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棉花纤维发生的AFLP分子标记

罗明  
【摘要】: 利用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及其功能的有效手段。徐州142无绒无絮 (fuzzless-lintless,fl)是纤维发育正常的徐州142的天然突变体,除种子无 毛外,fl突变体在表型上与野生型(wild type,WT)没有区别。因此本论 文主要以徐州142无绒无絮(无纤维)突变体(fl)与徐州142野生型近 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覆盖面广、多态性检出率高 的AFLP分子标记技术,寻找筛选与棉花纤维发生相关的AFLP标记。主 要结果如下: 1.棉花基因组DNA提取技术的改进 由于棉花富含多糖和酚类物质,因而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基因组 DNA。而AFLP分子标记技术成功的关键是以高质量的DNA为模板。实 验中通过改进棉花基因组DNA提取技术,采用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PVP_(40) 和β-巯基乙醇;样品加入提取缓冲液后快速振荡混匀;尽量减少沉淀时 间;挑出DNA沉淀和溶解离心去除杂质等措施,获得了高质量的棉花基 因组DNA。 2.近等基因系间的AFLP分析 利用AFLP试剂盒提供的全部引物组合检测徐州142无绒无絮(无纤 维)突变系(fl)和徐州142野生型(WT)近等基因系间的多态性,64对 引物组合共扩增出6360条清晰稳定的带纹,除引物对E-AGG、M-CTA在 该近等基因系间产生一条编号为CF_1差异带外,其余引物组合均未发现稳 定的多态性。由于该片段出现在无绒无絮和有绒有絮近等基因系间,推测 它可能与纤维发生相关。 3.CF_1标记的验证 为了验证CF_1与棉花纤维发生相关,在徐州142无绒无絮(无纤维) 突变系与纤维发育正常的渝棉一号的杂交后代F_2分离群体56个单株中, 选取有纤维的23个单株、无纤维的2个单株,共25个单株进行验证。有 棉市仔色发在的仆r分手标记 纤维的23株都有CF;标记,无绒无絮的两个单株无CF;标记。说明CF;标 记可能是与纤维有无相关的分子标记。 鉴于巳分离群体中无绒无絮单株们少,于是用巳分离群体继续进行 验证。对分别来自ZI个FZ:。家系的21个有纤维单株和来自7个Fz:。家系 的17个无纤维单株进行AFLP分析。17个无纤维单株均无CF;标记,而 21个有纤维单株都具有CF;标记。说明CF;标记与有纤维呈共分岛,是与 棉纤维发生相关的分子标记。 选用纤维发育正常的渝棉一号、徐州142、9mN34、TS 86和泅棉3 号5个陆地棚品种(系)进行ll,验证。以上品种都具有CF;标记,在 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q与棉纤维的发生相关。 4.Cb和CFl片段的回收、克隆和序列分析 从银染的聚丙烯疏胺凝胶上回收特征片段(CF;)和紧邻的共有片段 (Cb)。重组质粒经 PCR和酶切分析鉴定,回收片段成功地克隆到 PUCm.T VeCtor上。 在 advanced BLASTh中查找核酸序列的相似性,发现特征片段与拟 南芥染色体上的一段序列、烟草叶绿体基因组的一段序列以及几个人类的 克隆序列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同时在 adsanced BLASTh中根据 6种开放 阅读框查找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发现与酚羟化酶 a-亚基巾henol hydroxylase lpha subunit)、外表皮蛋白 C(outer su巾比 protein C) NADH脱氢酌亚基 1(NADH dehydrogenase subumt)、NADH-CoQ氧 化还原酶(N讪H叱biquinone oxidoreductase)、2-氧代·铁氧还蛋白-氧化 o原酶(2.oxoacid ferredoxin oxidorcduct)以及假拟 14.SKD 蛋白 (hypothetical 14.SKD protein)等有一定的相似性(High score分别为: 61、68、51、46、60. 44) 对Cb和CF;的核昔酸序列进行比较,两序列除有一个碱基的不同外, Cb在 197位后面比 CF;多 3个碱基(GCT),其余的序列都相同。推测 Cb和CF;可能是同一个基因家族的成员或者是A、D两个亚基因组上相对 应的片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文香,贾璇,闫红飞,魏新燕,刘大群,孟庆芳,张汀;小麦抗叶锈基因Lr44的AFLP分子标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杨文香,刘大群,贾璇,阎红飞,刘占良,孟庆芳,张汀;小麦抗叶锈基因Lr44的AFLP分子标记[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3 何德,谭晓风,胡芳名;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林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1999年04期
4 蔡健,兰伟;利用AFLP分子标记预测水稻杂种优势[J];作物学报;2005年04期
5 孟庆文;崔卫东;白光红;王强;;红景天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AFLP方法建立[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6 侯慧敏;廖伯寿;雷永;任小平;王圣玉;李栋;姜慧芳;黄家权;陈本银;;花生锈病抗性的AFLP标记[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年02期
7 贺三刚;黄锡霞;史洪才;田可川;徐新明;劳荃蘅;;超细型细毛羊基因组DNA的AFLP检测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07期
8 牟晋华;徐文玲;张一卉;王翠花;;大白菜软腐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筛选[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9 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王潞英;王晓宇;;利用AFLP技术对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分子标记[J];山西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10 唐静,蒲志刚,张敏,阎文昭;小麦锈菌AFL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1 罗海燕;陈业渊;;AFLP标记及其在中国南方果树研究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5期
12 汤晖;隋新华;陈文新;;高效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筛选及分子标记[J];大豆通报;2007年04期
13 王亮晖;司伟;傅洪拓;龚永生;吴滟;熊贻伟;蒋速飞;;运用AFLP技术分析鲤鱼雌雄之间的差异[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14 邵艳卿;陆荣茂;董迎辉;柴雪良;肖国强;林志华;;三种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海洋科学;2009年10期
15 赵永田;王兴娥;赵惠燕;陈文;;麦长管蚜AFLP银染分析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6 王传堂,杨新道,陈殿绪,徐建志,刘光臻,毕玉平;花生DNA分子标记的研究 Ⅰ花生AFLP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作图杂交亲本的筛选[J];花生学报;2004年04期
17 娄群峰,陈劲枫,Molly Jahn,陈龙正,耿红,罗向东;黄瓜全雌性基因连锁的AFLP和SCAR分子标记[J];园艺学报;2005年02期
