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研究

曾帮珍  
【摘要】: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言现象大约出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以后该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媒体、手机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大大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并越来越普遍,呈现出持续流行的趋势。自该结构出现以来,一直是语法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现代汉语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研究初期,学者主要是从语法修饰关系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核心为副词能否修饰名词,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语法是从某种语言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语言现象中出现不符合语法的现象是正常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自九十年代以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逐步开始被接受,研究人员更多的是从语法解释的角度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现象进行研究论证。“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产生与发展已经说明了它的语用价值,也反映了语言、语法的发展和变化。本文针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这一语法现象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首先,引入多个“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案例,应用原型理论和认知转喻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机制,并对其语义进行了认知分析。其次,论文还从语义、修辞等方面分析“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实际价值,并分析促使“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现象流行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1)空间名词或具有空间意义的名词、含有形容词词素的名词、指社会地位的名词以及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名词等可以出现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2)表示侮辱或者否定意义的名词、无典型特征的专有名词以及带有“心”、“力”、“感”、“度”后缀的抽象名词等不能出现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3)一些描述人特征的名词则只能临时出现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最后,本文还针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山佳;;特殊的“的”“之”和“底”字用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2 戴志军;;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的语用认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04期
3 张博;;“的”字结构说略——兼与胡裕树等同志商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4 倪海曙;;《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序[J];辞书研究;1984年02期
5 冯凭;;试论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与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6 屈承熹;;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7 眸子;;首届青年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8 奕;;“像”与“象”的区别[J];新闻与写作;1991年09期
9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殊格式“V地V”[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10 李杨;;论现代汉语专业课程体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3期
11 吴玉明;;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12 群一;;《平水韵》中入声字变为现代汉语一览表[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13 孔令达;谈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内容安排[J];语文建设;1994年06期
14 陶蔚南 ,蔡佑启;谈谈古今含义相异的单音词[J];阅读与写作;1995年08期
15 余大光;论现代汉语中的反训[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6 张贤亮;请用现代汉语及现代方式批判我[J];朔方;2000年03期
17 周国光;;关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两点意见[J];中国语文;2002年03期
18 彩羽 ,杨然;现代汉语精粹短诗点评 秋烬[J];名作欣赏;2003年08期
19 杨然;现代汉语精粹短诗点评——钓[J];名作欣赏;2003年10期
20 张丽丽;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8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一;;关于现代汉语“广狭同词”现象的若干考察[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10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5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帮珍;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2 杨蕾;现代汉语颜色词之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3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程葆贞;现代汉语强调范畴[D];河南大学;2010年
8 梁政;现代汉语示证范畴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乔;现代汉语“X点”族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妍;现代汉语倍数负向表达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邓 赟;《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读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刘醒龙;汉语的遗憾与希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典与规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王东;人教社驶出“新品旗舰”[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张念;明清知识分子的形象谱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迟兰英;构建现代汉语强化教学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10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