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体细胞有紫外线防护和损伤修复功能的天然产物的筛选和细胞学研究
【摘要】:
紫外线根据其波长不同可分为UVA、UVB、UVC,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到达地球的紫外线也越来越多,对人体的伤害也越来越大。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防紫外线产品主要是由有机防晒剂和无机防晒剂配制而成。防晒因子越高,加入的这些防晒剂浓度越大,由此引起皮肤过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少数品种甚至被认为有致癌作用,而且目前对这些防晒剂的效能评价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部分是采用人体活体实验。这样做不仅会使受试者产生极大痛苦,并受到潜在疾病的威胁,而且也会因个体的差异而使测试结果不准确。因此,开发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天然防紫外线产品便受到大家的重视。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建立起体外测试紫外线防护剂生物功效的细胞模型;从中国丰富的天然产物中筛选出能防止紫外线损伤的品种;探讨不同波长紫外线照射对细胞的损伤及损伤机理;了解天然产物在细胞紫外线防护及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体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模型,选用MTT比色和细胞上清LDH活性为检测指标,研究了UVC和UVA照射剂量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发现低剂量UVC和UVA皆促进细胞增殖,而高剂量导致细胞死亡,并找到了UVC和UVA对细胞损伤的半致死剂量,UVC为0.15J/cm~2,UVA为10J/cm~2;
2、比较了UVC和UVA对细胞损伤的不同程度和方式,初步认为UVC引起细胞坏死,而UVA引起细胞凋亡;并确定了紫外线损伤细胞后最佳检测时间,UVC为照射后72小时,UVA为照射后24小时;
3、通过对细胞增殖的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黄芩提取液、芦荟提取液、绿茶提取液、老鹰茶提取液对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选择这几种天然产物作为研究对象;
4、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黄芩提取液、绿茶提取液、老鹰茶提取液对UVC损伤有修复作用,并呈剂量关系;黄芪注射液修复作用大于黄芩提取液,绿茶提取液与老鹰茶提取液修复作用无显著性差异,而芦荟无修复作用;同时,绿茶提取液与老鹰茶提取液有增强细胞抗UVC损伤的作用,黄芪注射液、黄芩提取液、芦荟提取液无此作用;
5、研究发现,黄芩、绿茶、老鹰茶提取液都对UVA损伤有修复作用,且皆呈
剂量效应。黄琴提取液略高于同浓度茶提取液,绿茶提取液和老鹰茶提取液之间无显,
著性差异。黄蔑注射液对UVA损伤无修复和防护作用;同时,绿茶和老鹰茶提取液
对uvA损伤有较强的防护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在高浓度(5 mg/ml)时,两种茶提
取液防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低浓度(2 .smg/垃l和1.25m创nll)时,同浓度的绿
茶提取液的防护作用略低于老鹰茶。黄苏提取液对UVA损伤有很强的防护作用,
smg/ml黄琴提取液对细胞的保护率可达到oo%,且呈剂量效应,黄琴提取液对UvA
损伤的防护作用明显高于同浓度的两种茶提取液。
6、将这少姊肿天然产物的吸收光谱与它们的抗紫外线能力相比较,不能发现它们
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首次提出利用体外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模型,筛选和评估有紫外线防
护和损伤修复功能的天然产物,为筛选和评估天然产物防紫外线作用提供了研究平
台;通过对几种天然产物的防紫外线作用研究,为开发天然紫外线防护剂提供了理论
依据,也丰富了紫外线对细胞的损伤和药物的防护修复机制。
|
|
|
|
1 |
肖定军;鉴定天然产物结构的利器——DEPT和各种2D NMR谱[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
2 |
房学迅;杨金刚;史秀娟;;来源于天然产物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J];化学进展;2007年12期 |
3 |
赖以飞;21世纪害物防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进展[J];世界农药;1994年04期 |
4 |
刘大学,王锐;季碳的不对称构筑法及其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98年01期 |
5 |
刘长令,钟滨,李正名;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农药品种(Ⅱ)——杀虫杀螨剂[J];农药;2003年12期 |
6 |
张翔,林紫云,陈庆华,黄海洪;天然产物goodyeroside A的全合成研究[J];化学通报;2004年05期 |
7 |
范益军,王贵学,欧阳克清,罗傲雪,罗傲霜,郑旭煦,胡应和;Ⅱ型糖尿病天然产物库的高通量制备[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8 |
沈莉;王新亮;王震;沈敬山;;中药及天然产物在减肥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年06期 |
9 |
崔江虎;徐汉虹;;天然产物在作物保护中的应用概述(上)[J];世界农药;2009年06期 |
10 |
林寨伟;花文廷;;有机硒化物的反应及其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89年06期 |
11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入选1992年美国《化学文摘》千名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年01期 |
12 |
项雷文,郑建兵;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产物[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
13 |
张洪彬,马丹丹,余继华;天然产物研究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4 |
范敏;利用废弃物和天然产物开发混凝剂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09期 |
15 |
黎海彬,李小梅;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05年03期 |
16 |
张奇,杜琪珍;逆流色谱技术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科技;2005年03期 |
17 |
莫文妍,贺红武;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年08期 |
18 |
吴薛明;何冰芳;;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及酶类与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J];中国天然药物;2007年04期 |
19 |
周婷婷;范国荣;;高速逆流色谱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制备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20 |
马立志;王瑞;;天然排铅饮料工艺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