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种质资源研究
【摘要】: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Sacc)食、药兼用,属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
门(Basidiomycotina),异担子菌纲(Heterobasidiomycetes),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
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其栽培菌株
耳片肥厚,柔软可口,清脆鲜美,营养丰富,药用性平,味甘,有益气强身,活血,
止血之功效。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野生毛木耳越来越少,人工栽培行业管理混乱,
使得毛木耳品种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病虫害滋生极其普遍。因此,对毛木耳种质资源
进行收集与保存以及研究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同工酶以及分子水平对毛木耳
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对供试菌株生产性能以及毛木耳在重金属铜的吸收条件方面
作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毛木耳56个菌株酯酶同工酶
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有一定的遗传变异,检测到迁移率不
同的10条酶带,各菌株分别具有1~6条酶带,共有26种酶谱类型。菌株被分成了8
大群:第一群包括黄耳zh等34个菌株;第二群包括白背木耳等8个菌株;第三、第
四群分别为黑木耳和915两个单独的菌株;第五群为99等4个菌株;第六群包括43
等4个菌株;第七群包括50385和AP067两个菌株:第八群包括小上3和杂交34两
个菌株。说明酯酶同工酶分析技术是鉴别种及品种以下菌株的有效手段。
2.用22个随机引物对来源不同的56个木耳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断均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供试菌株总共扩增出164条
多态性片段,占总扩增片段的99%;供试菌株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较大(平均
GS值0.2143~0.8764)。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供试菌株两两间的相似系
数进行聚类,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各大类的类间和类内菌株的遗传变异程度较大,以
Ⅳ类内各菌株间的最高(平均GS值0.3891),Ⅱ和Ⅲ类间的最低(平均GS值0.5887),
表明遗传变异也较丰富(总平均GS值0.4918)。将RAPD技术应用于不同菌株间遗传
差异的研究,具有反应迅速、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能从DNA分子水平上揭示菌
株间遗传差异等优点。是一种快速准确评估木耳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3.采用ISSR技术对55个木耳菌株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从27条ISSR引物中筛
选出适合毛木耳种质分析的17条ISSR引物。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5条带,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