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AM真菌特性及其对柑桔生长影响的研究

杨晓红  
【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是植物根系和丛枝菌根 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Symbiont)。参与丛枝菌根形成的植物是大多数的陆生植物,参 与丛枝菌根形成的真菌是隶属于球囊霉目(Glomales)6个属的真 菌,即:球囊霉属(Glomus)、硬囊霉属(Sclerocystis)、无梗囊 霉属(Acaulo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巨孢囊霉属 (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它们共同的典 型特征是在宿主根皮层细胞中能够形成树状的分支,即丛枝 (arbuscules)。 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和土壤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植物和土壤 间物质运输的载体。这种从植物到土壤和从土壤到植物的物质运输 的载体,对植物和土壤的发育与健康都十分重要。因此,研究丛枝 菌根菌在提高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柑桔根系缺少根毛,对丛枝菌根的依赖性强。菌根技术的研究 和在柑桔生产中和应用,将促进柑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研究从 柑桔菌根应用基础研究出发,以我国常用柑桔枳砧、成年结果柚树、 百喜草及其桔园常见杂草的发酵物为主要试材,在植物发酵有机物 对柑桔生长、菌根形成和AM真菌生长的影响方面,在大田接种AM 真菌对成年结果柚树果实品质的影响方面,在AM真菌耐热耐旱的 生理生态学机理方面,在AM真菌的离体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性方 拘 要2 面以及桔园生草栽培优良草种的选择和引进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 1.试验 1 百喜草(PasPalu。notatum Flugge)茎叶发酵物对积 生长和菌根形成效应试验 本试验于 1999年 5~9月在日本爱媛大学石井孝昭教授研究室 进行。百喜草茎叶充分发酵后,用其1%(W八)发酵液和发酵茎叶分 别处理高密度州真菌繁殖体(2600个抱子/509土壤)培养土中生 长的积苗。对照培养土中不加入任何发酵物,其它与处理相同。生 长70天后的测量结果表明: 对照、百喜草茎叶发酵液和发酵茎叶处理的茵高分别为:15.5 11.Zcm、20.9士1.Icm和28.3土3.Zcm;根鲜重分别为:1.50上0.Zg、 1.90士0.Zg和2.20土0.3g;植株总鲜重分别 为:2.90土0.3g、3.20 土0.3g 和4.60土0.sg。与对照相比,百喜草茎叶发酵液和发酵茎 叶处理的苗木,无论是苗高、根鲜重或者是整株苗鲜重,都表现出 显著的生长促进效应,尤其是发酵百喜草茎叶处理,对积苗生长具 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照的菌根感染率为 84.08土 1.25%,百喜草发酵液处理的菌根 感染率为75.54土2.22%,百喜草发酵茎叶处理菌根感染率为66.52 士 0.88兄 与对照相比,百喜草发酵物抑制了积苗根中的菌根形成, 并以发酵茎叶对菌根形成的抑制作用更强。表明,发酵植物或发酵 植物体中的一些活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将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菌根 的形成。 2.试验2 百喜草茎叶发酵前后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AM真菌 生长效应试验 用 80%甲醇(Me0H)溶液分别对新鲜百喜草茎叶和充分发酵的 百喜草茎叶进行溶提,获得的溶提物分别用0兄10%、25兄50%和 100%的Me0H在层析柱上层析分离后,减压45℃蒸馏浓缩。用0.ig、 0.4e和1.oeFW发酵百喜草茎叶/10mL培养基的Me0H溶提物处理珠 状巨囊霉(6isasnora marsart ta Becker&Hall)的活性抱于, 凸南水在大砂傅十恰式 摘 耍3 30~33C暗培养14d。试验结果表明: 新鲜百喜草茎叶中同时含有AM真菌生长促进物质和抑制物质, 生长促进物质主要存在于0~25%的甲醇溶提物中,并以25%甲醇溶 提物的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生长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 100%甲醇溶 提物中。发酵过程能有效地分解新鲜百喜草茎叶中AM 真菌生长的 抑制物质,保留AM 真菌生长促进物质。百喜草茎叶发酵后的各梯 度甲醇溶提物促进 AM真菌生长的最适质量浓度不同。0%~10%甲醇 溶提物在培养基的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中,以0.4gFW/(10mL)处理 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25%甲醇溶提物中,以0.ig Fw/(10m卜)处 理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50%甲醇溶提物在 1.ogFW/(10mL)处理 时能明显地促进AM真菌的生长:100%甲醇溶提物在0.lgFw八10mL) 低浓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美庆,王幼珊,邢礼军,张文敏,马彦卿,李小平;广西平果铝矿区的三个AM真菌新记录种[J];菌物系统;2001年02期
2 王发园,刘润进,林先贵,周健民;几种生态环境中AM真菌多样性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3 张英,刘润进,郭良栋;目前AM真菌培养特性方面研究的基本概况[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4期
4 朱红惠,姚青,李浩华,羊宋贞;AM真菌对青枯菌的抑制和对酚类物质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1期
5 张美庆,王幼珊,邢礼军;环境因子和AM真菌分布的关系[J];菌物系统;1999年01期
6 张美庆,王幼珊,邢礼军;AM真菌在我国东、南沿海各土壤气候带的分布[J];菌物系统;1999年02期
7 贺学礼,李林海;分子生物学新方法在AM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农业学报;2003年03期
8 贺学礼,杨宏宇,赵丽莉;刺槐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和定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王发园,林先贵,周健民;中国AM真菌的生物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04年06期
10 张美庆,王幼珊,邢礼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M真菌群落生态分布研究[J];菌物系统;1998年03期
11 石兆勇,陈应龙,刘润进,王维华;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AM真菌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年03期
12 赵方贵,陈丽平,贺学礼;AM菌根与不同施磷量对烤烟后期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1期
13 耿春女,李培军,陈素华,肖宝英,张海荣,韩桂云,张春桂;不同AM真菌对三叶草耐油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06期