18 孟秋峰;汪炳良;皇甫伟国;王毓洪;顿兰凤;;AFLP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2期
19 董蔚;黄寿先;陈荣;桂仁意;;西南桦遗传多样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0年04期
20 王晓光;郭庆港;么奕清;李社增;鹿秀云;李宝庆;马平;;棉花枯萎病菌AFL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棉花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金璞;黄冲;刘帆;潘娟娟;骆勇;马占鸿;;小麦条锈菌水源11致病类群的AFLP标记[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向跃武;郑家奎;蔡平钟;张志勇;张志雄;蒲志刚;;航天诱变水稻突变体遗传变异分子标记[A];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与开发进展——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3 李鸣;谭裕模;李杨瑞;李容柏;高国庆;;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甘蔗品种[A];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晓静;李广苹;申艳红;;漳州水仙单染色体文库的构建及其AFLP标记的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黄特跃;商晗武;高永生;崔旭红;于奎峰;;加拿大一枝黄花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娄平;王晓武;杨宝军;张延国;方智远;;甘蓝显性核不育基因连锁标记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通量AFLP体系的建立[A];蔬菜分子育种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小军;徐凌飞;吴中营;;六月酥梨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8 ;玉米相对饱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一种新的AFLPs共显性分析方法探讨[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与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温春秀;吴志明;田伟;刘铭;周巧梅;谢晓亮;;丹参不同种质资源AFLP指纹系谱分析及其应用[A];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晓芬;王晓武;娄平;张晓伟;王永清;原玉香;赵建军;孙日飞;;利用大白菜DH群体构建AFLP遗传连锁图谱[A];蔬菜分子育种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seph N. Wolukau;甜瓜抗蔓枯病的遗传学、系统发生学和分子标记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马守才;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研究及AFLP分子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宁红;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检测技术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汪林;真姬菇AFLP分子标记的建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酿酒酵母细胞絮凝主效基因的定位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逯晓萍;高丹草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6 赵辉;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生理分化和遗传多态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振虎;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杨元明;四川省玉米杂交种种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9 李振侠;苹果砧木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及其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王保通;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种群预测及主要流行菌系的AFLP指纹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艳梅;黄瓜苦味遗传规律研究及AFLP分子标记[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刘成;梨抗黑星病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陈胜;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能相关分子标记的AFLP筛选[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贾璇;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的AFLP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5 廖勇;AFLP分子标记与米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潘文嘉;利用AFLP技术对谷子抗锈基因进行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黄玉辉;甘蔗特优突变体的AFLP分子标记[D];广西大学;2005年
8 张娜;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5的AFLP和SSR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9 李星;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SSR、AFLP分子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10 任小平;花生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改芹;棉花显性无基因分子标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N];农民日报;2009年
2 平文;天津利用分子标记优化葡萄纯度[N];农民日报;2005年
3 ;农作物分子标记进展快[N];科技日报;2002年
4 珍珍;我国将建立分子标记开发技术体系[N];东方城乡报;2008年
5 崔光红 黄璐琦;中药材真伪鉴别新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韩德;我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获突破[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7 通讯员 方刚;我市年棉花公检量创历史记录[N];孝感日报;2007年
8 见习记者 卢育辉;一次可测蔬菜60种农药[N];广东科技报;2006年
9 记者 陈茂梁 通讯员 余宁宁;肿瘤侵袭转移会露出“马脚”[N];健康报;2001年
10 陈茂梁 余宁宁;浙医二院解决脑癌治疗难题[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