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摘要】:
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持续推动力。因为对企业来讲,无论是期初的创立还是以后的发展,都必须拥有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资本,都需要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重要的前提。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因为,在那个时代不仅企业的产权形式单一,而且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根本无法由企业自己作主,企业仅仅是国家这个生产单位中的某个环节,其资本采源也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一部分银行低息贷款,企业没有也无须什么融资自主权。加之,金融市场的高度计划和相对封闭,也使企业丧失了自主选择融资方式的可能性和外部条件。因此,我国企业管理者不仅长时期以来忽视对融资问题的研究,而且对企业融资特别是对现代企业重组、品牌、跨国融资等融资中的策略更是知之甚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置身于动态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中,计划经济的融资方式不仅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且企业融资的效率与效益也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企业所面临来自国内、国外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新的融资方式随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将不断产生,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必将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竞争与发展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把融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必须充分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融资速度、融资成本、融资难度和融资风险等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如何选择融资方式,怎样把握融资规模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无疑已经成为企业特别是具有战略竞争意识的现代企业,在融资时必须认真加以思考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财、物等社会资源不仅是每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本,而且也是我们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要财富,但是我们目前的情况却是:一方面因为发展的需要而不得不花费较高的成本到境外去寻找资本;另一方面又因为种种原因而使我们现有的宝贵资源大量浪费和流失;一方面因为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而必须为之一次次注入资本,另一方面又由于企业资源的错误配置而使人、才、物大量地闲置,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社会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开拓和完善。因此,对企业融资又特别是对企业融资策略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我国企业资本配置方式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
n 现代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效率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运用实证分析、规范研究,以及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方法,对现代企业
融资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结构安排上,全文共有9章分为了理论、实证和策
略三大篇。其研究的内容和结论为:
(1)总论。是对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背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结构安排作了介绍,
其目的主要在于为全文的进一步的研究作出铺垫。
Q)论文首先对论文的基本概念作了必要的界定,并从企业是什么这一重要而基?
本的问题入手,以企业本身是商品、本质是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全文围绕企业经营。
的实质是资本经营而非单纯的生产经营这一思路展开研究。之后,论文还对资本经营的
.内涵、过程、途径及其所需条件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为后面企业融资行为及其策略的
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探讨和研究的所谓融资策略,虽然属于企业融资的范畴但
它并不等于传统的技术融资,而是在传统技术融资观念、方法、途径和手段上的开拓与
创新。但是,笔者没有也并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技术融资,而是要在分析现代企业资本来
源各种可能途径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才能使现代企业达到理想的融资境界,即在成
本最小或较小的倩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控制社会资源,为企业原有资本保值、增值
服务,这也是论文在融资观念和思路上的突破。
(3)在理论借鉴中,通过对西方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理论的介绍,其目的在
于为论文的实证分析与融资决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任何行为总是表现为对特定目
标的追求,融资行为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结果必然也要通过资本结构反映出来,因
此说融资行为总是在既定目标下对企业资本结构的某种选择。在对融资结构与资本结
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关系的分析中,指出了最佳资本结构的判定标推是在既定风险
下,企业市场价值最大或资本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然后,通过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
回顾和评价,并指出围绕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考虑到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以及
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企业合理的技术融资顺序应该是:内源融资、举债、
飞转换债券和股票,但企业最高融资境界却是以制度、并购、控股以及品牌输出、合资
歼合作为内容的融资行为。本文的研究之所以能够进行,并在实践中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
-.-借鉴意义,并能为各种融资行为提供一个“好”、“坏”的标准,是基于一切有形或无形
资本在会计学上都可以用货币来加以度量
|
|
|
|
1 |
孙裕君;美、日、德企业融资及比较[J];经济界;2003年02期 |
2 |
刘书媛
,朱孔会;论企业融资资本结构及其优化[J];科技信息;1999年10期 |
3 |
郑同意
,常彩霞;企业融资策略分析[J];企业活力;2001年11期 |
4 |
;企业融资必须走向规范[J];企业经济;1997年08期 |
5 |
姚禄仕,胡敏,徐晟;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融资体系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6 |
徐美茹;构建新型企业融资体系[J];南方金融;1995年02期 |
7 |
刘秀云;我国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
8 |
陆群;’99网络企业融资备忘录[J];互联网周刊;2000年03期 |
9 |
陈吉明;网络企业融资:春天到了吗?[J];互联网周刊;2000年13期 |
10 |
陈文学;科技企业如何融资?[J];中国经济信息;1995年08期 |
11 |
张欣;中国:宏观调控下的企业融资问题[J];学术研究;1996年09期 |
12 |
朱明秀;论国际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组合[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
13 |
钟朋荣;募股, 还是负债? ——企业融资必须考虑五大因素[J];企业导报;2003年05期 |
14 |
祝歆,周欣;中国电信企业融资方式分析[J];电信建设;2004年02期 |
15 |
陈军平;环保企业融资分析[J];节能与环保;2003年06期 |
16 |
介夫;企业融资与资本成本[J];今日工程机械;2003年02期 |
17 |
曹太贲
,李祁;略论企业融资弹性[J];时代财会;1999年01期 |
18 |
邢兰兰;高技术企业融资方式及其选择[J];软件工程师;2001年07期 |
19 |
秦世亮,李万县,万威武;企业融资与国企改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20 |
熊琨,胡旖旎;论国家证券发行政策的变化及对江西企业融资的影响[J];南昌高专学报;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