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稻瘟病持续控制研究

刘二明  
【摘要】: 稻瘟病是一个古老且研究史料丰富的水稻灾害性病害。本文首次对湖南丘陵和山区 两类稻瘟病生态系的稻瘟病菌的DNA分子群体遗传结构,湖南主栽水稻品种、优质品 种和部分抗源品种的抗性基因同源序列相似性,稻瘟病菌与品种的互作关系及其混合间 栽利用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以期了解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与水稻品种抗性遗传多样性及 其品种与病菌的互作关系,从而为水稻抗病育种和科学利用抗瘟性品种提供可靠的理论 基础和方法。 本研究从湖南山区和丘陵区两类稻瘟病生态系中的60个水稻品种和品系上采集稻 瘟病标样,经单孢分离获得103个菌株。采用Pot2-PCR指纹分析,以62%相似水平聚 类,丘陵区的31个菌株基本上(除一个菌株外)被聚在一个谱系;而山区的72个菌株 在3个谱系中均有分布。以72%的相似水平,将103个菌株分成13个谱系,L8、L11 和L12为优势谱系,每个谱系包含13~23个单元型,单元型频率均在16%以上;L1、 L2、L3、L4、L5、L6、L9、L10为稀有谱系,每个谱系包含1~8个单元型,单元型频 率在5.0%以下。采自同一寄主的菌株有42.9%属于同一谱系或同一单元型,57.1%的分 属2个不同的谱系。这些结果表明,(1)稻瘟病山区和丘陵区生态系病菌群体都具有明 显的遗传多样性,山区病菌群体遗传组成比丘陵区更为复杂,因此,两类生态系的稻瘟 病菌群体内都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变异潜能;(2)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品种组成 的多样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即品种数目越多、并且抗性遗传多样性程度越高,稻瘟病菌 群体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由此,本文首次提出:依据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山区 稻瘟病菌生态系更为复杂的特点,在山区稻瘟病生态系长期集中设立水稻品种资源抗稻 瘟病鉴定圃或抗病育种材料选育圃是十分适宜的。这对水稻优质抗源的发掘与评价和育 种抗病性材料筛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用两对引物XLRRfor/XLRRrev和S1/AS3对24个品种进行RGA-PCR指纹聚类分 析,两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都比较丰富,但XLRRfor/XLRRrev多于S1/AS3。以80% 的相似性可将24个品种分成8~10类。研究揭示单用XLRRfor/XLRRrev或将 XLRRfor/XLRRrev与S1/AS3扩增出的结果组合进行聚类分析都较适宜水稻抗瘟性遗传 种质评价。进一步用RGA-PCR分析的23个品种,也进行了抗瘟性表型聚类分析。结 博土学价论文 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稻瘟病持续控制研究 摘 要 果表明,旦然两种方法划分的品种组别数相同,个别纽别的品种组成也相同,但多数组 别的品种组成有差异,即存在R基因与抗性表型不一致的现象。 在稻瘟病菌群体经P。tZ-PCR指纹分析和23个品种经RGA-PCR指纹的研究基础 上,用 40个品种与来自 11个谱系的 20个代表性菌株互作研究显示,谱系-致病型、谱 系-表型或RGA相似品种组别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但就单个品种而言,某些品种与一 些病原茵谱系出现即皆亲和或皆非亲和的互作现象。进而研究表明:n)谱系反映了病 菌的亲缘关系,但与病菌致病型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就对某些单个品种而言,谱系与 品种有一定的互作关系;(2)RGA-PCR可以用于水稻品种抗病性评价,但与抗性表型评 价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堆确的抗性信息;(3)无论是采用RGA-PCR分析,还是稻瘟病菌与 品种的互作研究,都证明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前人的研究, 创新性地提出,根据稻瘟病菌谱系-品种的互作关系可以制订筛选或选育具有持久抗疽性 品种或广谱抗瘟性品种方案。这些研究结果既为水稻抗稻瘟病的抗源评价和抗性品种的 选育与抗性基因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应用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在对4个主栽品种(生产上椎广的当家杂交稻组合)和4个间栽品种(优质感瘟) 进行RGA i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配成8个混合间栽组合。经在祁东(丘陵)和烟溪 (山区)小区试验和示范比较。结果都表明品种混合间栽后,间栽品种病叶面积季比净 栽的降低6.40%~50.78%,穗瘟相对防治效果达12.3gn~78.20%;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 与净栽主栽品种比较,叶瘟和穗瘟的病情严重度差异不大。在产量效果上,单位面积的 混合间栽比净栽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幅度在 1.57~14.9%。基于本研究结 果,选择抗疽性邀传背景差异大,株高差异突出的品种以1 行优质品种:5行主栽品种 混合间栽,能起到控瘟增产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雨宁;;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等利用水稻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获得成功[J];科学新闻;2000年40期
2 房辉;周江鸿;王云月;周惠萍;何霞红;孙雁;杨黎华;朱有勇;;优化水稻群体种植模式与稻瘟病控制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3 小安;;杂交稻和糯稻混栽可抗稻瘟病[J];农家之友;2000年10期
4 ;稻瘟病研究获重大突破[J];农村科技开发;2001年06期
5 屈明光;;树起一座里程碑——记稻瘟病控制专家朱有勇教授[J];致富天地;2002年02期
6 刘二明,刘志贤,魏林,叶华智,朱有勇,罗峰;湖南两类稻瘟病生态系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屈明光;攻克稻瘟病[J];瞭望新闻周刊;2001年39期
8 朱有勇,孙雁,王云月,李炎,何月秋,何霞红,Christopher C.Mundt,Tom W.Mew,Hei Leung;水稻品种多样性遗传分析与稻瘟病控制(英文)[J];遗传学报;2004年07期
9 ;我国生物控制稻瘟病研究获重大突破[J];农药市场信息;2000年18期
10 刘二明,朱有勇,肖放华,罗敏,叶华智;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持续控制稻瘟病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11 余露;;华农选育出抗稻瘟病新品种[J];农药市场信息;2016年13期
12 ;我国选育出抗稻瘟病新品种[J];农村新技术;2016年06期
13 邱先进;胡慧;张凯;杜斌;刘环;邵丽明;杨隆维;邢丹英;徐建龙;;籼稻苗期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筛选[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11期
