨、地震工况下,边坡顶部具有沿结晶灰岩与千枚岩的地层分界面发生局部失稳的可能性。 (4)针对边坡-洞室体系组合开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表明:引水隧硐开挖,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应力应变发生改变的地方都主要集中在6倍洞径的围岩范围内,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越;刘东升;袁兴平;;水位下降作用下边坡渗流场及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2 胡端礼;;高速公路桥梁墩台处边坡病害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03期
3 唐纯华,陈剑;五强溪水电站左岸船闸边坡综合治理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4 李海平;张昌林;唐胜传;;重庆酉阳铜李公路边坡变形机理分析与处治[J];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06期
5 牟会宠;;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阶段的划分及其工程地质工作[J];勘察科学技术;1986年01期
6 刘文庆;赵飞;董建辉;马玉梅;;多点位移计在高速公路高边坡稳定性监测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4期
7 付琛;熊新宇;赵峰;;阿海水电站左岸高边坡安全监测分析[J];人民长江;2011年16期
8 夏月云;;敷溪口电站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人民长江;2009年14期
9 张显书,帅文,刘贵应,黄顺涛;沙阡水电站下坝址左岸边坡稳定性分析[J];人民长江;2005年10期
10 方向池;李长才;;断裂带公路边坡变形分析与边坡治理[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11 黄正荣;梁精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三维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6年06期
12 蒲有林;;预应力锚索在石窟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19期
13 蒋洋;柴贺军;;某失稳高陡路堑边坡综合加固处治方案设计[J];土工基础;2008年05期
14 刁鹏;;预应力锚索在石窟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8年S2期
15 姜彤;赵彦彦;王忠福;;边坡动力响应的非线性特征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2期
16 陈卫兵;郑颖人;冯夏庭;赵尚毅;;考虑岩土体流变特性的强度折减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1期
17 艾子欣;杨维阔;;弄另水电站厂房后边坡变形监测与变形预测[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3期
18 张延军;;边坡渗流耦合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1期
19 李长洪;范丽萍;张吉良;苗胜军;王云飞;;卡尔曼滤波在大型深凹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0 司长喜;武汉地区深基边坡稳定性及变形特征概述(上)[J];城市勘测;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彤;李小根;刘汉东;;边坡动力响应的非线性特征分析[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徐克林;周叔举;;德兴铜矿边坡稳定性破坏概率计算与分析[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3 杨文;;格里桥水电站厂房边坡综合治理技术[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吉同元;胡光伟;;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易萍华;;黄河小浪底水库消力池边坡稳定性破坏概率分析[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6 牟会宠;;大冶铁矿扩帮区边坡稳定性研究要点[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7 朱大勇;张四维;;边坡稳定性计算新方法[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8 高谦;杨志强;吴永博;;高陡矿山边坡山稳定性动态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九呜;徐克林;;南芬露天铁矿深部开采边坡稳定性的计算与分析[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10 成永刚;;某高速公路K21段左侧边坡变形机理及治理[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露井联采逆倾边坡岩移规律及稳态分析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2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建强;云南龙江特大桥桥基区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军;多重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任高峰;露井联合开采作用边坡损害机理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薄志毅;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变形预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7 郑筱彦;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边坡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鹏;基于GIS的复杂条件下露井联采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9 席本强;废弃矿山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及加固防渗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沈世伟;吉林省东南部山区地质环境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金昕;金沙江其宗水电站引水洞出口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丰田;渝黔高速公路边坡开挖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陈帆;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锚固优化[D];西华大学;2010年
4 曹鹤;云南省盈江地区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刘鹏辉;降雨入渗对土石混填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迎宾;边坡稳定性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永涛;降雨入渗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史振兴;汤屯高速A匝道顺层滑移型边坡稳定性及灾害控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常贵平;司家营露天铁矿最终边坡角优化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沈永飞;边坡位移反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首钢水厂铁矿采用卫星定位技术监测边坡变形效果好[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2 记者 刘承军 通讯员 关晓峰;首钢水厂铁矿卫星定位监测边坡变形效果好[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通讯员冯学亮 张强;十二局集团三公司 郑西客专观音堂隧道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刘如春;4年创收6000万[N];广东科技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李真;三峡大坝的“保健医师”[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曾实;瓦丹路,重负之下的重整[N];四川日报;2009年
7 申玉秀;霍市工矿企业实现全年“零事故”[N];通辽日报;2010年
8 记者 范宏喜;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将“变身”矿山公园[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记者 范宏喜;海州露天煤矿环境治理工程动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10 史志强 翟平国 刘戈;雪域高原的光明使者[N];解放军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