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烤烟关键性元素调控研究
【摘要】:烤烟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重庆是我国主产烟区之一,烟叶种植面积达70余万亩。烟草业是重庆植烟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目前重庆乃至全国烟区烟叶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烟叶质量欠佳,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烤烟作为产量、质量并重的嗜好类作物,烟叶质量受土壤、品种、栽培技术、气候和烘烤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土壤条件是调控烤烟生长发育、决定烟叶产量和品质的主导因素,适宜的土壤肥力是获得优质烟叶的基础。然而,由于重庆从未开展过大面积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研究,使得重庆烟草营养调控缺乏理论依据,一些烟区没有根据土壤和烤烟营养特点平衡施肥,造成烟株营养不协调,从而影响了烟叶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微量元素是烤烟生长的关键元素,其含量与烟叶品质密切相关。烤烟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B、Mo、Cl、Fe、Mn、Mg和重金属元素Cu、Zn在烟叶中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烟叶的色、香、味,以及加工质量,而且有害重金属Cd、Pb、As、Cr、Hg在烟叶中含量超标则直接影响烟叶的食用安全。由于微量元素具有这种营养和毒害的双重功能,因此,必须从制约烤烟品质的微量元素营养不足和过量毒害两方面来调控烤烟的微量元素营养,尤其是合理的氮、磷、钾与微量元素配比。适宜的氮、钾肥形态和用量以及科学施肥成为保证优质烟叶标准化生产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因此,为了加强重庆优质烟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重庆烟叶质量,增强竞争力,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开展重庆市植烟区土壤关键元素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研究运用GIS技术,采取野外取样、室内分析、田间试验、水培试验的方法,应用SPSS软件和数学模型分别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并对影响烤烟生长、品质的几种关键营养元素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1 重庆市植烟土壤养分现状及评价
在参考和借鉴我国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丰缺指标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主要烟区植烟土壤养分普查和近年来部分田间试验的结果,体现烤烟养分需求特征,采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土壤供氮能力指标,结合重庆植烟土壤的总体养分现状,从养分的土壤地域差异及土壤类型差异等方面对重庆植烟土壤养分进行了评价。
从植烟土壤养分现状来看:土壤pH平均为5.99,变异小,适宜面积占49.8%;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5.13g/kg,变异较小,适宜面积占50%以上;速效氮含量平均为54.6 mg/kg,变异大,适宜面积占70%;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5.2 mg/kg,变异大,适宜面积占34%;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56.8 mg/kg,变异较大,适宜面积占84%以上;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9.81 cmol/kg,变异较小,适宜面积14%;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17 cmol/kg,变异大,适宜面积占41%;有效硫含量平均34.4mg/kg,变异较大,适宜面积占66%;有效锌含量平均为1.9mg/kg,变异大,适宜面积占67%;有效铁含量平均为27.8,变异大,适宜面积占94%;有效锰含量平均含量为43.0mg/kg,变异大,适宜面积占95%;有效钼含量平均为0.2mg/kg,变异大,适宜面积占33.4%。
|
|
|
|
1 |
刘友杰;赵铭钦;杨智晓;李元实;张志逢;陈明;;不同烤烟基因型大田期矿质元素含量的因子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2 |
张子龙;王文全;;植物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0年05期 |
3 |
彭冠云;周清明;易克;卢秀萍;黎娟;;中国烤烟大田施肥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4 |
杜慧玲;冯两蕊;郭平毅;王曰鑫;;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大棚使用年限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5 |
李法虎,彭冲;污灌条件下土壤碱度和石膏应用对重金属元素动态行为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6 |
鹿洁忠;苏联农田小气候调控技术[J];世界农业;1991年03期 |
7 |
高东升,李宪利,史作安;桃树设施栽培环境因子及其调控技术[J];北方果树;1996年04期 |
8 |
刘凤仪;棉花营养钵育苗苗床调控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7年02期 |
9 |
兰海滨;龙眼丰产稳产调控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0年02期 |
10 |
段成国,刘焕芳;温室生态环境调控技术[J];果农之友;2002年05期 |
11 |
张琪;花木开花时期的调控技术[J];安徽农业;2003年08期 |
12 |
张建国,何方;枣裂果的原因及调控技术[J];山西果树;2004年04期 |
13 |
闫志山,杨骥,张玉霜,王孝纯,范有君;甜菜短期轮作的综合调控技术[J];中国糖料;2005年03期 |
14 |
陈周前;吕和平;袁明中;夏云中;;直播早稻单产8000kg/hm~2栽培调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
15 |
刘福彬;徐长青;高群山;袁素军;盛建中;;如东县双低油菜高产形态指标及调控技术[J];作物杂志;2009年02期 |
16 |
刘勇;黄承勇;江灶发;;容器苗质量调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7期 |
17 |
刘福彬;徐长青;高群山;袁素军;盛建中;;如东县双低油菜高产形态指标及调控技术集成[J];耕作与栽培;2009年02期 |
18 |
卢炜;;浅析福州地区常见花卉花期的调控[J];福建热作科技;2009年04期 |
19 |
张洪程,吴志光,严宏生,陈志栋,沈巨云,薛继荣;盐粳2号高产群体的形成及其调控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85年04期 |
20 |
陈杖洲;促进茶树营养生长调控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199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