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米仓山隆起下古生界烃源岩特征

黄耀综  
【摘要】: 米仓山隆起地处扬子地台(四川盆地)向北凸出的边缘,跨四川、陕西两省,西侧为碧口微地块和北东向的龙门山冲断带,北邻东西向秦岭造山带,东侧为北西向大巴山冲断带,南侧是四川盆地。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整个米仓山隆起周缘的下古生界地层,进行系统勘测和采样,从而对本区的烃源岩基本地质条件和有机质特征进行了解和分析。重点是本区的两套烃源岩层位,即:下寒武统的筇竹寺组(∈1q)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在米仓山隆起西北部和东南部出露完整,发育齐全,隆起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则出露差一些。该组烃源岩下部主要为黑色中薄层页岩,含炭质粉砂质页岩。中下部主要为黄灰色薄板状钙质粉砂岩,风化后薄板状特征明显。中上部为黄灰——灰黑色中薄层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黄灰色中薄层泥质粉砂岩。上部是深灰——黄灰色中厚层钙质含泥质细——粉砂岩,偶夹灰岩透镜体。有效烃源岩厚度通常不超过80米。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烃源岩在西北部零星出露,南部则连续分布。本组一段为黑色中薄层页岩、炭质页岩夹含放射虫生物化石硅质岩。底部为黄绿色中薄层含粉砂质页岩;中部为黑色薄层页岩;上部为黑色薄层含炭质页岩,水平层理发育。二段为黄绿——深灰色中薄层页岩夹泥质粉砂岩,下部为黄绿——黄灰色中薄层页岩夹泥质粉砂岩条带;中部为黄绿——灰绿色页岩;上部为深灰色薄层页岩夹薄层条带状粉砂岩。一般厚度在几十米至百米。 下寒武统筇竹寺组TOC平均含量为2.29%,属好烃源岩。70%以上样品的残余热解生烃潜力S1+S2低于0.1mg/g,最大值不超过0.3 mg/g,平均值0.071 mg/g,已不能反映其原始生烃潜力。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TOC平均含量为0.11%,属非烃源岩。其热解生烃潜力低,64%样品的S1+S2分布在0.1~0.2%,这同样已不能反映该套烃源岩的原始生烃潜力。 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样品的有机质类型指数超过90%,多数在97%以上,达到I型干酪根(类型指数80)的标准,因此本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I型。 米仓山隆起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样品50%以上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均超过2.0%,处于过成熟状态。本组样品的热解峰温大都高于490OC,意味着有机质成熟度处于生干气阶段,即RO2。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样品的热解峰温几乎均大于460 OC,即有机质成熟度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产湿气和干气为主。 饱和烃色谱图中大多数样品以单峰型为主,主碳数多为后碳型。烃源岩样品主峰碳多在18~24之间,而沥青样品的主峰碳则多为16。所取样品正构烷烃的后碳型主要与其处于过成熟阶段有关。 整个米仓山隆起所采集样品的OEP和CPI值分别比较接近,除桥亭的一个样品(QT-64,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外,测值均靠近1左右,无明显的奇偶优势,反映了本区烃源岩成熟度具有演化到较高程度的特点。所有样品的Pr/Ph均低,分布在0.24~0.93之间,以植烷占优势,反映了本区源岩的沉积特征以还原环境为主。 通过分析米仓山隆起震旦系灯影组沥青和烃源岩样品的三环萜烷/ C30藿烷值、伽玛蜡烷/ C30藿烷值、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证明本区震旦系沥青与寒武系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而不是来自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 本区样品的规则甾烷表现出两种类型,分别是“V”字型和斜“L”型。其明显特征是以C27占优势,说明该区源岩生物主要来自低等的水生生物,存在于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环境之中。 米仓山隆起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有着较好的烃源岩条件,地层封盖作用良好,自身储集性优越,具有一定的保存条件。故该区震旦系灯影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价值。 米仓山隆起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与美国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在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部分特征极为接近,预测该筇竹寺组页岩气藏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子荣 ,徐茂其 ,陈年 ,孙兆明;四川省米仓山区1:50万地貌图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2 李庭柱,张仪娴;米仓山“铁船山组”火山岩系中的熔岩组合系列研究[J];西南工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3 韩应钧,丁玉兰;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及其前缘带石油天然气远景预测[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2年01期
4 温战强;巩会生;李建强;王开锋;;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年01期
5 温战强;王开锋;李建强;巩会生;;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夏秋季鸟类调查[J];动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6 李建锋;;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蝶类初步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7 李庭柱,张仪娴;米仓山区碱性花岗岩的物质组分[J];西南工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文华国,郑荣才,叶泰然,高红灿,柯光明;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下沙溪庙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J];矿物岩石;2005年01期
