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的分段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
【摘要】: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蚕学研究的深入促进了家蚕近缘种—野桑蚕的研究。野桑蚕作为丰富的野生蚕业资源,是可开发利用的宝贵基因库,用于增加家蚕的遗传多样性和进行品种复壮,同时也是研究家蚕起源分化的重要材料。迄今已对野桑蚕进行了广泛的生物学上的研究、染色体结构及变异研究、DNA多态性研究、家蚕育种上的应用研究以及作为桑园害虫防治上的研究。α-淀粉酶是家蚕生物学上非常重要的功能酶类,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迄今还没有野桑蚕α-淀粉酶及基因的相关报道。本文对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与分析,并作了基于Intron Ⅰ的家蚕和野桑蚕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
1.重庆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全序列的测定
根据家蚕α-淀粉酶全基因序列设计了的7对引物,对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进行了分段扩增,并逐一克隆测序和序列拼接,得到8093bp的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全序列。
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全序列的AT%为51.61%,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外显子的AT%平均值为49.35%,内含子的AT%平均值为63.23%。
在Intron Ⅱ中有一个完整的non-LTR retrotransposon,其内编码一个reverse transcriptase;Intron Ⅱ还有一段序列与另外一种反转座子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
2.家蚕和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家蚕和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都包含5个exon和4个intron,各内含子、外显子长度在家蚕和野桑蚕间较类似,外显子和内含子AT%的平均值差异不大。家蚕和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推定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8%。
家蚕、野桑蚕α-淀粉酶基因Intron Ⅱ中的(野桑蚕)non-LTR retrotransposon之间序列长度相等,相似性为98%,其内编码reverse transcriptase的基因,序列长度相等,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8%。
野桑蚕相对于家蚕来说,在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区域发生了13次转换、4次颠换、12bp插入,在内含子区域发生了362次转换、343次颠换、94bp插入和56bp缺失,全基因(包括UTR)共发生
MMrttoopMI-MgZX$ffatt
了380次转换、350颠换、113hp插人和57hp缺失。
家蚕、野桑蚕a-淀粉酶基因密码子碱基组成统计结果表明:H者密码子3个位点的碱基组成差
异非常小。
3.五种昆虫的Q-淀粉酶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野桑蚕 a-淀粉酶基因核苦酸序列与家蚕、草地贪夜蛾(Spodotera户u归rdaX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on 25)和果蝇(Dnsophila subobsc。)相似性分别为 90o、12%、12O、50,推定氨基酸
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80%、78%、58%,表明:野桑蚕与家蚕的亲缘关系最近,果蝇与野桑蚕的
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4.家蚕、野桑蚕a-淀粉酶基因密码子碱基组成统计比较
对密码子进行了碱基组成的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家蚕与野桑蚕间密码子三个位点的碱基组成非
常相似。密码子位1都表现出明显的瞟吟碱基偏好性(家蚕59.88%,野桑蚕59.90%);密码子位2亦
表现较弱的瞟吟偏好性(家蚕55.07%,野桑蚕54.64%);密码子位3有强烈的啼陡偏好性,家蚕和
野桑蚕的CT%分别为67.77%和67.17O,其中家蚕的Co为35.79o,野桑蚕的C%为35.59%,特别
占优势。位点2的ATO/较高,位点1、3差异极小。
5.根据 Intron序列进行了初步的分于系统学研究
基于六种家蚕品种C108、大造、白夏B、BH863、赤塾和重庆野桑蚕的 Intron的序列,以草地
贪夜蛾(坯m加teraMiperda)和果蝇(Dnaophila subobscura)为外群,采用 UPGMA法构建的分子
系统树表明:家蚕与野桑蚕之间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家蚕中BH863似乎与野桑蚕之间有最近的亲
缘关系,这一初步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
|
|
|
1 |
王备新,杨莲芳;线粒体DNA序列特点与昆虫系统学研究[J];昆虫知识;2002年02期 |
2 |
戴金霞;线粒体Cyt b基因与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J];四川动物;2005年02期 |
3 |
王颖汇;丁少雄;王军;庄轩;苏永全;;石斑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
4 |
周启明;魏江春;;子囊菌的一个新目Umbilicariales J.C.Wei & Q.M.Zhou[J];菌物学报;2007年01期 |
5 |
陈永久,张亚平,邹希明,董凤友,王进军;犬科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 DNA序列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J];遗传学报;2000年01期 |
6 |
龙健,庞虹;瓢虫的16SrDNA序列扩增[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7 |
刘淑艳;宋佳歌;迟明亮;李玉;;核糖体DNA在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J];菌物研究;2009年Z1期 |
8 |
龚琴;周劲松;张永夏;梁冠欣;陈红锋;邢福武;;国产堇菜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年06期 |
9 |
杨群,周建平,杨洪;分子系统学在微体古生物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7年04期 |
10 |
王瑛,陈晓峰,刘伟,周红章,赵珩;棉铃虫18S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J];昆虫学报;1999年03期 |
11 |
张原,齐一琳,洪泂,郑光宇,阮力,郑楠;SARS冠状病毒及相关病毒的分子系统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2 |
车未艾;张铁明;;DNA序列在苔藓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6期 |
13 |
孙玉华;;亚口鱼科鱼类分子系统学研究[J];水利渔业;2006年04期 |
14 |
郝梅珍;王文杰;史全良;;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常用的DNA序列[J];科技信息;2007年01期 |
15 |
姚戈;谢树莲;;串珠藻目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7年02期 |
16 |
谢强,卜文俊;RNA的二级结构在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分类学报;2003年04期 |
17 |
刘殿锋,蒋国芳;核基因序列在昆虫分子系统学上的应用[J];动物分类学报;2005年03期 |
18 |
毕相东;侯林;刘晓惠;王雪;刘芳;阎晗;杨雷;;核糖体RNA基因在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6期 |
19 |
叶明;孙汉巨;刘宁;;菌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5年05期 |
20 |
戴仁怀;李子忠;邢济春;;叶蝉科昆虫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