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MSC诱导分化为骨和软骨细胞及与胎儿MSC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摘要】:
大块骨缺损的修复及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折不愈合至今仍是骨外科
领域尚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组织工程这门新兴学科的兴起使骨损伤的
修复迈向了一个新的时代。组织工程中一个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寻
找满足要求和易于操作的种子细胞。目前已发现成人骨髓存在间充质
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它们是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
能的均质性细胞,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间充质组织细胞,
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肝细胞和神经细胞
等。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MSC始终保持其多向分化潜能,且遗传
背景相当稳定,体内植入反应较弱,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然而,人体内骨髓中MSC的含量极其稀少,每1×10~5-1×10~6个单个核
细胞中大约有1个MSC,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数量要求巨大,如此
微量的MSC难以满足组织工程的需要,因此体外纯化和扩增MSC就显
得尤为重要。在本次实验对MSC的分离纯化方法是基于Friedenstein
的经典方法进行的改进。具体的做法是从正常成人肋骨获得的骨髓细
胞,用密度为1.073的Percoll分离后接种在含MSC专用培养基
(Mesencult)的塑料培养瓶中,三天后用新鲜培养基对其进行全量换
液,以后每周换液两次。待MSCs生长达80%融合状态时,用胰酶进行消
化后按1:3的比列接种在三个塑料培养瓶中。在本次实验中成人间充
质干细胞共扩增了15代,最后获得7.5×10~(12)个MSC,扩增约1.36×10~7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倍。
动物体内实验表明,用全骨髓移植到骨缺损处可观察到骨和软骨
的形成,但这种转化具有随机性,且转化效率比较低,因此对其进行
预分化处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在进行定向诱导分化的同时比较
了不同扩增代数的间充质干细胞向骨和软骨细胞转化的能力。具体的
实验方法是在成骨诱导体系中,MSCS接种24 ,J’时后,加入诱导剂10-’
mol*地塞米松、10us/。16-甘油磷酸钠(p-GP)和 50 u g加l的抗坏
血酸。在成软骨诱导培养体系中,间充质干细胞首先被低速离心成细
胞微团,然后加入特定的诱导培养基和诱导剂10叼加ITGF十3。在诱
导过程中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相应的生化和免疫学指标:I、11
型胶原纤维,碱性磷酸酶、钙沉积和酸性蛋白聚糖。通过以上指标证
实我们在体外己成功的诱导了MSCS分化为骨和软骨细胞,实验中发现
不同扩增代数的MSC依然保持了向骨和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这一研
究将为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方法和丰富的种
子细胞。
体外扩增MSC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成人和胎儿MSCS的增殖潜能
具有明显的差异,另有文献报道胎儿MSC的分化潜能明显强于成人MSC,
而胚胎期特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MSC的增殖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
色,对这些分子的发掘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成人MSC增殖分化
的调控,有助于发现与MSC定向分化相关的特异基因,而针对这些特
异的基因进行调控将显著提高成人MSC定向分化的效率,因此,研究
成人和胎儿间MSC基因表达的差异就显得极其的重要。基于上述理由,
我们联合应用了抑制削减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胎儿和成人MSC中
差异表达的基因。
4
博土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我们首先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建立了胎儿MSC的CDNA消减文
库。该方法通过将连有不同接头的两种待检样品CDNA分别与过量的对
照样品CDNA进行杂交后,合并继续进行第H轮杂交,并且在杂交后利
用对应于接头的特异性引物进行两轮抑制性PCR,扩增的产物通常便是
同对照样品相比待检样品中差异(高)表达的基因。由于在杂交过程
中引入过量的对照样品CDNA而使高、低丰度CDNA水平趋于一致,即
均衡化* zation人 所以对于分离低丰度的差异表达基因十分
有效。在我们建立的胎儿CDNA消减文库中包括了890个克隆,最后通
过PCR检测获得了768个阳性克隆。通过SSH方法建立的消减CDNA文
库可以同其它高通量筛选技术联合,对文库中的片段进行高效筛选。
因此,我们采用了基因芯片技术对文库进行了高通量的筛选。本实验
通过PCR方法对消减文库中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并利用芯片制备系
统的机械手将扩增产物有序地点在处理过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
将该芯片与不同荧光素标记的胎儿和正常成人MSC单链CDNA进行杂
交,经不同严谨度洗片处理后,利用不同波长激光激发并读取各克隆
散射的荧光信号,计算机定量分析信号强度,确定每个dNA克隆在两
种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从而判断出在胎儿和正常成人MSC中差异
表达的CDNA克隆。通过判定胎儿和成人MSC两者杂交信号比值小于0.3
和大于3的为胎儿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在我们的结果分析中。胎儿MSC
中高表达的克隆共有300个。从300个高表达的克隆中随机挑选了85
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六个新基因片段,对其中克隆91号,尝试
采用silico c1One方法进行全长的拼接,最后获得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