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不同地区的油菜菌核病的致病力及遗传分化影响研究
【摘要】: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是一种寄主广泛的非专一性植物病原真菌,是我国油菜及其他多种经济作物的重要植物病原菌。本论文对采集于四川省不同地区的油菜菌核病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明确地区差异对油菜菌核病菌株的致病力以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了解环境条件与核盘菌致病力和遗传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将加深人们对菌核病发生流行规律的认识,对核盘菌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试验结果如下:
1、从四川省7区、12县采集菌核,经室内分离、纯化获得41株核盘菌菌株。通过测定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形态学特性表明:不同地区不同菌株间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菌核形成、菌核数量、菌核重量(鲜重、干重)、菌核大小以及基质颜色等方而都存在明显差异。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各菌株后,其培养基质颜色分为白色、浅褐色、褐色、棕青色四种:菌落形态分为12种;菌丝生长速度范围为0.55cm/d-4.02cm/d菌核吐水时间多集中在4-6d内,菌核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6-7d内:菌核鲜重和干重分别介于0.10g~1.13g和0.06g~0.77g之间;菌核数量和单个菌核重量分别介于7~118个、5.51~136.25mg之间。对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核吐水时间,形成时间,菌核重量(干重和鲜重)和菌核数量、大小等形态学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形态学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显不同。经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筛选获得30株核盘菌菌株作为后期实验的供试材料。
2、本研究采用离体叶片和人工牙签茎杆菌丝体接种法将30株核盘菌菌株接种于德油杂10号(耐病品种)和川油58(感病品种)两个油菜品种上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核盘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通过DPS软件分析表明,这种分化与地区来源有关系,且与油菜品种的耐病程度有关。同一接种方法内的两个供试汕菜品种病斑大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离体叶片接种法和人工牙签茎杆菌丝体接种法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74**和r=0.73**(p≤0.01),说明两个供试油菜品种上所得核盘菌菌株致病力强弱结果一致,仅因油菜菌核病耐病性水平差异导致存在病斑长度的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与不同接种方法所得病斑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与人工牙签茎杆菌丝体接种后测得病斑呈正相关;与离体叶片接种后测得病斑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表明菌丝生长速度越快,菌株致病力越强。
3、采用SRAP技术对30株核盘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0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467条谱带,其中有409条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比例为87.58%;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为0.73时,30株供试菌株可分为5类。木研究按不同地区分为7个地区来源,其AMOVA结果显示核盘菌菌株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率分别为85.22%和14.78%,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492,表明其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达14.92%,基因流(Nm)为2.8512,此结果与AMOVA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综上结果表明:地区来源对核盘菌菌株遗传分化有显著影响,即核盘菌菌株的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与其地区来源有密切关系。
|
|
|
|
1 |
苗昌泽;春防油菜菌核病[J];农家顾问;2001年02期 |
2 |
张晓娟;张羽;胡胜武;;油菜菌核病抗性机理及抗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6年03期 |
3 |
杨光;;江苏省油菜菌核病有重发趋势[J];农药市场信息;2015年09期 |
4 |
陈宇瑶;潘晓红;;陕南地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3期 |
5 |
陈晓芳;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6 |
钟承锁;程家兴;李然;;油菜菌核病防治新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7期 |
7 |
郭学兰,江木兰,胡小加;油菜菌核病分子诊断的初步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年03期 |
8 |
王春芝;;油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8年06期 |
9 |
袁爱忠,刘荣国,陈宝林;35%菌核光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02年04期 |
10 |
吴纯仁,刘后利;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 Ⅶ.抗(耐)病性的组织病理学[J];中国油料;1991年01期 |
11 |
惠飞虎,张永泰,吴怀询,李爱民;降水、温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及防病指标探讨[J];耕作与栽培;1998年02期 |
12 |
郑福林;春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J];现代化农业;1998年04期 |
13 |
王秀清;张林森;辛杰;赵小琴;徐耘;石小平;;临夏州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规律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7年07期 |
14 |
马池芳;陈君;张仙春;施通武;;防治油菜菌核病药剂筛选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1年06期 |
15 |
陆致平,梅金泉,徐兆忠,夏宪文;新杀菌剂菌核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试验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年06期 |
16 |
张永泰;李爱民;惠飞虎;房风珠;;气候条件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及防治阈值[J];植物保护学报;1999年02期 |
17 |
;用哪些措施防治油菜菌核病[J];农业科技通讯;1983年09期 |
18 |
刘仕龙;南县油菜菌核病大暴发的分析[J];植物保护;198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