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紫甘薯酒发酵工艺研究

洪秀景  
【摘要】:紫甘薯,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含大量花色苷果肉呈紫色。本文用紫甘薯作为原料,生产紫甘薯酒,并分别对紫甘薯酒的生产工艺,发酵过程中及其之后的相关性质以及紫甘薯酒的安全风险性进行开发、研究和评价,为紫甘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得到了以下结论: 1.紫甘薯酒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挑选颜色鲜紫、无霉变的紫甘薯,经清洗、去皮、蒸熟后,按照熟紫甘薯:水=1:2打浆或者是用熟紫甘薯粉(选取颜色鲜紫,有紫甘薯特有的芳香)按1:5进行预处理,采用耐高温a-淀粉酶、糖化酶液化、糖化后,接种酵母进行发酵。通过WL培养基对已知五种酵母的形态进行研究,同时,通过五种耐受性试验(高糖耐受性、乙醇耐受性、高渗耐受性、酸碱耐受性和SO2耐受性)来进一步确定最优酵母。在五种酵母的耐性实验中,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L1-3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而在非高渗的环境下,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Y1-3也是很好的发酵紫甘薯酒的酵母;WL培养基形态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L1-3群落形态为蓝色凸起、粗糙、边缘毛绒,细胞形态为梭状、较小,液体培养形态为澄清、沉淀、有膜;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Y1-3群落形态为白色凸起、光滑、边缘整齐细胞形态为卵球形、较大,液体培养形态为澄清、沉淀。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实验表明,影响紫甘薯酒发酵工艺的主次因素为:酵母品种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发酵初始pH值;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品种为荷兰、酵母接种量2.5%、发酵温度26℃、发酵初始pH=4.5。 2.发酵过程中相关性质的变化规律紫甘薯酒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指标变化如下:还原糖含量6d后迅速下降至4g/L以下;而酒精度随之增加,并在发酵后期增加速度缓慢并最终趋于平衡;pH值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总酸逐步上升到6d后最终趋于稳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楚文靖;滕建文;;紫甘薯酒发酵工艺条件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8期
2 于淑兰;高庆平;赵殿英;;紫甘薯深加工产品研究概述[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年02期
3 罗萍;何猛;;山苏群众种植紫甘薯致富[J];云南农业;2017年02期
4 吴丽莎;王瑞欣;吴志霜;周建于;李桑柔;殷建忠;;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花色苷纯化工艺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5 李桑柔;王瑞欣;吴志霜;周建于;徐芳;王琦;吴少雄;吴丽莎;殷建忠;;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01期
6 蒋丽施;孟晓;陈艳;王娟;;微波辅助提取紫甘薯色素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5年02期
7 李明福;李洪民;徐宁生;李玉萍;陆星星;许建辉;徐琼华;徐慧清;;紫甘薯套种烤烟效益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5年07期
8 殷宏阁;;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4年05期
9 高晴;王瑞欣;吴志霜;周建于;徐芳;王琦;吴少雄;吴丽莎;李桑柔;殷建忠;;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09期
10 曲燊宇;王瑞欣;吴志霜;徐芳;周建于;王琦;吴少雄;李桑柔;吴丽莎;殷建忠;;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09期
11 杨建刚;王世清;蒲传奋;姜文利;;微波干燥紫甘薯粉的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2014年11期
12 易成龙;易淑兵;;广紫薯1号紫甘薯黑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2年12期
13 刘建民;张元;;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科学种养;2012年12期
14 金增辉;;紫甘薯食品的开发利用[J];农产品加工;2011年01期
15 程林润;郭入安;朱璞;俞金龙;钱秋平;;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及纯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16 段玉云;王新良;金月嵘;侯思名;罗红梅;曾黎琼;;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诱导与快繁[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2期
17 陈杰;李进伟;张连富;;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明;徐宁生;李生德;;玉溪市紫色甘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A];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戴鑫;张晓玲;于海燕;;紫甘薯色素分离纯化及稳定性研究[A];第九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颖;陈剑兵;陆胜民;;紫甘薯花色素苷的理化稳定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丁晓晓;倪永年;;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紫苷薯及其掺杂品并对其总花色苷和总抗氧化活性进行定量预报[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9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C];2014年
5 康巧娟;顾振宇;;紫甘薯片真空油炸工艺参数的优化[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余丝莉;乔东东;李海航;;变味蛋白神秘果素基因克隆及转紫甘薯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冬梅;软骨藻酸分子毒理学机制及紫甘薯花青素神经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2 陆英;紫锥菊、紫甘薯中活性成分高效制备技术及紫锥菊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高路;紫甘薯多酚氧化酶和β-淀粉酶酶学特性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4 吴春红;紫甘薯氮素营养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秀景;紫甘薯酒发酵工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石月;低甲醇紫甘薯酒生产工艺优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沈昌;优良果酒酵母筛选与紫甘薯酒发酵工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杨亚皇;蒸汽爆破对紫甘薯活性组分理化性质及抑菌特性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5 刘玮;紫甘薯色素及淀粉综合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6 王建新;紫甘薯花青素脂质体的修饰及性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7 赵静;紫甘薯花青素的生物利用与体内代谢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
8 肖莉;紫甘薯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色泽变化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9 付严萍;单细胞化紫甘薯泥加工工艺及其脆片研究与开发[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吴昊;紫甘薯色素的亚临界水萃取及其性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静雯;坚守诚信梦想 红薯种出大名堂[N];石家庄日报;2017年
2 李金刚;枣强:紫甘薯“藏”出万元收入[N];农民日报;2013年
3 冯山志 李洪图;“紫甘薯”助枣强农家奔富路[N];衡水日报;2012年
4 记者 毛光勇 通讯员 汪君;花青素生产线在黄石投产[N];湖北日报;2009年
5 记者 黎晓艳 梁坚义;小小紫甘薯把农民引上致富路[N];黄石日报;2009年
6 记者 何会文;每亩紫甘薯净赚1500元[N];天津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余锦进;成片发展紫甘薯2600多亩[N];黄石日报;2009年
8 吴晓华;紫甘薯在玉山试种获成功[N];上饶日报;2008年
9 ;种植紫甘薯前景好[N];赤峰日报;2005年
10 张世全 张强;紫甘薯市场前景看好[N];福建科技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