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山区公路驾驶人动态视觉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由人、车、路及环境多个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系统问题,以往主要集中在对固定因素(道路、车辆)考虑研究,极少从驾驶人出发考虑,人的因素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因此对驾驶员动态视觉特征研究是很有意义的。目前,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上已经积累大量关于驾驶人动态视觉特性及及相关理论研究,但是山区公路却极少有相关研究涉及,因此为了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问题,有必要进行山区公路驾驶人动态视觉特性研究。本文通过山区公路驾驶员动态视觉特征实车试验,对直线下坡路段、直线上坡路段,左转弯道、右转弯道等四种典型山区公路环境展开研究。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正态检、相关性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试验数据的处理与研究,研究了各特征道路条件下驾驶员运行速度、动态视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直线上坡路段,直线下坡路段行驶时速度差变化稳定,此时驾驶员对车速控制较为稳定,驾驶员对道路线形变化敏感度直线上坡大于直线下坡;(2)曲线路段上车速差与转向无关,但是速度差大小与上一段驶离速度密切相关,曲线半径越小,车辆速度差往往较大,当起始速度较高时,此现象就越明显,出现速度差大于20km/h的情况。(3)山区直线路段上,驾驶员注视点、注视视角分布主要集中在正前方偏左区域,表明驾驶员风险感知偏向左侧道路;瞳孔直径主要集中于2.0mm~4.0mm,随着坡度的增大,瞳孔直径离散性越高,变化率越高。(4)曲线路段上驾驶员注视点、注视角度的分布,与弯道所转方向密切相关,且与所转方向呈现一致性。瞳孔直径的变化与弯道左右转无关,与弯道半径大小直接相关,弯道半径越小,驾驶员最大瞳孔直径每秒变化率越大。(5)直线路段坡度、长度对驾驶员头部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垂直位移与前后位移影响较小;曲线路段上驾驶员头部运动规律呈现与驾驶员注视点、注视视角分布规律一致。(6)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对道路线形与驾驶员视觉特性、运行车速与驾驶员视觉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本文研究成果为山区公路几何线形设计、山区公路车辆事故原因分析提供试验依据。
|
|
|
|
1 |
萨如拉;李文秀;;浅析光与人的视觉特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08期 |
2 |
朱自兰;万静华;李章兵;;基于视觉特性的地毯图案色彩量化方法[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年04期 |
3 |
朴大植,陈遐举,王强,周丰昆,陈淑芳,焦书兰;中国人眼对物体色的视觉特性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1993年01期 |
4 |
胡立伟;李耀平;林玉珍;;不同等级公路环境下驾驶人动态视觉特性规律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03期 |
5 |
李剑;;浅谈机动车驾驶人的视觉特性与教学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1期 |
6 |
张文军,余松煜;基于视觉特性的自适应混合编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7 |
柳林,姚建平;包装图形的视觉特性及机能性[J];包装工程;1996年04期 |
8 |
魏玉芬;野金花;丁艳清;;基于视觉特性的小波零树图像编码压缩[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11期 |
9 |
庄达民;人机工程讲座(第四讲) 照明与人的视觉特性[J];家电科技;2004年09期 |
10 |
孙秋冬,黄思军,许志祥,王飞龙;基于视觉特性的物体边界跟踪法[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
11 |
王英坤;杨华;余松煜;;基于视觉特性的面向H.264的自适应全零块预先判别[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
12 |
王兆虎,刘芳,焦李成;一种基于视觉特性的遥感图像分割[J];计算机学报;2005年10期 |
13 |
孙文德;;LVT-2型激光视觉特性测定仪的设计[J];应用激光;1987年01期 |
14 |
王艳,叶青;色彩的视觉特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04年09期 |
15 |
江景舫;;驾驶汽车生理素质的训练(三)[J];安全与健康;2008年16期 |
16 |
赵宇,李华,俞斯乐,滕建辅;匹配视觉特性的频谱切割编码方法与计算机模拟[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1995年01期 |
17 |
朱自兰;万静华;李章兵;;一种支持视觉特性的彩色图像量化方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8 |
李士锋,赵辉;基于人的视觉特性选取图像压缩预处理方式[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4期 |
19 |
林晶;李岳;;视觉特性对营造植物景观空间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
20 |
迫庆一郎;原信敏;赵雨思;藤井浩司;;他们的迷宫[J];缤纷;201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