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边坡联合锚固技术作用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
锚固作为一种原位岩体加固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已被国内外岩土工程界公认为是直接加固岩体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方法。本文依托福建省交通厅科技项目“山区深挖路堑边坡防治技术研究”,对碎裂结构岩体路堑边坡的锚固机理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涉及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评价方法、锚固机理、锚固设计计算等。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断裂力学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应用及监测,本文获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锚固措施能有效地减小边坡岩土体位移、均化边坡锚固区内的应力分布梯度,有利于边坡稳定;对碎裂结构岩体路堑边坡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时,可采用似均质岩体稳定性计算的极限平衡法,其破裂面形态可假设为圆弧;断裂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裂纹尖端施加锚固力效果最好,锚固效果随锚间距的减小呈非线性增加;基于锚固机理研究成果,引入相关假设后导出了锚间距的断裂力学解析计算式;提出了采用主动锚和被动锚联合锚固岩体路堑边坡的观点;研究了评价锚固碎裂结构岩体路堑边坡稳定性的锚作用力简化计算方法,在借鉴既有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锚作用力简化计算的“三类条块法”。
本文通过对碎裂结构岩体路堑边坡的锚固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的深入研究,并以福建省福宁高速公路两段深挖路堑边坡为工程实例,在主动锚和被动锚结合的联合锚固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改进了传统的锚固作用力计算方法,获得了可借鉴的资料和数据,为后期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
|
|
|
1 |
晏鄂川;戴光忠;刘昌雄;;碎裂岩石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安全防护设计[J];岩土力学;2005年S2期 |
2 |
吕常新;唐树名;;路堑边坡群锚加固效果模型试验初探[J];公路交通技术;2007年03期 |
3 |
王海龙;王志民;;攀西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植被生态建设设计[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李永忠;;红砂岩路堑光面爆破施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
5 |
王乃坤;曲志程;;高等级公路路堑边坡治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
6 |
杨世基;;粗粒类土公路路堑边坡的稳定[J];公路;1966年04期 |
7 |
程培基;;断裂力学简介[J];现代机械;1979年03期 |
8 |
黎振兹;;断裂力学及其在岩石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1980年04期 |
9 |
鲁红兵,余寿文,杨卫,傅增力,孙以实;橡胶增韧环氧树脂增韧机理的断裂力学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
10 |
GlennM.Ecord;连奋忠;;压力容器(阿波罗试验报告)[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1年01期 |
11 |
张武功,于骁中,周家聪,郭桂兰,孙计平;陈村大坝105m高程裂缝的断裂力学研究[J];大坝与安全;1994年04期 |
12 |
林国辉;路堑边坡锚固格子梁模型试验[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3期 |
13 |
徐永春,郑荣跃,王者静,唐国金;基于断裂力学的机械结构件焊接节点疲劳性能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24期 |
14 |
季靠荣;西(安)南(京)铁路南阳膨胀土路堑滑坡的防治[J];路基工程;2005年04期 |
15 |
宋海印;赵中极;刘许超;;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于空腹重力坝中的断裂力学分析[J];水力发电;2005年12期 |
16 |
孙宝亮;;预应力锚杆格梁加固不良地质地段路堑边坡[J];企业技术开发;2007年03期 |
17 |
张浩;;实用结构工程防断裂技巧[J];山西建筑;2007年20期 |
18 |
李文茂;;路堑边坡喷锚防护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08期 |
19 |
芦建国;杜培明;裴正伟;;宁杭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植被营建与防护技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20 |
孙国伟;罗新宇;田晓霞;;多年冻土区路堑边坡沉降观测与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2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