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省小麦条锈菌毒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羽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田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Eriks)引起的一种小麦叶部病害,是为害世界小麦生产的主要流行病害之一。在我国曾发生多次大流行,给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地处我国西北及西南地区且四省相邻,其中甘肃、青海是我国小麦条锈病重要的越夏基地,也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地和易变区,关系到我国东部广大麦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为害,在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区系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新疆与西藏属于相对独立的流行区系,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否能造成与其他流行区系菌源交流,仍需要研究考证。因此,逐步摸清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地小麦条锈菌群的毒性结构、遗传多样性以及四地菌源关系,对于病害流行防控,抗病育种,生产品种的合理布局等都具深远意义。 本研究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选用40个小麦抗条锈近等基因系和已知基因品系作为鉴别寄主,对来自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省的80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毒性鉴定,结果表明,四省80份小麦条锈菌表样均对Yr24、Yr26无毒性,对Yr10的毒性频率仅为6.3%,对Yr10, Mor仅为5%,除新疆、西藏菌株的对个别Yr基因毒力频率外为0外,对其余Yr基因均表现出了较高毒性。运用NTSYSpc2.2软件对80份条锈菌菌株所构成群体的毒性数据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菌株间毒性相似度较高,其相似系数在0.58-0.95之间。综合分析得出,在四省条锈菌群体中,甘肃地区毒性最强,青海次之,新疆、西藏毒性较强。 筛选7对SSR引物对80份四省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1条多态性片段。采用NTSYSpc2.2对菌株群体遗传多样性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为SSR相似系数在0.48-1.00之间,表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比较分析得出,甘、青两地菌源存在实质性的交流,新、藏菌源相对独立。四省小麦条锈菌毒性多态性与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间缺乏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04748。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建锋;陆宁海;陈长卿;詹刚明;黄丽丽;康振生;;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3年03期
2 巩文峰;宛琼;马占鸿;;小麦条锈菌4个流行小种的AFLP指纹分析及与小种毒性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张勃;黄瑾;贾秋珍;曹世勤;孙振宇;金社林;;甘肃中部及周边地区小麦条锈菌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5年03期
4 李进斌;兰茗清;陈梦琪;毕云青;杨进成;陈向东;李月秋;刘林;刘太国;朱有勇;李成云;;利用小种标记分析云南省两个县的小麦条锈菌群体[J];植物病理学报;2013年06期
5 李强,王保通,李高保,井金学,王芳;2003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3期
6 杨世诚,冉云;云南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规律的调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6年02期
7 赵杰;郑丹;左淑霞;王龙;黄丽丽;康振生;;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与毒性变异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18年01期
8 汪可宁,吴立人,孟庆玉,谢水仙,路端谊,袁文焕,于孝如,宋位中,刘守俭,王吉庆,杨家秀,黄光明,李艳芳,杨世诚;1975—1984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6年02期
9 左希;蒋选利;李星星;李红玫;丁海霞;孙涛;;2009年贵州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0 张静秋;刘博;陈万权;刘太国;高利;;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测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3年01期
11 吴文成;;小麦条锈菌在清水县越冬越夏的初步考查[J];甘肃农业科技;1980年05期
12 万安民,张忠军,金社林,俞大昭,赵中华,石尚柏;湖北省西北部山区小麦条锈菌越夏研究简报[J];植物病理学报;2004年01期
13 李强,王保通,李高保,井金学,王芳,赵辉;2000~2003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动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14 原宗英,李艳芳,武英鹏,曾卫芳;山西省小麦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15 杨家秀;黄光明;刘正德;;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动态研究简结[J];四川农业科技;1986年05期
16 万安民,牛永春,吴立人,袁文焕,李高宝,贾秋珍,金社林,杨家秀,李艳芳,毕云青;1991~1996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9年01期
17 林晓民,李振岐;我国小麦条锈菌寄主范围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0年04期
18 吴立人,杨华安,袁文焕,宋位中,杨家秀,李艳芳,毕云青;1985~1990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3年03期
19 李巧;覃剑锋;赵元元;赵杰;黄丽丽;康振生;;源自陕、甘野生小檗的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后代的毒性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振生;赵杰;王志艳;黄丽丽;;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与毒性变异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论文集[C];2015年
2 李国田;薛晓丹;刘博;张永红;黄丽丽;康振生;;小麦条锈菌角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宛琼;梁俊敏;骆勇;冷伟峰;李勇;马占鸿;;青海海东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与甘肃核心菌源区的比较[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如佳;井金学;;基因枪介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阳;张茹佳;王美南;井金学;李振岐;;小麦条锈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明菊;程加省;丁明亮;张庆;杨韶松;;2016年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状况[A];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7 郝保军;王保通;张勃;康振生;李强;王芳;;中国小麦条锈菌水源11类群的RAPD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梁俊敏;宛琼;骆勇;马占鸿;;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梁俊敏;宛琼;李勇;马占鸿;骆勇;;小麦条锈菌在甘肃核心越夏区与其周边省区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富荣;段迎辉;郭军;黄丽丽;康振生;;小麦条锈菌诱导的小麦G蛋白基因的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青;小麦条锈菌在侵染小麦过程中吸收糖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王龙;小麦条锈菌有性自交和杂交群体的构建及相关无毒或毒力基因的遗传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雷雨;小麦条锈菌体细胞重组的确立与有性重组群体的创建、毒性分析和初步分子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4 谷医林;甘肃省甘谷地区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周年动态及传播路径的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5 刘婷岚;1968年-2009年美国小麦条锈菌毒性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6 张永红;小麦条锈菌cDNA文库构建和表达序列标签(ESTs)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阳;小麦条锈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保通;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种群预测及主要流行菌系的AFLP指纹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武毛妮;污废水和再生水的生物毒性检测及毒性成因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方战强;纸浆漂白废水的毒性研究及其关键毒性物质的鉴别[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羽;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省小麦条锈菌毒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李佼佼;2010年、2011年西藏和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郑大勇;西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4 郝保军;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种群的AFLP分析及水源11-14SCAR标记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黄瑾;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主要生理小种相关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6 杨亨;中国8省小麦条锈菌群体分子遗传结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7 庞丽静;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Hasp190调控寄主免疫的分子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8 杨彩柏;基于毒性表型及SNP标记的西藏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9 林颢丞;小麦条锈菌几丁质酶基因Pst_23943的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10 褚秀玲;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Pst06941靶标的鉴定及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雯雯 通讯员 高洁;少数民族庭院有效保存物种遗传多样性[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徐徐;研究揭示为何抹香鲸遗传多样性低[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记者 张梦然;两种主要传疟蚊子遗传多样性公布[N];科技日报;2017年
4 记者 胡德荣;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获最新成果[N];健康报;2009年
5 胡云章;绚丽的民族文化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中国的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丰硕[N];科技日报;2001年
7 记者 华凌;遗传多样性影响人类身高和思维[N];科技日报;2015年
8 卞晨光;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刻不容缓[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9 通威;加强鳜种改良 提高遗传多样性水平[N];中国渔业报;2015年
10 记者 姜泓 通讯员 靳军;一孔窑洞走出两院士[N];西安日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