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组织病理成分与MR-T2WI信号、超声消融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以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以及保留器官完整性等优点而成为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表明: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疗效存在差异,大部分肌瘤的HIFU消融疗效较好,而部分肌瘤HIFU消融较困难,甚至增大剂量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子宫肌瘤作为超声能量聚焦的靶区组织,其组织病理成分上的差异可能对HIFU消融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拟从组织病理成分角度入手,研究子宫肌瘤组织病理成分与HIFU消融疗效的相关性,以期阐释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原因。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信号的子宫肌瘤的HIFU消融疗效不同。然而,由于HIFU消融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局部治疗方式,无法在消融前对患者肌瘤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因而,本文希望建立子宫肌瘤组织病理成分、离体子宫肌瘤组织MR-T2WI信号、患者术前子宫肌瘤MR-T2WI间的联系,为通过MR-T2WI信号预判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提供依据。目的(1)定量检测离体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数和胶原纤维含量以及mr-t2wi信号,探讨子宫肌瘤组织病理成分与mr-t2wi信号间的相关性。(2)明确子宫肌瘤组织病理成分与hifu消融疗效间的相关性,阐释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原因。材料及方法(1)2014年12月—2015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检查。收集术后诊断为子宫肌瘤的44个新鲜标本及少量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分别进行离体子宫肌瘤mr-t2wi信号、组织病理检查。然后分别对子宫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患者术前、离体肌瘤组织mr-t2wi信号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子宫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数、胶原纤维含量与离体子宫肌瘤mr-t2wi信号强度量化值的相关性,以及离体子宫肌瘤mr-t2wi信号和术前mr-t2wi信号的相关性。(2)以能效因子(energyefficiencyfactor,eef)作为判断hifu消融疗效的量化指标,对离体子宫肌瘤组织eef与子宫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数、胶原纤维含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与组织病理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44例患者术前子宫肌瘤mr-t2wi信号强度量化值为0.86±0.24(0.54—1.43),离体子宫肌瘤组织mr-t2wi信号强度量化值为0.73±0.20(0.41—1.2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子宫肌瘤MR-T2WI信号强度量化值与离体子宫肌瘤MR-T2WI信号强度量化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术后收集的44个离体子宫肌瘤标本组织平滑肌细胞数为242.88±57.11(160.33—380)个/视野,组织胶原纤维含量为50.05±14.11(24.21—83.10)%/视野。离体子宫肌瘤MR-T2WI信号强度量化值与子宫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数、胶原纤维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子宫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数与离体子宫肌瘤MR-T2WI信号呈正相关关系,子宫肌瘤组织胶原纤维含量与离体子宫肌瘤MR-T2WI信号呈负相关关系。(3)44个离体子宫肌瘤组织EEF值为7.04±1.81(3.66—10.36)J/mm3;HIFU消融离体子宫肌瘤的EEF与子宫肌瘤组织平滑肌细胞数、胶原纤维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IFU消融离体子宫肌瘤的EEF与平滑肌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胶原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HIFU辐照离体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子宫肌瘤组织的平滑肌细胞数和胶原纤维含量存在相关性,子宫肌瘤组织病理成分不同可能是导致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2)离体子宫肌瘤MR-T2WI信号与肌瘤组织的平滑肌细胞数和胶原纤维含量存在相关性,这为通过MR-T2WI信号预判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提供了依据。
|
|
|
|
1 |
樊伯珍,夏红,朱新贤,李莉;瘦素受体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的初步研究[J];重庆医学;2003年10期 |
2 |
陈秋丽;付艳;张胜杰;邓伟国;;子宫肌瘤组织中蛋白质、脂肪和水含量改变[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22期 |
3 |
梁铭霖,汪宏波,王泽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J];华中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
4 |
全晓广;张晓薇;;细胞凋亡在子宫肌瘤组织射频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
5 |
蔡健;王丹霞;蔡海宁;徐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外医疗;2009年29期 |
6 |
秦娟;陈锦云;王琦;彭松;胡亮;刘政;王智彪;;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后残余子宫肌瘤组织转归的机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08期 |
7 |
赵扬玉;乔杰;Bertha Chen;;潜在性转移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
8 |
尹华伟;;HGF、C-Met和VEGF在子宫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14期 |
9 |
杨幼林,郑淑蓉,张志文,范正红;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01期 |
10 |
钱金花,郭新华,于云英;子宫肌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J];齐鲁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
11 |
粟厚仪,方悦行;人子宫肌瘤组织与同源正常子宫肌组织锌铜镁镍等元素含量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5年04期 |
12 |
明平云,李咏梅,何福仙;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细胞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13 |
黄磊,敖启林,何福仙,卢运萍,马丁;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年08期 |
14 |
黄晓军;张晓薇;陈国勤;;表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和米非司酮的干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22期 |
15 |
费嫦;杨美兰;段于峰;;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06期 |
16 |
柯小平;程忠平;窦芳芳;戴虹;张文超;谢彦;左晓明;;环氧合酶-2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年06期 |
17 |
于雪艳,李涵,田克立,胡晓燕,胡国丽,孔峰,徐松德;子宫肌瘤组织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的测定[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8 |
屠铮,魏丽惠,王建六,李小平,张薏,虞有智;孕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12期 |
19 |
苑洪菲,伏胜香,崔红艳,孙淑清,薛红艳,车丽萍;子宫肌瘤组织在注入甲氨蝶呤后的病理学改变[J];武警医学;2005年03期 |
20 |
张文学,翟心慧,薛德明,申国琴,张新胜,张顺利,杨林松;子宫肌瘤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和组化性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