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岩体的蠕变损伤特性研究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开发不断走向深部,上千米乃至数千米深的矿井、巷道比比皆是。深部岩体因其所处的地球物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应力场的复杂性因而是工程中必需认真考虑和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时间效应研究”,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深部灰岩的蠕变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首先对自然条件下深部灰岩进行了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通过单轴、三轴试验对深部灰岩基本特性进行研究,确定了深部灰岩基本力学参数。
对深部灰岩试件进行了单轴三种不同荷载下的蠕变实验,并用声发射仪器收集岩石蠕变试验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对三种荷载下深部灰岩蠕变损伤特性及对蠕变过程中声发射信号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了深部灰岩蠕变损伤、声发射特性。累积声发射振铃计数(C0unt数)-时间曲线与蠕变应变-时间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代表了损伤的产生,声发射的强弱代表了损伤的程度。
通过三轴蠕变试验,得出岩石微裂隙的成核、进一步扩展与岩石所受的偏压力、围压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岩石在相同偏压力下其稳态蠕变速率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微裂隙的扩展即损伤的演化随着围压的增加而进一步扩展:在相同围压下岩石的稳态蠕变速率、损伤演化亦随着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给出了岩石幂律型蠕变本构模型,并拟合得出该模型参数,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幂律型蠕变模型可以用来较好的模拟该类岩石除第三阶段蠕变以外的蠕变行为。
最后用幂律型蠕变模型对深部隧道进行了不同埋深情况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隧道围岩水平和竖向的位移变形及损伤特性,得出FuC~(3D)三维陕速拉格朗日程序可以很方便地模拟结构从弹性到塑性屈服、失稳破坏直至大变形的全过程。
|
|
|
|
1 |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2 |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
3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
4 |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
5 |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
6 |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
7 |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8 |
谢和平;鞠杨;;岩石力学中的分形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
9 |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
10 |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