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岩质边坡崩塌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方法

吴琴  
【摘要】: 国内外对崩塌落石分析评价的方法还不完善,难以应用于崩塌的预测与治理,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昌马水库枢纽工程右岸边坡,研究岩质边坡倾倒式崩塌的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法,取得了如下成果: ⑴在收集整理岩质边坡崩塌破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岩质边坡崩塌的特点,分析了现有崩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⑵针对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昌马水库枢纽工程右岸边坡进行分析,根据其岩石力学特性和指标判断出边坡可能发生的失稳模式为倾倒式崩塌破坏,通过分析模型在安全系数分别为1、1.2、1.3、1.38四种状态时的应力应变云图,总结出了岩质边坡倾倒式崩塌破坏的变形机理为:岩层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自重产生的弯矩作用下,由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作悬臂弯曲,并逐渐向坡内发展,最终发生倾倒破坏。 ⑶利用边坡倾倒稳定分析的Goodman—Bray法对边坡进行了验算,并与FLAC-3D软件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⑷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得出其强度折减系数为1.38。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梅强;田斌;;丹水撇洪渠右岸边坡的稳定性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年09期
2 马强中;;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及防护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3 朱济祥;薛玺成;孙湄;;岩质边坡稳定性及预应力锚固分析现状[J];工程地质学报;1993年02期
4 朱维伟;刘远才;谭洋洋;李立合;;基于ADA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准确性评价[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韩光;李连崇;王大国;;流固耦合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失稳过程的RFPA模拟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李连崇;唐春安;邢军;唐烈先;;节理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RFPA模拟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梅强;田斌;;丹水撇洪渠右岸边坡的稳定性分析[J];大坝与安全;2008年04期
8 汪献忠;徐鼎平;;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局限[J];矿业快报;2006年08期
9 张乃刚;;浅谈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5期
10 翟运雄;蒋丽云;;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5期
11 万伟超,郭玉峰,郝振国;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J];山西建筑;2004年13期
12 刘广;吉彬彬;杨兴利;;柔性防护技术在崩塌落石灾害防治设计中的选用[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3 董志良;丁铁军;邱青长;;浅析环境岩土工程及其锚固三维网生态护坡[J];岩土工程界;2006年11期
14 王双龙;;高精度GPS工程控制网的稳定性分析[J];城市勘测;2007年04期
15 程飞;;陡坡路堤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措施[J];山西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16 张广伟;李鹏;宫辉;;城市地铁控制网稳定性分析及应用[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17 田剑锋;马超;赵甫;;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2008年07期
18 蒙鞘;甘鹏;韦立德;;Slide软件在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稳定性分析中的工程实践[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08期
19 蒋德松;蒋冲;赵明华;;城市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机理及试验[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0 姜汶泉;刘凤洲;张慧昕;;光面爆破技术在黄衢高速公路边坡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安;纪洪广;袁海平;宋永杰;;节理岩质边坡尺度效应与失稳模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雷;王孟渝;叶勇;陶春省;郑炜;;考虑桥基荷载的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田维强;林德洪;杨承富;;思南县城某近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宁;张鹏;曲星;;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刘汉东;王思敬;;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李泽;王均星;;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岩质边坡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蒋爵光;李秉生;付永胜;;岩质边坡破坏概率研究[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下集)[C];1987年
8 郭代培;;两种方法模拟波浪荷载对岩质边坡作用的比较[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冯美君;左志武;胡泓;洪波;李正炎;;山东省岩质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A];工程绿化理论与技术进展——全国工程绿化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银国;;岩质边坡坡肩地带地基极限承载力初解[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建;基于锚杆轴力监测的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罗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锚固设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刘红帅;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李克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变形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徐余;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综合治理新材料新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朱泽奇;坚硬裂隙岩体开挖扰动区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7 刘建华;岩质边坡桥梁基桩受力分析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冯兆祥;岩质桥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监测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9 杨明辉;岩质陡坡桥梁桩基承载机理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董宏志;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核岛泵房基坑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琴;岩质边坡崩塌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方法[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全;山区河流港口岩质边坡稳定性及支护仿真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石乃鑫;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忠泆;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春生;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地震响应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沙礼;某岩质边坡工程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7 吕东滨;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及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麻生文;长昆客专怀化段板溪群板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寅;强降雨下山口岩库区—岩质边坡三维有限元稳定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李振存;水力作用下顺倾岩质边坡稳定性及开挖变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骆会欣;岩质边坡植被重建生态效果如何评价[N];中国花卉报;2008年
2 陈振雄;客土喷播:高速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新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3 王淮林 实习生 陈姝;2005年前治好249座秃山[N];深圳商报;2004年
4 李燕君 刘宜海   ;常用边坡植物防护技术[N];中国花卉报;2004年
5 李问得 周守伟 朱伟峰;路在脚下延伸[N];工人日报;2004年
6 ;大力推广铁路路堑边坡光面(预裂)爆破开挖技术[N];人民铁道;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