14 周明镜;尹传春;郑爱萍;;不育系“冈香1A”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J];分子植物育种;2016年04期
15 薛玉香;;浅议水稻抗稻瘟病育苗新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04期
16 李江;黄东益;;水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17 郑文静,赵海岩,张燕之,邹吉承,王昌华,滕国锋;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新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5年03期
18 陆毛毛,邱荣生,莫美英,黄福泉;抗稻瘟病育种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0年01期
19 付秀林;稻瘟病与抗瘟品种[J];吉林农业;1995年09期
20 叶洪太;稻瘟病大流行的周期性及应用分析[J];植物医生;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皑;;宜宾市翠屏区利用生物遗传多样性控防糯稻稻瘟病技术初探[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惠川;Jean-Benoit Morel;何霞红;朱有勇;;氮诱导水稻对稻瘟病敏感性的机理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王璐;王刚;;辽中县稻瘟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技术[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范昭能;李福贵;;荣县稻瘟病发生危害特点变化与监控对策[A];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第二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阳;;56.7%冠菌清防治稻瘟病药效试验初报[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艳;齐中强;俞咪娜;余振仙;刘永锋;;江苏省稻瘟病标样中分离真菌的鉴定及在稻瘟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曹志;曾盖;王丹;郝明;盛浩闻;叶乃忠;肖应辉;;双季稻区早熟型抗稻瘟病两系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A];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5年
8 彭化贤;刘波微;刘秀芳;;拮抗细菌在稻瘟病防治上的应用初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杨祁云;王慧;林佩珍;洪彦彬;朱小源;陈志强;;水稻空间诱变第一代材料抗稻瘟病研究初报[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小林;喻大昭;陈其志;张舒;吕亮;;湖北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二明;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稻瘟病持续控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2 黄利兴;水稻系列不育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张小辉;建立高通量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技术体系[D];南京大学;2012年
4 王景余;水稻抗除草剂、抗稻瘟病基因转化及遗传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孔杰;海岛棉遗传多样性及对纤维性状的关联分析与转录组学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6 余惠文;柚遗传多样性及叶片渐绿性状突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7 白立景;比较基因组学鉴定我国野猪亚种分类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8 夏法刚;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药食品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李琦;麦田雀麦生物生态学特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10 解庆;柴松分类地位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国轩;抗稻瘟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测配和多抗恢复系材料创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胡兰香;水稻抗稻瘟病不育系赣香A的选育及特征特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赵自君;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流行情况气候区划及预测预报模型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4 张永凯;稻瘟病预警系统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姜巍巍;水稻空育131抗稻瘟病多系品种培育[D];黑龙江大学;2013年
6 于广威;20%前胡悬浮剂研制及其抗稻瘟病的应用基础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7 童源;稻瘟病孢子图像识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海静;烯丙苯噻唑对水稻的安全性和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9 杨塞;水稻抗稻瘟病和抗虫基因育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张燕;杂交稻川香优3号对稻瘟病的抗病性及其致病菌系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我国控制稻瘟病获重大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2 ;利用多样性 控制稻瘟病[N];解放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汪波;攻克稻瘟病[N];人民日报;2001年
4 见习记者 何静 记者 黄辛;研究揭示稻瘟病防卫“士兵”被激活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记者 瞿剑;水稻抗稻瘟病钙通道蛋白调控分子机制揭示[N];科技日报;2019年
6 记者 李晨;抗稻瘟病新基因被克隆[N];中国科学报;2019年
7 农业植保专家 任金平;用水稻品种混栽技术控制稻瘟病[N];吉林农村报;2014年
8 严光彬;预防稻瘟病迫在眉睫[N];吉林农村报;2013年
9 大理市气象局 朱以维;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N];云南科技报;2000年
10 石屏县农业局 吕竹华;稻瘟病防治[N];云南科技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