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纤维发生的AFLP分子标记
【摘要】:
利用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及其功能的有效手段。徐州142无绒无絮
(fuzzless-lintless,fl)是纤维发育正常的徐州142的天然突变体,除种子无
毛外,fl突变体在表型上与野生型(wild type,WT)没有区别。因此本论
文主要以徐州142无绒无絮(无纤维)突变体(fl)与徐州142野生型近
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覆盖面广、多态性检出率高
的AFLP分子标记技术,寻找筛选与棉花纤维发生相关的AFLP标记。主
要结果如下:
1.棉花基因组DNA提取技术的改进
由于棉花富含多糖和酚类物质,因而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基因组
DNA。而AFLP分子标记技术成功的关键是以高质量的DNA为模板。实
验中通过改进棉花基因组DNA提取技术,采用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PVP_(40)
和β-巯基乙醇;样品加入提取缓冲液后快速振荡混匀;尽量减少沉淀时
间;挑出DNA沉淀和溶解离心去除杂质等措施,获得了高质量的棉花基
因组DNA。
2.近等基因系间的AFLP分析
利用AFLP试剂盒提供的全部引物组合检测徐州142无绒无絮(无纤
维)突变系(fl)和徐州142野生型(WT)近等基因系间的多态性,64对
引物组合共扩增出6360条清晰稳定的带纹,除引物对E-AGG、M-CTA在
该近等基因系间产生一条编号为CF_1差异带外,其余引物组合均未发现稳
定的多态性。由于该片段出现在无绒无絮和有绒有絮近等基因系间,推测
它可能与纤维发生相关。
3.CF_1标记的验证
为了验证CF_1与棉花纤维发生相关,在徐州142无绒无絮(无纤维)
突变系与纤维发育正常的渝棉一号的杂交后代F_2分离群体56个单株中,
选取有纤维的23个单株、无纤维的2个单株,共25个单株进行验证。有
棉市仔色发在的仆r分手标记
纤维的23株都有CF;标记,无绒无絮的两个单株无CF;标记。说明CF;标
记可能是与纤维有无相关的分子标记。
鉴于巳分离群体中无绒无絮单株们少,于是用巳分离群体继续进行
验证。对分别来自ZI个FZ:。家系的21个有纤维单株和来自7个Fz:。家系
的17个无纤维单株进行AFLP分析。17个无纤维单株均无CF;标记,而
21个有纤维单株都具有CF;标记。说明CF;标记与有纤维呈共分岛,是与
棉纤维发生相关的分子标记。
选用纤维发育正常的渝棉一号、徐州142、9mN34、TS 86和泅棉3
号5个陆地棚品种(系)进行ll,验证。以上品种都具有CF;标记,在
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q与棉纤维的发生相关。
4.Cb和CFl片段的回收、克隆和序列分析
从银染的聚丙烯疏胺凝胶上回收特征片段(CF;)和紧邻的共有片段
(Cb)。重组质粒经 PCR和酶切分析鉴定,回收片段成功地克隆到
PUCm.T VeCtor上。
在 advanced BLASTh中查找核酸序列的相似性,发现特征片段与拟
南芥染色体上的一段序列、烟草叶绿体基因组的一段序列以及几个人类的
克隆序列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同时在 adsanced BLASTh中根据 6种开放
阅读框查找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发现与酚羟化酶 a-亚基巾henol
hydroxylase lpha subunit)、外表皮蛋白 C(outer su巾比 protein C)
NADH脱氢酌亚基 1(NADH dehydrogenase subumt)、NADH-CoQ氧
化还原酶(N讪H叱biquinone oxidoreductase)、2-氧代·铁氧还蛋白-氧化
o原酶(2.oxoacid ferredoxin oxidorcduct)以及假拟 14.SKD 蛋白
(hypothetical 14.SKD protein)等有一定的相似性(High score分别为:
61、68、51、46、60. 44)
对Cb和CF;的核昔酸序列进行比较,两序列除有一个碱基的不同外,
Cb在 197位后面比 CF;多 3个碱基(GCT),其余的序列都相同。推测
Cb和CF;可能是同一个基因家族的成员或者是A、D两个亚基因组上相对
应的片段。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