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似埃达克岩的成岩成矿作用
【摘要】: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以夕卡岩-角岩型为主,与驱龙斑岩铜矿床毗邻,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两颗璀璨的明珠,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特大型多金属矿床。矿床内主要出露下白垩统林布宗组沙板岩和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矿化发生于岩体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接触带附近,以及和岩浆热液导通的多底沟组和林布宗组界线的层间破碎带,矿体整体呈上陡下缓似层状,矿化中心显示NNE向的雁列型排布。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热接触蚀变和热交代蚀变为主,具相似的水平蚀变分带和垂向蚀变分带。
矿床中酸性斑岩的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其中花岗斑岩主要分布于矿床南端,以岩珠状整体呈近EW向主动侵位围岩褶皱核部,矿物以填隙状的白云母为标志,显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主要分布于铜山-则古郎地区,以岩脉(枝)近SN向雁列型被动侵位围岩,岩石中普遍发育岩浆混合现象,显示偏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属于中-高钾钙碱性C型埃达克岩。
甲玛似埃达克岩表现埃达克岩-钙碱性岩的演化系列,整体表现为Fe、Mg矿物的分异。随着岩浆酸度的增加,主元素只有w(K2O)含量增高,为正常岩浆演化序列。在演化过程中,甲玛似埃达克岩岩浆与基性岩浆发生了三次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对应矿床的三期Cu、Mo成矿作用过程。
甲玛似埃达克岩的形成于亚洲-印度板块的“后碰撞”造山过程中,是该时期构造-岩浆-成矿活动的集中体现。其源区显示深部岛弧岩浆岩变质为角闪岩相后部分重熔,并受到富集地幔(EMⅡ)的混合作用的特征。甲玛似埃达克岩的形成过程可以描述如下:在14Ma前后,随着软流圈的大规模上涌,冈底斯地壳快速减薄,形成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及裂陷盆地系统(墨竹工卡-错那裂谷)。在底侵玄武质岩浆房(可能来自EMⅡ)的加热作用下,导致更为上层的地壳部分熔融(角闪岩相的岛弧岩浆),形成似埃达克岩岩浆。伴随着底侵玄武质岩浆的侵位,似埃达克质岩浆与基性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从而导致矿质的萃取与富集,随着混合岩浆结晶分异的持续进行,矿质不断从岩浆中分馏出进入流体系统,并沿近NS向的张性构造破碎带中沉淀、成矿。
|
|
|
|
1 |
李昌年;赣东北前寒武纪岩浆混合作用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学前缘;1999年04期 |
2 |
王德滋,周金城,刘昌实,陈克荣,周新民,薛纪越,楚雪君,曾加湖;浙江桐庐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特征和成因[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2年03期 |
3 |
胡祥昭;银岩含锡花岗斑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球化学;1989年03期 |
4 |
李永军,赵仁夫,李注苍,刘志武,李英;岩浆混合花岗岩微量元素成因图解尝试——以西秦岭温泉岩体为例[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3期 |
5 |
李昌年,薛重生,廖群安,赵良政;江西横峰县港边岩浆混合杂岩体岩石学研究及其成因探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6 |
李永军,李英,刘志武,李注苍,李金宝;西秦岭温泉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岩浆混合信息[J];甘肃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
7 |
唐春花,楼法生,黄志忠,吴新华,宋志瑞;赣东北岩浆混合杂岩体的锆石U-Pb年龄[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年03期 |
8 |
李注苍,李永军,曾俊杰,冯备战,毕明波,杨俊泉;西秦岭糜署岭岩浆混合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年02期 |
9 |
彭惠娟;汪雄武;唐菊兴;秦志鹏;侯林;周云;;西藏甲玛铜钼多金属矿区花岗岩石英斑晶阴极发光特征与岩浆混合研究初探[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
10 |
李昌年;岩浆混合作用及其研究评述[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04期 |
11 |
应汉龙;广西古袍花岗斑岩金矿化特征及找矿意义[J];黄金地质;1994年01期 |
12 |
洪大卫;花岗岩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1994年Z1期 |
13 |
李永军,高占华,李英,李注苍,刘志武;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04期 |
14 |
胡祥昭,万方;滇西富碱花岗斑岩的岩石学与成因[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5年01期 |
15 |
郑延力;;陕西金堆城钼矿床地质特征[J];陕西地质;1983年01期 |
16 |
薛振华;尹宗烈;曾长庚;;横涧花岗斑岩成因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17 |
林德,巫鹏云,黄载环,古文泉;大明山发现加里东期花岗斑岩[J];南方国土资源;1992年03期 |
18 |
王世明;匡耀求;;宝山—香花岭一带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特征[J];湖南地质;1992年02期 |
19 |
刘振宏,张良,杨长秀,武太安,崔霄峰,任建德,杨长青;河南鲁山鸡冢岩体岩浆混合特征及意义[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年02期 |
20 |
卫万顺,刘桂阁,张宇辉;花岗斑岩类岩石中Au、Pd溶解性状的实验研究[J];黄金;2004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