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及稻瘟病拮抗菌的分离与抗性成分分析
【摘要】:
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是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严重地制约了水稻的发展。目前防治这两类病害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抗性育种以及生物防治。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危害。生物防治与抗性育种相配合,展现出了防治病害的新前景。
本研究分离获得了一株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均有很强抑制活性的菌株,命名为Osm-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的测定,鉴定菌株Osm-1为生理生化指标特殊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该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纹枯病的抑菌率高达97.1%。对稻瘟的抑制率在50%以上。田间小区试验发现含菌发酵液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喷施后水稻稻瘟病感病率降低51.5个百分点。
菌株Osm-1产生的抗菌物质经过70%的丙酮处理后,上清液仍有活性。有较强的极性,易溶于水,不溶于正丁醇、乙酸乙酯以及氯仿。该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稳定性。100℃高温处理10min后仍有活性。酸处理不加热,活性稳定,加热后活性丧失。碱处理无论加热与否活性均丧失。经过MCI大孔吸附树脂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获得较纯的单体物质。采用LC-TOF/MS测定该物质的分子量为454.1806,数据库比对未发现相似分子量的化合物。目前从芽孢杆菌属次生代谢的抗菌物质包括蛋白质、酶、脂肽类以及多肽类,分子量均在1000以上,少数非肽类抗生素如amicoumacinA分子量为423,均与本实验发现的抗性成分不同,推测该物质可能为一种新的小分子抗生素。
Osm-1拥有芽孢杆菌属独特的优势,即产生的芽孢具有耐高温、耐干旱的特点,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加工、运输和保存。其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较高的活性,分子量小,且有极好的水溶性、耐高温、耐酸等优点,是理想的抗生素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
|
|
|
1 |
刘晓梅;杨慧;孙辉;;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农业与技术;2006年05期 |
2 |
董丽英;徐兴芬;;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科技;2007年03期 |
3 |
刘群恩;王建龙;;SSR分子标记在稻瘟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J];作物研究;2009年05期 |
4 |
吴俊;刘雄伦;戴良英;王国梁;;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7年02期 |
5 |
石瑜敏;谢丽萍;韦善富;王威豪;周行;宋智萍;毛昌祥;黎兆安;;水稻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材料的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
6 |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肖佳雷;刘迎雪;宫秀杰;王萍;;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瘟性改良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7 |
乔金玲;张景龙;谢丽华;;不同药剂对稻瘟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与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0年01期 |
8 |
董国堃;宣伯承;;早稻稻瘟病大流行的成因条件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1989年02期 |
9 |
裘维蕃;刘仪;;水稻榖种传带稻瘟(稻熟)病问题[J];中国农业科学;1951年04期 |
10 |
谢建华;;杂交稻制种田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种子世界;1993年10期 |
11 |
杨水英;李振轮;韩海波;;近年重庆部分地区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07年02期 |
12 |
S.Inoue;冯化成;;日本水稻病害化学防治的趋向[J];世界农药;1992年05期 |
13 |
辛智海,邱礼鸿,崔龙,颜珣,庞义;线虫共生菌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抑菌活性[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4 |
岳宗岱;;稻瘟病菌生存力的观察[J];微生物学报;1974年02期 |
15 |
李桦;稻瘟病菌培养技术的研究[J];植物保护;1986年04期 |
16 |
A.O.Mackill;吕中平;;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的新寄主[J];植物医生;1987年02期 |
17 |
黄大年,王金霞,杨炜,倪云美;提高稻瘟病菌转化频率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5年01期 |
18 |
翁启勇,甘代耀,陈体强;稻瘟病菌染色体核型电泳条件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学报;1997年03期 |
19 |
鲁国东;稻瘟病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的克隆[J];植物病理学报;1998年01期 |
20 |
刘二明,刘志贤,魏林,叶华智,朱有勇,罗峰;湖南两类稻瘟病生态系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