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鼠尾草属植物有效成分及无机元素的方法与含量研究
【摘要】:
鼠尾草属(Salvia Linn.)植物隶属于唇形花科(Lamiaceae),是多年生草本,全世界约有1050余种,占全科总数的20%以上,是唇形花科中最大的一个属。《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鼠尾草属植物有78种24变种8变型,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西南为最多,常生于海拔120m-4500m的山地丘陵。大部分鼠尾草属植物可以入药,在民间可作药用的植物约36种(含变种和变型),分别隶属于弧隔鼠尾亚属(Subg. Salvia)、荔枝草亚属(Subg. Sclarea)和鼠尾草亚属(Subg. Allagospadonopsis),根据药用部位和功效不同分为丹参类和非丹参类,丹参类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抗菌消炎等功效,以根茎入药,作中药丹参用;非丹参类以全草入药,祛风湿、补肺肾、清热毒、消痈肿等。本文优化了鼠尾草属植物提取有效成分和测定无机元素的条件,讨论了丹参及其近缘种植物无机元素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深入探讨鼠尾草属植物无机元素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提供方法与基础数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鼠尾草属植物提供参考资料。
1.本文优化了提取鼠尾草属植物有效成分的方法,得出以80%乙醇为提取剂,超声提取20分钟是提取鼠尾草属植物脂溶性成分的优选方法;以纯水为提取剂,索氏提取4小时是提取鼠尾草属植物水溶性成分的优选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是隐丹参酮为96.50%,丹参酮Ⅰ为97.88%,丹参酮ⅡA为98.02%,原儿茶醛为95.17%,丹酚酸A为94.06%,丹酚酸B为91.43%,RSD依次为1.8%,1.4%,1.7%,1.9%,2.0%,1.0%,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真实可靠。应用优选方法测定22个样品的六种有效成分并做两两相关分析,有效成分测定结果得出仅有四川中江组培大叶和矮杆大叶丹参达到2010年《药典》标准,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原儿茶醛、丹酚酸B成极显著正相关,丹酚酸B与原儿茶醛、丹参酮Ⅰ成极显著正相关,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均与丹酚酸A无相关性。
2.实验优化了原子吸收测定鼠尾草属植物中Pb、Cd、K和Na的方法,Pb和Cd都是易挥发元素,很易在灰化阶段就损失掉,结果得出以NH4H2P04作为测定Pb和Cd的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分别为900℃和700℃,原子化温度分别为1400℃和1200℃。另外,优化结果得到K和Na的助燃气流量分别为1.9L·min-1和1.8L·min-1,燃烧器高度分别为7 mm和8 mm,分析线分别为766.5nm和589.0nm。测定、Pb、Cd、K和Na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6.0%,101.2%,92.5%和104.2%,检出限分别是1.97μg·L-1,0.550μg·L-1,5.60μg·L-1和0.600μg·L-1,平均RSD分别为0.44%,0.010%,1.7%,0.90%,该方法简便易行,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重现性好。12种元素测定结果显示:Ca, Mg, Fe, K, Na为宏量元素,含量普遍较高。Ca含量以短唇鼠尾含量最高,为22.81 mg·g-1。Mg含量以浙江嵊州最高,为10.65 mg·g-1。Fe含量以贵州鼠尾最高,为5.472 mg·g-1。K含量以河南野生最高,为21.59 mg·g-1。Na含量最高是宝兴鼠尾,为5.745 mg·g-1。Mn, Cu, Zn, Mo, Cr为人体必须的无机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贵州鼠尾中Mn和Cu含量均为最高,分别是208.2μg·g-1和40.06μg·g-1,2010年《药典》规定正品丹参Cu含量不得超过20μg·g-1,北京植物园和陕西西安不符合该规定。Zn含量以贵州鼠尾最高,为182.3μg·g-1。Mo含量最高是矮杆,为1.581μg·g-1。Cr含量以贵州鼠尾最高,为0.5986μg·g-1。Pb和Cd为有害元素,2010年《药典》规定Pb不得超过5μg·g-1,Cd不得超过0.3μg·g-1,实验材料Pb含量没有超过《药典》规定,贵州鼠尾和血盆草Cd含量超过《药典》规定,分别为0.6233μg·g-1和0.3453μg·g-1。
3.利用SPSS 13.0分析无机元素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得出Ca与原儿茶醛、丹酚酸B成极显著负相关,与丹酚酸A成显著负相关;Fe与丹酚酸B、原儿茶醛成显著负相关,K与隐丹参酮成显著正相关,Pb与丹酚酸A成显著正相关;Mg、Mn、Cu、Zn、K、Na、Mo、Cr和Cd与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丹酚酸A和丹酚酸B无显著性关系。
|
|
|
|
1 |
李宝国;李峰;;黄柏中18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06期 |
2 |
王鹏;明磊;李海军;邱楠楠;李平亚;;林下参根及叶片中无机元素的分析[J];人参研究;2010年03期 |
3 |
蔡传英;官翕华;;十种中草药中钙含量的电极法测定[J];化学传感器;1982年04期 |
4 |
王陆黎;张甲生;陈燕萍;秦佳梅;张卫东;王文良;;高山红景天各部位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J];特产研究;1993年04期 |
5 |
陈和利,于耀青,孙龙川,洪德臣,谢小梅;100种生药中15种无机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5年04期 |
6 |
马丽英,刘开泰,肖碧玉,王国荃;氟化钠对大鼠肝、肾无机元素影响的动态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1996年04期 |
7 |
陈绍红,赵云涛,李倩茹;大叶紫薇无机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年03期 |
8 |
王弘,刘文芝,艾铁民;3种松果菊的无机元素及氨基酸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10期 |
9 |
李省;汤昆;;苣荬菜无机元素的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
10 |
吴育廉;;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南美白对虾肌肉的8种无机元素[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年06期 |
11 |
陈宇鸿;沈仁富;;枸杞子中无机元素的测定和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4期 |
12 |
姜登钊;刘红兵;李国强;管华诗;;对叶百部根的无机元素与氨基酸成分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3 |
刘进;邓家刚;覃洁萍;;应用支持向量机探讨中药无机元素与药性的相关性[J];中药材;2008年12期 |
14 |
李宝国;李峰;;金银花中18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J];山东中医杂志;2009年09期 |
15 |
李宝国;李峰;;大青叶中18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8期 |
16 |
李宝国;李峰;;附子中18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9期 |
17 |
曹守仁,陈亚妍,任改英,李淑敏;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组分分析[J];卫生研究;1986年05期 |
18 |
戴显伟;陈淑珍;何魁修;;胆管胆色素结石及其难溶组分中无机元素的分析(摘要)[J];临床消化病杂志;1990年02期 |
19 |
黄绍铨,刘明秋,林海,徐鸿华,林励,林广云;南药巴戟天中十二种无机元素的初步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4年03期 |
20 |
王昆润;牙周病患者混合唾液无机元素的含量[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