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房间隔缺损介入术前后凝血机能的变化和炎症反应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封堵器植入前后凝血机能的变化趋势及ASD介入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方法选取成功接受A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19例(女13例,男6例,平均年龄6.74±4.3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检测患者介入封堵前、术后即刻、术后1日、术后30日、术后90日,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prothrombin fragment1+2, F1+2)、p-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 β-T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检测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封堵器血栓。
结果与封堵术前比较,F1+2、t-PA、D-D血浆浓度术后即刻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较术前水平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日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β-TG术后即刻明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TTE随访中未发现有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封堵器血栓形成。
结论儿童ASD介入封堵术后出现了凝血酶、纤溶系统的激活以及血小板的活化,短期内恢复至术前水平;介入治疗ASD安全、有效。
目的探讨儿童ASD封堵器植入前后炎症反应程度及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成功接受ASD介入封堵治疗的19例ASD患儿(女13例,男6例,平均年龄6.7±4.3岁),ELISA法检测患者介入封堵前、术后即刻、术后1日、术后30日、术后90日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浓度,金标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日血浆浓度,比较封堵前后不同时间点、封堵器大小、介入时间、封堵器类别、不同性别之间炎症标志物的变化。
结果与封堵前比较,患儿血浆IL-6、TNF-α浓度术后即刻升高(P0.05),术后30日有明显降低,仍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于术后90日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CRP浓度无明显变化;ASD封堵器直径≥10mm组与10mm组、手术时间≥60min组与60min组、两不同公司封堵器之间、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各组IL-6、TNF-α和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儿童ASD介入封堵患者体内出现一过性炎症反应,此炎症反应具有自限性;介入治疗ASD安全、有效。
|
|
|
|
1 |
金敬琳;黄连军;徐仲英;赵世华;蒋世良;;介入疗法成功取出脱落的34mm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一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年06期 |
2 |
叶青,喻卓,曹晶茗,潘家华,王启贤,蒋志坚,苏荣,周兰清,张瑞云;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附9例报告)[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年01期 |
3 |
王仲朝;李保;郭大璘;安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脱落介入成功取出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2009年11期 |
4 |
张军,姚志勇,李军,张玉顺,代政学,李寰;经胸超声心动图术前及术中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术[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
5 |
李科民,王乐丰,吕九华,王步群,许永强,王飞鸣,孙红军,陈向民;应用Amplazt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1例[J];淮海医药;2000年04期 |
6 |
胡江飚;傅国胜;徐耕;游向东;马骥;单江;;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5年S1期 |
7 |
田英军
,张军,姚志勇,王雪燕
,邹淑丽;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02年06期 |
8 |
田英军;超声心动图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进展[J];武警医学;2002年05期 |
9 |
杨德翠,蔡文芳,毕红梅;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及配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年04期 |
10 |
励峰;徐方杰;李伟;康宁;龚宝生;蔡维明;吴东进;邱兆昆;;右径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21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7年20期 |
11 |
胡健;张奇;丁风华;杨震坤;张瑞岩;张建盛;沈卫峰;;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年01期 |
12 |
樊维娜;李跃荣;王芳;刘灿;;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13 |
刘乔建;杨德礼;刘振兴;;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3期 |
14 |
谢启应;孙泽琳;蒲晓群;李传昶;陈晓彬;邓金华;孟霜媛;杨天伦;;应用经胸超声指导成人房间隔瘤并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
15 |
陈斌,徐岩,程自平,许邦龙,朱润硕;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05年06期 |
16 |
余海彬;法宪恩;赵根尚;张瑞成;李红卫;;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年03期 |
17 |
张开颜;周苏东;张薇;;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经胸超声监测[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年03期 |
18 |
章倩,陈平;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9 |
王凤鸣,王大为,赵乃琤;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研究[J];江苏医药;2004年08期 |
20 |
许莲芳;;胸壁打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手术配合[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