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人工肱骨头的实验初步研究
【摘要】: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常见的髋关节重建手术。尽管手术成功率非常
高,但在临床上仍然有许多手术并发症。这些与假体相关的并发症主
要有假体磨损、假体柄断裂、假体松动等。随着现代材料学发展及假
体改良设计使假体柄的断裂明显减少,同时假体的耐磨性也大大提
高。目前,金属假体的松动和骨溶解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
的远期并发症,是人工关节翻修术最常见的病因。
原来认为假体松动和骨溶解是由骨水泥造成的,故称之为“骨水
泥病”。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另外的假体固定方式——生物学固定,希
望骨组织能长入假体而达到关节假体长期的稳定。目前有几种生物学
固定方式在临床广泛使用,如多孔表面金属、HA 表面喷涂金属假体。
但它们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应力遮挡导致的骨吸收,表面的磨损颗
粒,局部的应力不均匀,金属腐蚀而产生的金属离子毒性。尤其是由
于金属为惰性材料,要达到良好的骨长入较为困难。因此,为获得更
多的骨组织生长,人们尝试选择生物活性材料来制造人工关节。
羟基磷灰石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和具有骨传导作用的生物活性
材料,虽然它能促进骨组织生长,但其机械性能差、材料脆性大,并
且成骨能力有限。近来为了提高羟基磷灰石的力学性能,加快新骨形
成速度,人们通过纳米技术使普通羟基磷灰石纳米化,或加入有机物
制成羟基磷灰石复合物以改善其理化、力学性能并且促进早期新骨形
成。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nHA/ PA)是一种纳米羟基磷
2
WP=7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灰石均匀分布在 PA66 中的新型骨关节的修复材料。其中纳米羟基磷
灰石的形态、大小、结晶度和晶体与人骨磷灰石相似,高分子聚合物
PA66 已作为外科缝线长期应用于临床,它们通过化学键合形成具有
良好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的仿生骨关节材料。本研究将对 nHA/ PA
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及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
本实验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 nHA/ PA 复合材料的人工肱骨头生物活性研究。
2. nHA/ PA 复合材料的人工肱骨头生物相容性研究。
3. nHA/ PA 复合材料的人工肱骨头体内成骨的 BMP-2 及其基因表达
研究。
方法和结果如下:
新西兰大白兔 20 只,行 nHA/PA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 3、6、
12、24 周分别处死动物。标本进行如下检查:X 线、组织学及计算
机图象分析、力学测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
(1)人工肱骨头生物活性研究:X 线观察各周肱骨头假体无碎裂,
可见各期假体柄表面周围界面模糊,密度随时间增加。12 周、24 周
组关节柄假体似有一些低密度区域。组织学观察术后 3 周,围绕假体
形成的界膜组织中可见成骨细胞呈镶边状排列,大量成纤维细胞、间
充质细胞、成骨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延长,界膜中纤维组织逐渐由
类骨质代替,至术后 24 周,可见界膜出现成熟骨组织。此外,各期
肱骨头表面光滑,无凹陷小孔;假体柄表面到术后 12 周可见多个不
规则的凹陷小孔,镜下可见有新骨组织长入材料;到 24 周时这些凹
3
WP=8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陷小孔变大变深,数量增多,也可见新骨组织长入材料。界面力学测
试:3 周组6 周组12 周24 周组(P0.05), 提示界面组织抗剪力
增加。骨组织结合率:3 周组6 周组12 周24 周组(P0.05),其中
12 周组和 24 周组更高达 91%、97%,这远远高于文献报道的多孔表
面金属假体骨结合率。
(2)人工肱骨头生物相容性研究:仅在术后3周可见界膜内 CD4 、
+
CD8 淋巴细胞浸润,未见其它炎症细胞。其余周次未见淋巴细胞和其
+
它炎症细胞浸润。
(3)人工肱骨头体内成骨的 BMP-2 及其基因表达研究:假体植
入第 3 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BMP-2 即有弱阳性表达,至 6、
12 周为强阳性;第 24 周,BMP 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程度均有所降低。
此外,原位杂交观察假体植入第 1、2 周,成骨细胞中 BMP-2 mRNA
表达呈弱阳性,第 3 周成骨细胞中 BMP-2 mRNA 表达呈强阳性,而
在第 4 周,成骨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均有所下降。研究显示
人工肱骨头体内成骨的 BMP-2 及其基因表达高峰时间较文献报道的
骨折模型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nHA/PA 植入体柄具有
一定的界面骨结合能力。界面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初期纤维组
织及毛细血管长入,逐渐为新骨组织替代。(2)nHA/PA 植入动物体
内 3 周,界膜上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反应较弱,提示 nHA/PA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nHA/PA 植入体柄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
能力。植入体柄从 12 周开始出现降解,以表面降解为主,形成多个“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