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肥料和土壤水分对叶类蔬菜硝酸盐的调控研究

李会合  
【摘要】: 采用基质栽培和土壤盆钵栽培试验和实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在无机肥基础上6种有机肥料和在有机肥基础上5种养分组合量比(NPK)对两种叶类蔬菜(芹菜和生菜)硝酸盐的效应,以及土壤盆栽试验中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氮磷钾组合量比、有机无机肥配施、硝酸盐调控剂(肥料型、化学型、天然型)对叶类蔬菜(莴笋)生长、叶片硝态氮动态、产量、茎、叶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在基质栽培施用无机肥的基础上,6种有机肥料降低芹菜根重和株高,除施用猪粪(PM)使芹菜显著增产(21.1%)、泥炭(PP)极显著减产(32.4%)外,其余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使生菜增产55.5%~132.7%(达极显著),其增产序列依次为稻草(RS)鸡粪(CM)泥炭(PP)玉米秆(MS)菜籽饼(RC)猪粪(PM)。两种叶菜的硝酸盐以芹菜成倍高于生菜,施用有机肥料对芹菜硝酸盐的影响不明显,但却大幅度(39.6%~70.8%)提高生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其卫生品质。有机肥各处理对两种叶菜Vc、可溶性糖、氨基酸等营养品质的效应差异大,对芹菜以提高作用为主,而对生菜则主要表现为降低。6种有机肥中,以猪粪和菜籽饼对芹菜、猪粪和鸡粪对生菜的产量和品质效应良好。 2、以有机肥为基础,5种养分组合量比(NPK)对芹菜生长、产量和Vc、可溶性糖(H_(PN)除外)、氨基酸(H_(PN)和H_(NP)除外)等营养品质有不同程度降低作用,但对硝酸盐的作用不明显。除H_(NP)外,4种养分组合使生菜产量提高,以H_(KN)处理增量为最大。5种养分组合提高生菜Vc(H_(PN)除外)、可溶性糖(H_(KN)、H_(NK)除外)、氨基酸(H_(NP)除外)含量,使生菜硝酸盐降低4.5%~41.8%(H_(NK)除外)。养分组合各处理中,以H_(NK)和H_(PN)处理对芹菜、B_(NPK)、H)(KN)和H_(PN)对生菜的产量和品质综合效应较好。 3、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产量效应不同。在W25(25%水分)下,各处理使莴笋增产0.4%~35.8%(Mic和D+Mic除外),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PMH_(PN)H_(NP)B_(NPK)RCP_7H_(KN)Mic+P_7。在W30(30%水分)下,莴笋增产达2.8%~35.1%(H_(KN)和D+Mic除外),各处理增产作用以PMH_(NP)RCH_(PN)B_(NPK)P_7Mic+P_7Mic。在W35(35%水分)下,不同处理使莴笋增产1.30%~39.6%(H_(KN)和D+Mic除外),其增产作用为H_(NP)PMH_(PN)B_(NPK)RCMicMic+P_7P_7。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莴笋产量随之增加。不同土壤水分间莴笋产量的比值以Y_(w35)/Y_(w25) (1.61~1.99倍)Y_(w30)/Y_(w25)(1.32~1.56倍)Y_(w35)/Y_(w30)(1.10~1.34倍)。在3个土壤水分条件下,以H_(PN)、B_(NPK)、H_(NP)、RC和RM处理对莴笋增产作用较大。表明土壤水分含凰是制约莴笋产量的重要因子。 4、土壤水分、施肥处理、生长期不同,莴笋叶片N0_3~-—N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 特点。3种上壤水分条件下,随生长天数增加,葛笋叶片NO3一N的动态变化可初步划 分为车种类型,即递减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递增型。同一生长时期,随着土 壤水分变化,不同处理葛笋叶片NO3一N含量变化也呈现出递减、先增后减、先减后 增、递增丈种变化类型,显示出叶类蔬菜(葛笋)硝酸盐变化受自身阶段营养特性和外 界因子(水、肥等)变化的多重影响而表现出错综复杂性和寻求最佳调控途径的艰巨性。 5、不同肥水配合对葛笋硝酸盐含量的的降低作用以茎>叶。在 W25时,各处理(RC、 D+MIC除外)降低葛笋茎硝酸盐含量12.4%~54.7%,以Hgu处理降低量最大。在W30 时,仅 H*、BN比、P7、Mic+P7降低茎硝酸盐含量 8.3彻37.4%。在 W35时,各处理(HK。 除外)使硝酸盐降低5刀创卜69.9%,以MC、PM和比。效果为佳。3种土壤水分下,施 肥对茎硝酸盐的降低作用以W35DeW25>W30。HPN、BNPK、P7和PM处理在3种上壤 水分下均降低葛笋茎硝酸盐含量。各处理随上壤水分含量增加,葛笋茎的硝酸盐变化在 CK、D +Mi以P7、RC和PM处理为递减,而HpN、HKN、BWK、HN卜MIC和MIC+P7 处理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3种土壤水分下,施肥对葛笋叶片硝酸盐的降 低作用以w25>w30>w35。随土壤水分增加,葛笋叶片硝酸盐含量在CK、Hm处理 为递减,在 BWK、HNp、MIC、D + MIC、P7、MIC + P卜 PM处理先增后减,在 RC处理 则先减后增,而在Hm处理为递增。 6、不同土壤水分下,不同处理对葛笋茎、叶营养品质的效应差异大。随土壤水分 含量增加,葛笋叶片VC、茎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茎的VC含量增加,而葛笋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则以W30>W25>W35(HN。除外人各处理蒿笋VC含量以叶>茎, 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W35除外),则以茎>叶。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Mic、RC、 PM对葛笋叶片 VC、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具有良好效应,而 HNP、D + MIC处理在 2 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对葛笋茎营养品质均表现为正效应。 7、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葛笋优质高产的施肥调控措施各异。在W25水分下,葛笋 高产和茎、叶低硝酸盐的处理有巾、*。、仇队、比卜h和PM,对叶片和茎营养品 质较好的处理分别为P7、HKN、PM和BNPK、P7,P7为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齐孟文;;硝酸盐及其氮、氧同位素最新分析方法-细菌反硝化法[J];核农学报;2011年04期
2 ;蔬菜降污专用肥填补省内空白[J];福建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3 高玉刚;廉华;马光恕;;不同浓度钾素对莴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5期
4 Matt Taylor;于士涛;;要对土壤pH值保持定期监控[J];中国花卉园艺;2011年14期
5 刘培财;雷宝坤;翟丽梅;倪喜云;罗兴华;胡万里;刘宏斌;;农田氮素管理模式对洱海流域大蒜生长和氮素流失风险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6 曹华;;阳台菜园 亮出都市农业新景观[J];北京农业;2011年19期
7 ;除蔬果农药残留五法[J];北方园艺;2011年15期
8 罗志先;;常见土壤污染的外部来源及防治途径[J];河南农业;2011年11期
9 李葳;薛然;GAO;;食材忍者! 秋季美食料理上市[J];宠物世界(狗迷);2011年10期
10 ;杀菌剂Presidio在纽约州获批滴灌施用于蔬菜[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9期
11 ;福州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 部分无证产品城区禁售[J];水产养殖;2011年09期
12 卢健平;;农牧渔业应用稀土效果显著[J];农村新技术;2011年13期