9 肖渊甫,马润则,何政伟,魏显贵;米仓山碱性杂岩单元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J];矿物岩石;1997年S1期
10 吴德超,魏显贵,杜思清,刘援朝,邓明森,何政伟;米仓山叠加型推覆构造几何结构及演化[J];矿物岩石;1998年S1期
11 赵兵,杜思清,徐新煌;米仓山南缘寒武纪岩石地层及层序地层[J];矿物岩石;1997年S1期
12 何毓蓉;;米仓山林区土壤的肥力特征及保护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1年04期
13 肖渊甫,马润则,魏显贵,何政伟,李佑国;米仓山澄江期基性侵入杂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4 孙树林;米仓山及其南缘薄皮构造初步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15 顾忠成;神奇的溢香石——金香玉[J];检察风云;2005年15期
16 许继锋;米仓山碱性岩中的主要矿物研究及其成因信息[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3年03期
17 魏显贵,杜思清,刘援朝,吴德超;米仓山推覆构造的结构样式及演化特征[J];矿物岩石;1997年S1期
18 赵兵;米仓山南缘奥陶纪地层新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9 吴世祥;马永生;金之钧;汤良杰;李儒峰;;米仓山前陆盆地东段构造演化模式与油气聚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20 罗良;贾东;陈竹新;胡潜伟;贾秋鹏;李一泉;张元元;;川西北磁组构演化及其揭示的应变特征[J];地质通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哲;刘静;张鲁新;王二七;;频谱分析法在反演造山带地形高差演化中的应用——以中国大别山、米仓山和美国内华达山脉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田云涛;朱传庆;徐明;饶松;Barry P.Kohn;胡圣标;;白垩纪以来米仓山—汉南穹窿剥蚀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辛艳朋;邱楠生;李慧莉;;塔里木盆下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构造——热演化条件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盛吉;;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的气源及烃源条件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刘静艳;黄英姿;;陕西米仓山南坡植物优势种群特征及多样性分析[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徐颖;;层析静校正在山地资料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儒峰;吴世祥;汤良杰;陈梅涛;;秦岭中段前陆冲断带波动过程分析及其对油气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方晓思;;陕西宁强及四川广元奥陶纪微体古植物及沉积环境[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三辑)[C];1990年
9 向仕荣;;县科协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之我见[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艳平;李敏;;丹江口水库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东;米仓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沈中延;上扬子地块西北缘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李岩峰;四川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造山与前陆变形构造叠合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4 刘殊;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5 高红灿;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耀综;米仓山隆起下古生界烃源岩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文竹;四川盆地米仓山前大两会背斜构造几何学与成因机制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张茜;米仓山隆升时代的沉积学制约[D];西北大学;2010年
4 郭璟;四川盆地西北部米仓山地区构造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井向辉;米仓山、大巴山深部结构构造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冉永良;四川盆地北部周边构造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刘颖;南江县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牟阳古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郭秀峰;燕山期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西缘叠加构造特征[D];西北大学;2009年
9 李瑞保;南大巴山镇巴—城口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09年
10 颜磊;川北米仓山前缘二叠系—三叠系礁滩相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倍宏唐莉;山区农业模式的新突破[N];陇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虹 实习记者 盛伍;巍巍米仓 茗茶飘香[N];广元日报;2010年
3 母晓锋;旺苍茶叶:整合品牌高扬龙头[N];广元日报;2006年
4 杨宏 本报记者 徐铭宏;米仓山惊现棕足鼯鼠[N];巴中日报;2007年
5 张赛冰 张强光;旺苍:“米仓山”跑山鸡鼓起农民“钱袋子”[N];广元日报;2007年
6 何家刚 记者 邱锐;旺苍7.7万亩茶叶创产值11000万元[N];广元日报;2008年
7 夏先清;米仓山发现珍稀鼯鼠[N];四川日报;2007年
8 余喜道 陈娟;旺苍县政协“良方”四剂催茶绿[N];四川政协报;2007年
9 何光贵 记者 徐凯;四川米仓山保护区升级[N];四川日报;2006年
10 王剑 杜阳;旺苍整合茶叶品牌商标“改嫁”[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