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女贞苦丁茶加工工艺和化学成分研究

高爱红  
【摘要】: 苦丁茶是我国南方各民族长期饮用的一类代用茶,也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其原植物种类比较复杂,已报道的苦丁茶原植物有9个科15种植物。 本研究以重庆酉阳、云南盐津和四川筠连等地产苦丁茶为对象,鉴定了其原植物,对加工工艺及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较全面了解女贞苦丁茶的化学成分,为女贞苦丁茶加工工艺规范化及产品的标准化等提供科学依据。 重庆酉阳生产的苦丁茶原植物为木樨科女贞属丽叶女贞(Ligustrum henryi Hemsl.);云南盐津、四川筠连等地苦丁茶原植物为木樨科女贞属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rum(Roxb.)BL.)和丽叶女贞。丽叶女贞作为苦丁茶原植物是首次鉴定报道。 女贞苦丁茶的加工工艺以水潦杀青(20s)→冷水漂洗→脱水解块→烘二青→初揉→烘三青→复揉→毛火→足火和蒸汽杀青(20s)→冷水漂洗→脱水解块→烘二青→锅炒造形→烘干的两个工艺组合,其茶叶外形紧细、绿润,滋味微苦回甘,香气纯正。 大叶冬青苦丁茶样氨基酸总量、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并且它们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高达46.3%~52.6%)。各种女贞苦丁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方面都基本一致。水浸出物含量40%~50%左右,可溶性总糖含量20%~30%;丽叶女贞和粗壮女贞苦丁茶含有14种游离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87.72mg/100g~381.66mg/1OOg。 女贞苦丁茶含有较为丰富的钾、钙、镁、锌、铁等矿质元素,而Cu和Pb的含量低,5个样品的Cu含量为1.20mg/kg~15.68mg/kg,有2个样品未检测出Pb,另3个样品含量为0.98mg/kg~2.55mg/kg。 用薄层层析从丽叶女贞、粗壮女贞蒸青样中没有检测出咖啡碱。用氯仿-甲醇-水-冰醋酸(40:10:1:1)溶剂系统对苦丁茶苯丙素甙进行薄层层析,在粗壮女贞和丽叶女贞苦丁茶中均检测到阿克甙的存在。 女贞苦丁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其总抗氧化活性比春尖绿茶低2.6~3.4倍。 采用改进的SDE提取精油,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女贞苦丁茶香气化学组成。在三种苦丁茶精油中,共鉴定出90种化学成分。其主体香气化合物为:芳樟醇、香叶醇甲酯、(+)-α-帖品醇、γ-榄香烯、橙花醇、大根叶烯B、植醇、1,2-邻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基)酯、香叶醛、柏木脑、2-(1,1-二甲基乙基)-苯酚、橙花醛等。同时在其中还鉴定出两个仅在水蒸气蒸馏的天竺葵精油检测出的薁:十二氢-1H-环丙烯薁、[IS-(1α,3αβ,4α,8αβ)](?)十氢-4,8,8-三甲基-9-甲乙烯基-1,4-亚甲基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善作;新的加工工艺将使超导性的应用有较大的进展[J];稀有金属;1979年01期
2 刘喜诗;;蒸汽机车汽室涨圈加工工艺[J];机车车辆工艺;1980年03期
3 曲琨玲;;废棉再加工工艺[J];棉纺织技术;1982年10期
4 薛剑峰;张伯仁;徐德新;朱中平;蒋镇瀛;;加工工艺对CA194合金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1987年02期
5 王本之;;ND_4活塞加工工艺的成功之处及尚存问题[J];机车车辆工艺;1987年03期
6 吴燧华,陈贞国,叶永才,吴晓祖,郑会玲,赵惠民;粉末套管法成材工艺探索[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9年04期
7 滑吉祥;;泰州炼油厂苏北原油加工工艺[J];江苏化工.市场七日讯;1989年04期
8 高训生;胡萝卜汁加工工艺的进一步探讨[J];食品科学;1995年02期
9 ;鹌鹑蛋的加工工艺[J];西南民兵杂志;1997年Z1期
10 樊黎生;;西瓜红枣草莓复合汁的工艺研究[J];山东食品科技;2001年07期
11 宋永生;张炳文;郝征红;岳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02年02期
12 叶林;鱼脯的加工工艺[J];中国农村科技;2003年02期
13 张培君;;盆栽花卉水晶土的加工工艺[J];农家之友;2004年09期
14 杨春香;汀溪兰香[J];蚕桑茶叶通讯;2005年02期
15 张红兵,马同锁,赵士豪,杨会琴;香椿巧克力冰淇淋的制作[J];山西食品工业;2005年03期
16 贡汉坤;高翔;王蕊;;鲜切西洋芹加工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年06期
17 韩庆保;徐达勋;张承妹;;低糖猕猴桃脯的加工工艺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6年01期
18 兰映红;;用普通车床加工细长孔的工艺探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9 张红兵;马同锁;赵士豪;杨会琴;;富锌灵芝枇杷保健冰淇淋的研制[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6年02期
