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土石坝渗漏的波速成像诊断试验研究

赵火焱  
【摘要】: 渗透破坏是引起土石坝垮坝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对土石坝的渗漏问题做出有效整治,必须先探明渗漏通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性质。为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9081)“土石坝渗漏的波-电耦合成像诊断技术研究”,在射线层析成像正反演理论基础上,开发波速成像软件系统,通过建立数值模型验证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将波速成像技术应用到土石坝渗漏模型试验研究中,以对防渗心墙及下游坝体中的渗漏情况做出诊断。 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采用基于弯曲射线追踪理论的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SPR)建立土石坝渗漏诊断的正演理论模型,采用基于广义线性反演理论的最小二乘正交分解法(LSQR)建立土石坝渗漏诊断的反演理论模型; 2)运用VB6.0语言与FORTRAN语言联合编程技术,完成对模型离散化、初始速度模型、正演计算、反演计算、误差分析、成像后处理以及数据输入输出等模块的程序实现,调用Surfer8.0程序对反演结果进行成像处理,开发一套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的波速成像软件系统; 3)建立三种含有异常速度区域的数值模型,使用所开发软件系统对数值模型进行反演试算,对成像结果做出误差分析及解释,并对正、反演模型的可行性及软件的可靠性做出验证; 4)制作含有两种不同渗漏通道形式的土石坝模型,将波速成像技术应用到土石坝渗漏诊断的试验研究中,对土石坝心墙及下游坝体中的渗漏通道做出成像诊断,并对渗漏通道及渗流作用对弹性波波速的影响情况做出分析和讨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明,赵赋;槽头式野战管线水击波速测量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邢朝阳;;佛子岭大坝灌浆效果声波检测与评价[J];治淮;2005年12期
3 王军;王寅观;;金属薄板中SH波波速与预应力关系的理论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张建纲;水中和;余小华;;冲击回波法评价混凝土损伤程度的试验研究[J];无损探伤;2007年02期
5 张建纲;水中和;余小华;;冲击回波法评价混凝土损伤程度的研究[J];无损检测;2008年04期
6 杨贤;张晓凤;;水电工程岩体变形模量的确定方法[J];西北水电;2009年05期
7 高鹏飞,聂运钧;岩体声波穿透层析成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应用声学;1992年05期
8 廖基定,陈云新;空洞探测的数学模型[Ⅰ][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童广秀,刘康和;正义峡坝址基础岩体灌浆质量检测[J];电力勘测;2002年02期
10 席道瑛,张程远,刘小燕;低围压和疲劳载荷下砂岩的波速、模量及疲劳损伤(II):岩石的力学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3期
11 蒋涛,陆于平;不受波速影响的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12期
12 张晓炜;桥梁基桩动测波速问题探讨[J];中外公路;2005年03期
13 王法刚;尹健民;李维树;;某水电站坝基岩体变形模量与波速相关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14 贾晖;卢勤海;郑永龙;;静压预制桩低应变动测实例分析[J];工程与建设;2006年06期
15 韩嵩;蔡美峰;;单轴荷载下裂隙岩体超声波传播速度研究[J];黄金;2006年12期
16 沙玲;向芳;余伯增;;双参数判别法在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07年02期
17 张立刚;盖秉政;朱虹;;功能梯度材料中SH波的传播[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8 张立志;朱虹;;弹性波在功能梯度材料中的传播[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9 顾汉洋;郭烈锦;匡波;杨燕华;;外加扰动下垂直管内气-液两相流空隙波特性[J];核动力工程;2007年06期
20 何正文;洪宝宁;;基于瞬态瑞雷波法检测软基固结度[J];山西建筑;2008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睿;王忆勤;燕海霞;李福凤;颜建军;许朝霞;;血液动力学在中医脉搏波分析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崔秀伟;;浅析低应变反射波法动力检测桩的完整性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中言;于智海;石泽全;任爱华;张永;;孔隙饱含水的岩石中弹性波的传播特征[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4 吕祥业;陈贞;;浅析低应变法中桩基混凝土的波速与强度[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5 褚光;陈翀;高建忠;;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测PHC桩[A];江苏省地质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杨杰;沙晓东;;尺寸效应对基桩动测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虹;韩杰才;盖秉政;张宇民;张立刚;;功能梯度材料中一维P波的传播[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8 葛洪魁;陈顒;林英松;;岩石力学特性通用预测模型及地球物理评价方法[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陆蓉;乔文孝;车小花;李云平;;多孔介质地层充液井孔中的模式波波速与地层中体波波速之间的关系[A];2009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骥;吴荣兴;杜建科;;理想流体覆盖薄层对无限大弹性板中的声表面波影响的分析[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辉;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地震射线追踪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王小琼;脆性岩石损伤及物理性质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唐晖;地震波动数值模拟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严细水;弹性地基的表面振动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刘巍;高温高压下几种岩石的弹性纵波速度及其动力学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6 杜赟;复杂孔隙介质中的热弛豫模型及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林霄沛;副热带海区季节内Rossby长波及其对东海黑潮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邹强;山地静校正若干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巩思园;矿震震动波波速层析成像原理及其预测煤矿冲击危险应用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刘旭;多相介质弹性参数的研究及波速计算[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火焱;土石坝渗漏的波速成像诊断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吴铸;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花岗岩建基岩体波速偏低分析及开挖扰动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兆林;铁路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罗江锋;除险加固土石坝的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孙志明;土石坝综合防渗系统软件开发设计[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建勇;岩石加载过程中的波速及其声发射特征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康燕玲;水泥土防渗墙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肖存涛;一类人口模型的行波解与渐近波速问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戚秀真;混凝土超声无损检测层析成像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王富春;混凝土(早期)强度动态实时无损检测技术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国内一项首创技术[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山西儿童医院基建科 裴吉峰;桩基低应变测试的几个问题[N];山西科技报;2003年
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卢鹏;射线追踪技术为网络规划导航[N];通信产业报;2006年
4 ;波的综合演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5 季宁 兰卿良;探寻“世界第一墙”的检测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张超;找寻奥运场馆坚实基础[N];科技日报;2004年
7 ;课件精萃点评[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8 王五平;声波CT为混凝土大坝做体检[N];中国水利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星宇;“奥热一号”预热绿色奥运[N];中华建筑报;2003年
10 段金平;消弭奥运场馆下的安全隐患[N];中国矿业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