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系列花生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种群多样性研究
【摘要】:内生细菌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抗逆能力的有益微生物资源,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体内。本研究通过调查目前四川省花生种植推广品种——天府系列的内生细菌资源,研究了花生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及其分布规律,揭示了花生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优势菌种分布,为促生抗病内生细菌的筛选和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如下:
1.通过对花生内生细菌自然种群的分离鉴定,明确了芽孢杆菌属(Bucillus)为花生内生细菌的主要种群。利用平板稀释分离法,从四川省3个花生推广品种天府11号、12号、13号和对照岳易的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中分离获得220株内生细菌。采用传统分类法共鉴定出17个属,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欧文氏菌属(Erwinia)、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产碱菌属(Alcaligene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库特氏菌属(Kurth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菌属(Xantomonas)、变形菌属(Proteu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Enterobacter、Flavobacterium、Kurthia、Pseudomonas、Xantomonas、Proteus分布最少,Bacillus、Micrococcus、Erwinia则为花生内生细菌的常见菌群,其中Bacillus是优势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鉴定出11个种,包括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蜡质芽孢杆菌(B.cereus)、坚强芽孢杆菌(B.firmus)、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球形芽孢杆菌(B.sphaericus)、蕈状芽孢杆菌(B.mycoides)、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tearothermophilus)、缓病芽孢杆菌(B.lentimorbus)。巨大芽孢杆菌是其中最优势的菌,是所有品种的常住菌群;枯草芽孢杆菌也在每个品种(至少有一个生育期)中都能分离到。非芽孢杆菌中,微球菌属是每个品种的常住菌群;欧文氏菌属能定殖在每个品种中。各品种芽孢杆菌的总数量在内生细菌总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为:花期83.3%,收获期57.1%。
各品种不同生育期分离的内生细菌总数及其种群多样性有较大差异,但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规律:各品种苗期的内生细菌数目都为最高,苗期的种群多样性指数也都是处于最高或次高位置,除了天府12号的种子略高于苗期0.02之外,其余各品种苗期多样性指数远远高于其他生育期。
2.根据形态学观察判定,分离出的15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的6个类群5个亚群。每个花生品种中都有放线菌分布。叶是其分布最广的部位,茎中则最少。天府13号和岳易的种子中,也分别分离出3株放线菌。
|
|
|
|
1 |
胡青平;徐建国;刘会龙;陈五岭;朱战烨;;番茄茎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10期 |
2 |
辜运富;张云飞;张小平;;一株抗玉米纹枯病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病促生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08期 |
3 |
袁军,孙福在,田宏先,崔林,赵廷昌;防治马铃薯环腐病有益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筛选[J];微生物学报;2002年03期 |
4 |
刘建玲;陈宝宝;雷毅;刘永红;梁宗锁;;半夏产生物碱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4期 |
5 |
王刚,李志强;小麦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对小麦纹枯菌的拮抗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2期 |
6 |
卢镇岳;杨新芳;冯永君;;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分类、定殖与应用[J];生命科学;2006年01期 |
7 |
王万能;全学军;;烟草内生细菌Atp-oe的发酵过程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03期 |
8 |
蓝江林;朱育菁;苏明星;葛慈斌;刘芸;刘波;;水葫芦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
9 |
崔林,孙振,田宏先,王利琴,徐惠云,孙福在,袁军;马铃薯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对环腐病菌的拮抗作用检测(简报)[J];实验生物学报;2002年04期 |
10 |
龙良鲲,肖崇刚;内生细菌01-144在番茄根茎内定殖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5期 |
11 |
王万能,全学军,肖崇刚;烟草内生细菌防治烟草黑胫病及促生作用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5年04期 |
12 |
易龙,肖崇刚,马冠华,王万能,龙良鲲;防治烟草赤星病有益内生细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J];微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
13 |
陈宜涛;王伟剑;;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6期 |
14 |
蓝江林;刘波;朱育菁;林营志;葛慈斌;刘芸;;水葫芦内生细菌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0年02期 |
15 |
邱思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研究[J];武夷科学;2008年00期 |
16 |
陈东风;张琦;;人精浆特异蛋白P_30的分离纯化与鉴定[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7年04期 |
17 |
曾桂超;;应用动物温度敏感变种细胞分离鉴定真核基因[J];生物工程学报;1988年04期 |
18 |
杨海莲,孙晓潞,宋未;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8年04期 |
19 |
晋爱兰;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J];山东畜牧兽医;2005年01期 |
20 |
韦月平;;白假丝酵母的形态及理化鉴定[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