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跟骨新型微创内固定系统的研发与有限元分析

陈剑飞  
【摘要】:目的:1.研发一种新型跟骨骨折微创解剖内固定系统,具有高强度、低切迹、固定可靠、便于跗骨窦切口置入等特点,适用于多种跟骨骨折类型。2.构建新型解剖内固定系统、常用锁定接骨板和空心螺钉分别固定跟骨骨折(Sander IIIAB)模型,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三种固定方式的强度与稳定性。方法:1.筛选男、女性标准跟骨收集120例正常成人的跟骨CT扫描数据,男、女性各60例,左右足比例1:1,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以下解剖参数:跟骨全长、跟骨颈高、后关节面高、跟骨体高、跟骨前宽、跟骨颈宽、跟骨最宽、跟骨体宽、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载距突头倾角与内倾角、载距突长、宽、高,筛选出以上解剖参数中男、女性统计学差异性最显著的一项,将其测量结果按升序排列并分成0-33%、33%-66%、66%-100%三个区间,分析各区间内的中位数,对应选取3例标准跟骨,以STL格式导入三维模型处理软件Geomagic Wrap 2017,进行骨面缺损修复、光顺等优化处理后保存。2.跟骨新型解剖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根据男、女性标准跟骨的长度,设计三款新型接骨板。接骨板底面由四部分组成:(1)头部:接骨板前缘距离跟骰关节2mm,上缘、下缘与跟骨头上下缘一致。(2)颈部:在跟骨颈与跟骨体交界处,接骨板沿Gissane’s角向后上方弯曲。(3)体部:接骨板上、下缘平行于后关节面,向上延伸至关节面顶点,覆盖跟骨整个丘部。(4)尾部:在跟骨体部与结节部交界处,接骨板向下方弯曲,覆盖跟骨体部的后上方。根据上述设计,使用Imageware 13.2软件在标准跟骨的外侧壁表面绘制三种接骨板底面。将设计好的接骨板底面以IGES格式导入Solidworks 2017软件中,进行底面拉厚、裁剪、边缘圆角化等处理,依次在跟骨的四个部分添加螺孔:(1)头部:圆形锁定螺钉孔与克氏针孔,螺孔呈纵向排列,与跟骰关节面平行;(2)体部:在近端添加圆形锁定螺钉孔,远端添加普通椭圆螺钉孔,螺孔排列方向与跟骨丘部的弧度一致;(3)尾部:圆形锁定螺钉孔,排列与接骨板的弧度一致。3.内固定跟骨骨折模型的有限元分析(1)应用Solidwork 2017软件制作Sanders IIIAB型跟骨骨折模型,后关节面的3部分骨折块移位2mm,将骨折模型与新型微创解剖接骨板固定。(2)将该模型导入Hypermesh中,分别赋予接骨板、螺钉及跟骨材料属性,在垂直方向对跟骨加载,以每次150N逐步递增载荷至750N,分析:(1)骨折块的位移分布、应力分布与应力峰值;(2)接骨板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3)建立常用锁定接骨板、空心螺钉固定模型,重复上述有限元法分析模型的应力分布与位移分布,比较三种内固定物的强度与稳定性。结果:1.跟骨的表面解剖测量120例跟骨标本的解剖测量结果表明,同性别左、右跟骨各项解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间除Gissane角、Bohler角、载距突头倾角与内倾角以外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跟骨长度与宽度的差异最为显著,男性跟骨最宽为(41.84±1.89)mm,女性为(37.94±1.93)mm;男性跟骨全长为(81.14±4.22)mm,女性为(73.70±3.78)mm。我们以跟骨的长度作为参考设计接骨板,将跟骨长度分成0~33%(小)、33~66%(中)、66~100%(大)三个区间。男性小区间与女性中区间、大区间的中位数较接近,约为75mm;女性小区间的中位数小于70mm,而男性中区间、大区间的中位数大于80mm,三者间有明显差异。综上,我们选取了长度分别为70mm、75mm、80mm的三例跟骨作为接骨板设计的标准模型。2.微创解剖接骨板与螺钉孔的设计根据三例标准跟骨长度的解剖差异,我们设计了长度分别为62mm、67mm、72mm的解剖接骨板。接骨板的实体设计如下:(1)接骨板的厚度为1.5mm,接骨板的边缘为半径0.5mm的圆边,头部、尾部的边角为半径3mm的圆角。(2)接骨板的前端距离跟骰关节面3mm,后端距离跟骨后缘5mm,接骨板的头、颈、体的边缘与跟骨上缘的距离均为3mm。(3)接骨板头部宽15mm,设计有直径为3.5mm圆形锁定螺钉孔2枚与直径2.0mm的克氏针孔一枚。(4)接骨板颈部宽10mm,沿Gissane’s角弧度向上弯曲,不设螺钉孔。(5)接骨板体部宽10-15mm,近端设有直径2.4mm的圆形锁定螺钉孔2枚,远端设有长径4mm、短径3.5mm的椭圆普通螺钉孔5枚。(6)接骨板尾部宽10mm,设有直径3.5m圆形锁定螺钉孔3枚。(7)所有螺钉孔边缘相互间距3mm,螺钉孔边缘与接骨板边缘距离3mm。3.垂直方向应力分析:(1)新型微创解剖接骨板与常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最大位移均位于跟骨头,位移距离分别为0.527mm、0.733mm,空心螺钉固定最大位移位于后关节面,位移距离为0.887mm;(2)微创解剖接骨板应力峰值157.06Mpa;常用锁定接骨板应力峰值381.70Mpa;空心螺钉应力峰值424.15Mpa。(3)在微创解剖接骨板模型中,跟骨最大应力位于体部螺钉孔处,应力峰值75.50Mpa;在常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模型中,跟骨的最大应力位于载距突螺钉孔处,应力峰值95.43Mpa;在空心螺钉固定模型中,最大应力位于后关节面下的松质骨内,应力峰值109.9Mpa。结论: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强度高、固定稳定,是一种新型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冰;;综合性护理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年04期
2 潘洪;赵志芳;楼肃亮;陶利江;;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创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6年23期
3 王小同,王志彬,师宜健,门平,陈洪兴,顾云伍,尚天裕;跟骨有限元计算和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7年03期
4 王嘉豪;夏春华;;跟骨轴位在床边摄片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年01期
5 贺卫东;刘志超;方华宴;杨滔;李德东;李金伟;;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皮缘坏死分析及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2007年01期
6 张庄熠;高长启;汪荣灿;;右跟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10年09期
7 刘敏,曾胜明;跟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05期
8 阿英嘎;不同项目选项课班大学生跟骨骨密度的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吕铭康;彭绍光;;中国成人跟骨的测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1985年01期
10 陈凡;;儿童跟骨反向骨刺[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8年05期
11 张志国;崔健;王倩;栾广;张煜;;手术治疗跟骨丘部垂直塌陷性骨折[J];河北医药;2006年12期
12 张建东;陶若奇;李茂树;梁伟东;;复杂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26期
13 黄家生;;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年01期
