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及抗病基因同源类似物RGA分析

孙同毅  
【摘要】:本实验利用RAPD技术对广泛栽培的番茄品种和四川农业大学保存的番茄种质资源(共20个品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分析,特别对四川农业大学保存的种质资源的遗传亲源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DNA提取方面,我们用G方法(0.8g材料+2ml提取液+0.2gPVP)提取的DNA质量比较高,OD_(260)/OD_(280)的比值在1.8-2.0之间,完全符合RAPD的要求。本实验建立的番茄RAPD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比较合理。 从40个10bp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用这5个引物对20个番茄的DNA样品进行扩增,5个引物共扩增出30条,其中多态性位点23个,占总位点的76.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4.6条具有多态性谱带。 利用计算机软件NTSYSpc(2.10版)统计RAPD数据,用Genetic Distance法计算材料间遗传距离。19号(美国番茄)与10号(早红宝)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说明两者的遗传基础基本一致。而4号(美味樱桃番茄)与13号(W262-4)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805,按照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番茄分成四类,番茄属的20份材料分成了四类。第Ⅰ类—1号(L—402)、2号(今科红玫)、7号(加州大红4号)、8号(改良美国903)、11号(宝大903)、14号(川杂-10)、15号(Oh-2-2-6)、16号(Oh-2-2-10)、17号(黄化黄叶番茄)、19号(美国番茄)、20号(金刚号大番茄):第Ⅱ类—3号(大红合作903)、6号(加州大红1号)、9号(宝岛巨星)、10号(早红宝)、12号(W262)、18号(黄圣果);第Ⅲ类—13号(W262-4);第Ⅳ类—4号(美味樱桃番茄)、5号(中杂9号)。同时,将四大类番茄类内和类间平均相似系数进行了分析,类内以第Ⅲ类最高,因为它只有一个品种,第Ⅱ类的次之(0.8813),第Ⅳ类的最低(0.777);类间则以第Ⅰ类与第Ⅱ类间的最高(0.7456),第Ⅲ类与第Ⅳ类间最低(0.45)。 根据烟草中的抗TMV的N基因,设计的A1/A2,B1/B2两对引物,并对10个番茄DNA进行扩增,抗病材料扩增出2000bp(A1/A2)、800bp(A1/A2)、2000bp(B1/B2)三类的DNA片段,以其作为三个候选抗性基因的探针,为以后从cDNA文库中筛选出抗病基因作下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傲雪,李景富;转基因番茄的机理及现状[J];辽宁农业科学;1998年06期
2 林明宝;汪国平;卢婷;梁树南;乐素菊;;番茄抗青枯病材料及抗病基因SSR标记的初步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3 李发玲;李景富;康立功;张贺;许向阳;;与番茄枯萎病抗病基因I-1连锁的AFLP和SSR分子标记[J];植物保护;2011年01期
4 孟凡娟,李景富,许向阳,刘衍春;番茄抗病虫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4年02期
5 吴媛媛;李海涛;张子君;邹庆道;吕书文;杨国栋;;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RAPD及CAPS标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齐秀菊;;河北省番茄病毒病毒源鉴定[J];河北农业科学;1992年03期
7 黄婷婷;刘炳禄;刘淑芹;李平;张永志;孙兆法;;抗晚疫病番茄新品种‘晚霞’[J];园艺学报;2011年07期
8 ;“河南5号”番茄[J];农家参谋;1995年Z1期
9 尹贤贵,王小佳,张赟,潘光辉,杨琦凤;DNA分子标记及其在番茄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邹庆道;徐明;张子君;吕书文;杨国栋;李海涛;;番茄灰霉病抗性鉴定技术和抗病QTL的研究现状[J];中国蔬菜;2008年07期
11 王石平,刘克德,王江,张启发;用同源序列的染色体定位寻找水稻抗病基因DNA片段[J];Acta Botanica Sinica;1998年01期
12 刘志勇;杜永臣;王孝宣;国艳梅;高建昌;;高温胁迫下番茄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AFLP分析[J];园艺学报;2008年07期
13 牛西午,李杰林,刘桂芝;太原地区番茄病毒病为害及其防治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14 汪国平;卢婷;乐素菊;林明宝;;马铃薯基因组中3个番茄Cf9的LRR区同源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5 张月娟;朱秀秀;陈新;赵廷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8年04期
16 邱夷鹏;李海涛;张子君;邹庆道;;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RAPD标记[J];园艺学报;2009年08期
17 孙雁,王云月,何月秋,朱有勇;水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与品种鉴定[J];种子;2001年02期