20 万国余;;卡门培尔干酪的加工工艺[J];中国乳业;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巨坤;朱胜;时小军;;机械磨损失效件的再制造方法及应用[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段志芹;罗基;;后桥从动锥齿轮渗碳淬火的变形分析[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3 施文轩;张明岐;;电液束加工技术的新发展[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米谷;薛文通;张惠;;中国甘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A];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锦文;;国外蘑菇及其罐头的生产、栽培技术、加工工艺和研究动向[A];北京食品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摘要)[C];1982年
6 岳鹏翔;高学玲;吴守一;;速溶绞股蓝茶加工工艺[A];'96全国方便食品加工与包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7 田恒增;;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A];'2000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海宏;皮坤;;云南大叶种有机绿茶加工工艺与机械[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任力军;;屏蔽盒数控铣加工工艺及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琼瑶;阮征;;海鲜黄灯茏辣椒酱的加工工艺[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林芳;川产苦丁茶的品种、品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李丽;小叶苦丁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紫草科苦丁茶的亲缘学意义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潘立刚;种衣剂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宫元娟;胡萝卜微粉碎工艺及其相关参数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团伟;福建主栽花生品质分析及花生加工新技术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郑雷;高性能轻质材料及其复合构件的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洪武;大豆蛋白质挤压加工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8 谢志强;工件间有约束的复杂产品工序调度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9 余琨;稀土变形镁合金组织性能及加工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10 曹炜;蜂胶产品加工工艺研究及其生物功能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爱红;女贞苦丁茶加工工艺和化学成分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2 肖永强;腊肠中食用色素添加的优化及其生产工艺改造[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涛;PVC/木粉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4 谭汝成;腌腊鱼制品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对风味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李韵涛;马铃薯薯条及其余料加工工艺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黄筱静;影响苹果浊汁品质关键因素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田晓菊;石榴发酵酒加工工艺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董雪波;木质素/PVC复合材料的制备[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莉;板栗微波脱壳机理及加工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10 吴冬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炎长;香肠加工工艺[N];山东科技报;2005年
2 通讯员 李炳智;旬阳黄姜加工工艺研究技术成果国内领先[N];安康日报;2005年
3 丁亚军;绿豆蜜汁奶加工工艺[N];河南科技报;2001年
4 莫菲;糖水板栗罐头加工工艺[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3年
5 张忠霞;美国开发高效生物质能加工工艺[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韦公远;马齿苋果酱加工工艺[N];湖北科技报;2004年
7 松涛;汤汁黄鳝罐头的加工工艺[N];河南科技报;2008年
8 沧县官厅乡大刘蔡村 宋常宝;阿胶金丝枣的加工工艺[N];河北科技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刘辉霞;我省独创青龙茶加工工艺[N];湖南科技报;2007年
10 ;醉鱼干加工工艺[N];中国渔业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