14 刘德谦,朱爱剑,蔡喜传;撬拔配合跟骨夹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5 滕兆麟;马昕;;跟骨截骨手术对解剖结构的影响[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0年05期
16 陈尘;廖立青;李义凯;;跟骨各分部损伤程度的观测分析[J];解剖学杂志;2019年05期
17 林娟颖;刘晓颖;邢立杰;郝艳华;黄贤伟;;基于有限元法的跟骨生物力学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8年01期
18 高艳;夏国亮;丁启星;刘吉华;;跟骨骨骺发育X线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年03期
19 侯黎升;白雪东;葛丰;何勍;阮狄克;程实;王鹏建;陈佳海;;老年女性跟骨衰竭骨折1例报道[J];实用骨科杂志;2017年08期
20 孟宪卿;;锤击法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同;王志彬;师宜健;门平;陈洪兴;顾云伍;尚天裕;;跟骨有限元计算和分析[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2 蒋方方;;组织均衡技术在跟骨轴位摄影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苗旭东;曹乐;张强;吴永平;陶惠民;杨迪生;;跟骨延长与重建术(附2例报告)[A];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创伤专题[C];2015年
4 张宁宁;;新型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A];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5 杜连胜;宋桂芝;;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A];首届全国骨伤专科专院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张伟;胡昭华;马晓华;贾光伟;王安年;石斌斌;;腓血管为蒂的腓骨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再造跟骨[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7 贺金龙;;跟骨撬拨术在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A];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8 徐绍忠;;髌骨和跟骨轴位DR检查方法[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云峰;李兵;朱辉;于涛;赵有光;周海超;俞光荣;;跟骨截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A];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10 黄加张;马昕;王旭;张超;陈立;王晨;;高弓马蹄内翻足后足对线不良和跟骨截骨策略[A];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弢;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影像学及临床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2 王一民;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张学斌;开放跟骨骨折的预后相关因素研究及跟骨内翻角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蒋超伟;软坚止痛膏外敷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的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志杰;与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治疗相关的应用解剖和影像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6 杨攀;跟骨关节内骨折不同固定方式有限元分析与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研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赵利明;3D打印辅助改良外侧弧形切口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相关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8 熊雁;点接触锁定接骨板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生物力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9 王国栋;骶前蝶形接骨板的设计研制与生物力学研究及有限元分析和临床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王海立;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飞;跟骨新型微创内固定系统的研发与有限元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高艳;跟骨骨骺发育X线探究[D];青岛大学;2017年
3 赵兴隆;慢性跟骨骨髓炎治疗中跟骨切除程度与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唐果;新型可调式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的设计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5 杜景文;跟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意义[D];福建中医学院;2008年
6 兰舟;跟骨前外缘撕脱骨折中医康复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王金秋;载距突体表定位及在跟骨对侧壁投影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郭宗慧;跟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赵楠;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与跟骨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徐新;闭合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一福;跟骨垫只能用凉水洗[N];健康时报;2009年
2 李娜;足根痛找原因[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通讯员 李建辉 吴芳 记者 衣晓峰;跟骨外固定牵引器获国家发明专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翟伟;老年人为何易长骨刺[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陈树人(副主任医师);老年人为什么易生骨刺[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6 曹家渡医院外科主任 张崇信;踩鹅卵石要有分寸[N];解放日报;2001年
7 王长柏;老年人为何易长骨刺[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8 胡海;说说老年人足跟痛[N];大众卫生报;2008年
9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医师 苗旭东 整理 陆桂芳 方序;这些足病该这么处理[N];健康报;2019年
10 邵开江;“骨刺”不是罪魁祸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