18 孙雁,王云月,万瑞亭,朱有勇;黑龙江水稻品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聚类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9 王永红;番茄新品种——济南毛粉[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20 孙雁,王云月,何月秋,范静华,陈建斌,朱有勇;云南稻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类似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廷昌;时涛;孙福在;回文广;李国庆;;番茄基因组中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离[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赵廷昌;时涛;李国庆;孙福在;;感细菌性斑点病番茄品种上存有抗病基因pto序列[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志邈;杨飞;杨悦俭;叶青静;王荣青;阮美颖;周国治;姚祝平;万红建;张小明;Yong-Ling Ruan;;利用番茄根特异启动子表达抗病基因Pto提高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A];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王建华;;温室专用番茄新品种毛粉818的选育[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褚栋;闫红飞;杨文香;陈云芳;刘大群;;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38中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须晖;孙红梅;李天来;王玉刚;侯红霞;;番茄筋腐病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邱树亮;王孝宣;杜永臣;高建昌;国艳梅;朱德蔚;;野生潘那利番茄单片段渐渗系群体的构建及相关性状的定位[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樊文华;刘素萍;;钴对番茄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刘升;高丽朴;李武;唐晓伟;郑淑方;;番茄产地商品化处理标准及冷链物流配送技术规程[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邵耀椿;杨攻锋;丁海东;;激光与DNA非线性作用在番茄选育中应用[A];第八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创刊十周年庆祝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番茄Cf-4/Avr4互作系统中信号传导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王昕;番茄常温可食涂膜保鲜的理论与方法[D];吉林大学;2004年
3 姜国勇;番茄Tm-2~2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及其编码蛋白特异氨基酸决定对病毒的抗性[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4 谭琳;芪合酶基因转化番茄产生白藜芦醇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2年
5 崔秀敏;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中凤;番茄乙烯受体基因LeETR1与LeETR2的功能特性及其组织、器官特异性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君明;番茄抗灰霉病和晚疫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多基因辅助选育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8 陈静;花青苷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及番茄花青苷结构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贾庚祥;BADH基因转化番茄提高耐盐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10 马英;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戊肝病毒ORF2基因片段NE_2在番茄中的表达及免疫活性[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同毅;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及抗病基因同源类似物RGA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2 卢志国;对基于同源序列候选基因法克隆R基因的探讨[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3 安然;柑橘NBS类抗病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邱夷鹏;番茄晚疫病抗病基因RAPD标记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5 陈郁;菰(Zizania latifolia Griseb.)中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其在渐渗杂交系中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隆静;磷与钙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杨慧;胡萝卜、番茄对D-半乳糖致大鼠拟衰老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齐维强;积温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以及模型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牛润新;番茄贮运振动力学模型与模态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10 张强;低温弱光对番茄形态和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珊;基因改造育出“紫色番茄”能抗癌[N];江苏科技报;2008年
2 卫人;如此“拿来主义”,还是不拿好[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3 ;棚室番茄巧用水[N];吉林农村报;2009年
4 ;多吃番茄可抗癌[N];中国质量报;2000年
5 哈尔;加拿大回击美国番茄[N];国际商报;2002年
6 金延俊 罗莎 魏宁 彭敬信;映日番茄别样红[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7 ;平度:黑番茄变成致富“黑珍珠”[N];中国特产报;2009年
8 记者 张瑛;葡萄串式番茄扎根宁夏[N];宁夏日报;2011年
9 翼城县农业技术中心 赵保勤;番茄狂长该咋办[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科文;番茄整枝要三防[N];河南科技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