13 韩贞玉;王成云;修翠虹;;棚室蔬菜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08期
14 李素霞;谢朝阳;季斌;胡双意;杨程程;;不同改良剂在镉与硝酸盐复合污染下对辣椒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15 周爱武;;早春塑料大棚西瓜无公害生产技术浅论[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09年10期
16 胡立中;童红武;王程辉;徐迎波;徐娟;刘少民;;烟草含氮化合物对卷烟主流烟气氰化氢释放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17 葛苏洁;李淑娟;;ABA在种子发育·休眠和萌发过程中的生理调控[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18 林立;胡克林;李光德;王欢元;;高产粮区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季农田氮素损失途径分析[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19 孔凡强;王金成;刘红梅;;养猪场污染的原因及防制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1年07期
20 张蕊;;保护地有机肥——鸡粪的施用[J];蔬菜;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顾平圻;张经华;;离子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硝酸盐的不确定度评价[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张驰;;玉林市蔬菜硝酸盐积累状况及施肥影响[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会合;王正银;张浩;李宝珍;;不同有机肥料对基质栽培叶类蔬菜硝酸盐和营养品质的效应[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秦品章;;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中存在的卫生问题探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苏胜齐;王正银;李会合;;几种化学物质组合对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李树;高丽洁;王体健;张美根;;利用耦合的气相化学模式和热力学平衡模式模拟硝酸盐气溶胶[A];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王琦;梅宁;梅汝鸿;;微生态制剂用于环保两个实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晓红;郑春明;关乃佳;;硝酸盐为前躯体硬模板法制备介孔Fe_2O_3材料:煅烧状态对孔壁结晶度和介孔形貌的控制及影响机理[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孙艳艳;姬广斌;郑明波;常晓峰;;介孔钴铁氧体的合成及表征[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姚丽贤;周修冲;陈婉珍;;鸡粪对蔬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催化还原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田秋英;根系形态在玉米高效获取氮素中的作用及其生理调节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郭亚芬;玉米根系对局部供应硝酸盐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可能的生理调控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李思亮;喀斯特城市地下水C、N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5 李朝辉;氧化铈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英鹏;氮素营养对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累积草酸的调控作用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金赞芳;城市(杭州)地下水污染源解析与修复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华静;矿质、有机氮营养对小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肖强;介孔二氧化硅的温和条件合成[D];南开大学;2007年
10 汪建飞;营养液不同铵硝比对菠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合;肥料和土壤水分对叶类蔬菜硝酸盐的调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2 廖易;氮、钾、氯配施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4年
3 孙丽梅;集约化蔬菜种植区农用化学品投入及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珊;某些农药残留及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毛细管电泳和电化学分析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5 张辉;空气电极用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丛靖宇;不同氮肥因素对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7 吕海霞;用于汞检测的多孔塑料光纤探头及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试纸的分析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8 韦强;竹醋液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韦炜;磷、钾、镁配施对蕹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5年
10 张文波;氮肥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环境效应影响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5月中旬叶类蔬菜 上涨均超一成[N];证券时报;2011年
2 中蔬;卫生部抽检2003年叶类蔬菜合格率为92.8%[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3 ;绿叶类蔬菜如何施用生物有机肥[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傅仁斌 通讯员 冯漾;蔬菜硝酸盐污染控制技术出成果[N];湖南科技报;2006年
5 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宋春强;降低蔬菜硝酸盐的有效途径有哪些?[N];山东科技报;2007年
6 记者 刘媛媛 吴高斌 实习生 彭丽 陈婷 詹营;我市叶类蔬菜价格回落[N];黄石日报;2010年
7 依农;蔬菜乱施肥 品质会降低[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8 王小溪;别让硝酸盐随菜入口[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庄金学;常见叶类蔬菜施肥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魏开炬;合理施肥 降低蔬菜硝酸盐残留[N];福建科技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