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例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儿213例,对其年龄、病因、CT表现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好发于婴幼儿(21.1%)及学龄期(41.3%),血管畸形(44.1%)、肺吸虫脑病出血型(23.5%)及凝血功能障碍(22.1%)为主要病因,婴幼儿期多因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学龄前期以肺吸虫脑病出血为主,学龄期及青春期患儿以血管畸形为主;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多为多个解剖部位同时出血,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多为单个解剖部位出血,常位于脑实质及脑室内,肺吸虫脑病所致的出血均位于额顶枕叶皮层内浅表部位,病程中随血肿的稳定及吸收,病灶外周可见环形高密度,出血部位周围水肿加重。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血量及是否手术干预在预后分布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入院时GCS评分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结论: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在年龄、病因上有特征性分布,不同病因所致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点;入院时GCS评分可评估不良预后的发生;针对出血,外科手术是确保良好预后的有效措施,在治疗出血的同时应寻找病因,积极对因治疗降低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