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道德价值取向研究
【摘要】: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是以社会主流道德观念为价值凭依,作为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学科德育以道德观念为价值载体,语文学科应然承载着德育功能,而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工具,教科书必然传递着道德价值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与《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是教科书编写和德育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对教科书中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做出了要求。本文将以上述三个文件作为评判依据,探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即教育部组织编写初中语文教材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否合乎要求,为教科书与课外读物选文以及教师教学提供建议。在已有的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依据上述三个文件,笔者从“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道德价值取向主题类目分析框架,以此框架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文的主题进行分类汇总,并进行一致性对比。此外,笔者进行了课文主题类目信度检验,包括评分者内信度和评分者间信度。同时,课文中的道德价值取向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进行展示,因此,本文构建了人物形象分析框架,分别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对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运用以上框架,笔者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共6册)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道德价值取向主题类目范畴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个人品德,但是,对“勤俭节约”、“勇于创新”、“保护环境”等主题缺乏关注;对于道德价值主题的解读缺乏时代性等。在主题类目下的人物形象,存在男女比例失衡;同一主题,人物形象单一化;缺少“人与自然”维度的人物形象塑造等问题。但总的来说,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达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与《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对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要求。据此,笔者从教科书与课外阅读选文及教师教学三方面,提出了增强选文的时代性与多元性;完善主题类目,注重“超越性”品质的培养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