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信息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网络为载体的学习、工作及消费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由此也催生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宅”现象。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土著族”,是互联网背景下“宅”现象的主要群体,他们受“宅”现象的影响最深。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既有利于加深对“宅”这种新型生活方式的了解,又可以借此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促进其全面发展,并为高校、相关教育部门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梳理和参考大量文献,形成了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的初步认识,结合问卷调查,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进行了操作性定义,即:大学生习惯性地长时间处于室内,且主要从事与网络有关的学习、交往、娱乐及购物等活动,尽可能减少外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对其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不仅是多重矛盾的集合体,还是大学生数字化生活向异化过渡的一种表现。其次,在参考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自编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调查问卷,对以重庆为主的792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掌握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的现状,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本研究在对其影响进行研究时,先从整体层面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的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后着重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对其消极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呈现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研究的客观成果。最后,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方面,提出应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宅”现象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