14 贺学礼,YOSEF Steinberger;丛枝霸王(Zygophyllum dumosum)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6期
15 贺学礼,赵方贵,李斌,孙渭;AM真菌和施磷量对不同叶位烟叶生长和化学成分的交互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16 董昌金;用分子探针探测两种AM真菌在同一宿主植物根内的侵染[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7 蔡晓布,钱成,彭岳林,冯固,盖京平;环境因子对西藏高原草地植物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18 杨晓红,李道高,石井孝昭,门屋一臣;百喜草茎叶发酵前后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AM真菌的生长效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1期
19 董昌金,郑世学,赵斌;球囊霉属几种AM真菌孢子表面消毒与萌发的研究[J];菌物系统;2003年03期
20 盖京苹,刘润进;土壤因子对野生植物AM真菌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先贵;王发园;;丛枝菌根真菌研究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2 彭岳林;蔡晓布;薛会英;张永清;;西藏高原草地植物AM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石兆勇;李敏;刘润进;;栽培基质对AM真菌和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4 张进仁;;我国柑桔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A];重庆市遗传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孟德尔规律再发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黄邦侃;罗肖南;宋寿龄;;柑桔害虫的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6 刘孝仲;;用国际标准建立大面积柑桔出口商品基地,提高国际竞争能力[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7 黎明;黄明度;;柑桔生长量模型的研究[A];柑桔害虫综合治理论文集[C];1989年
8 王立宏;王允镔;梁克宏;张仙春;解崇斌;於一敏;;柑桔着色促进剂在黄岩柑桔上的应用试验报告[A];浙江省园艺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赵萌;李敏;王淼焱;刘润进;;AM真菌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潜力[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龚洁强;王立宏;徐建国;王允镔;;柑桔温室栽培研究[A];浙江省园艺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红;AM真菌特性及其对柑桔生长影响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2 盖京苹;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生长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郑世学;丛枝菌根真菌的资源和竞争侵染及土壤微生物的量热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李海燕;丛枝菌根(AM)真菌诱导植物抗/耐线虫病害机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5 冯海艳;土壤和宿主磷水平对AM真菌生长及ALP活性调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倡宪;AM真菌对设施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枯萎病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黄昀;重庆三峡库区土壤——柑桔系统重金属生态行为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刘文科;丛枝菌根真菌的土壤生态适应性及其功能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陈秀华;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徐娟;几个柑桔产区果实色泽评价及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L.cv.Cara cara)果肉呈色机理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华清;AM真菌对长寿沙田柚水分生理生态效应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登武;AM真菌与施钾量对烤烟化学成分及钾素累积分配交互效应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李英鹏;逆境丛枝菌根生理生态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蒋开军;湖南部分柑桔野生资源及栽培品种的RAPD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张勖;柑桔低产园类型划分及未老先衰低产园改造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6 谭辉华;新杀虫剂硝虫硫磷在柑桔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7 邵菊芳;AM真菌的孢子萌发及双重培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包美丽;沙地生物结皮层AM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分布[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徐惠荣;基于机器视觉的树上柑桔识别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徐正冈;基于图像信息的柑桔成熟度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宇翔 通讯员夏正安 夏无畏;县委书记奔波千里销柑桔[N];益阳日报;2008年
2 唐元华;加强秋管 柑桔高产[N];农民日报;2001年
3 通讯员 许忠 吴君正;城固柑桔创业链项目被省科技厅立顶[N];汉中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苏南;品牌柑桔为何难卖[N];市场报;2001年
5 记者 廖景标 通讯员 符立干 邓昌平;浦北生态柑桔日销东盟260吨[N];广西日报;2008年
6 特约记者 靳雪莲;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与毕节市签订科技合作协议[N];毕节日报;2009年
7 记者陈兆豪;去年福建柑桔出口首破一亿美元[N];国际商报;2009年
8 段兴胜 鲁开树;罗武庄乡倾力打造“柑桔之乡”[N];楚雄日报(汉);2007年
9 通讯员 徐鄂春胡爱民;沅江为滞销柑桔找到销路[N];益阳日报;2008年
10 张斌南;柑桔采收注意五点[N];山西科技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