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亚低温治疗颅脑创伤时程的实验研究

何建国  
【摘要】: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动物模型。 方法:将 12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降温前,降温 6,12,24,48,72,96,120h 组,每组 15 只。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模型,60g×50cm 的致伤冲量下致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然后用医用降温床将体温降至32~34℃制作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监测血压、心电图;每组抽血查血清 K+、Na+、Mg2+水平;各时段大鼠取创伤处脑组织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随降温时间延长,动物模型死亡数目增加,血清 K+、Mg2+ 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血清 Na+在各治疗时段波动不大。降温 72h 组中有 1 只大鼠,降温 96, 120h 组中各有 2 只大鼠出现心律紊乱。电镜结果显示在亚低温治疗中脑水肿呈逐渐减轻的趋势。降温 96, 120h 组各有 1 只大鼠在亚低温治疗中出现弥漫性肾小管坏死。 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上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及脑组织微结构改变的特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22期
2 石延军;高颖;;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9期
3 朱忠凤;何赞良;;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4 金延成;吴志伟;孙奡燕;;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J];黑龙江医学;2007年03期
5 雷鸣;杨光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李秀莲;;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J];河北医学;2011年03期
7 张恒;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医学;2001年07期
8 周学军;;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J];北京医学;2007年04期
9 卢慧芳;江伟雄;施进勇;;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年02期
10 王敏,王传秋,朱娅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11 魏红;董超颖;;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5例临床体会[J];山东医药;2007年35期
12 王万卿;王国超;乔燕晓;赵春英;岳丽萍;;重型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年03期
13 张铭;刘万明;全中平;杨宜洲;钟宝;王少波;周波;;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几个相关问题[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4期
14 郭艳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07期
15 吕笑珍;王桂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实施和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年10期
16 张鲲鹏,季晓侠;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3年01期
17 宋乐欣;闫振山;;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血糖变化及预后观察[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18 李小霞;陈蓓蓓;;亚低温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6年23期
19 王大满;劳建新;;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8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0 黄明珠;王智伟;温筠梅;;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亚峰;涂悦;张赛;;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中Aβ水平的影响[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建敏;贾映海;刘健;蔡德成;张洪良;吴伟;李鹏;;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贾军;尹勇;钟天安;叶宇;石小峰;尹夕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亚低温治疗对血清MBP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黎回鸽;赵宁;;亚低温治疗3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A];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程晓莉;鲜继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彭小芳;陈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杨福娣;;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进展及监护[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宣宏飞;董伟峰;芦明;张俊;司赟;陈新治;谢仁龙;高国梁;严肖锋;;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经验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杨蕾;;亚低温治疗并发症的护理[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秦宗和;方玉明;;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国;亚低温治疗颅脑创伤时程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解丽君;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陈志则;细胞周期末期促进复合物及其调节亚基Cdh1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于文涛;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5 刘建军;实验性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Leydig细胞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6 王天辉;S100A4蛋白对运动氧化应激致心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7 付长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和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崔侨;冬凌草甲素诱导人肿瘤细胞自噬与凋亡关系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9 田琳琳;复方丹参方有效成分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康伟民;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脑损伤和亚低温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严;吸烟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内细胞凋亡和Fos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马育林;长期高脂饲养对大鼠胰岛功能和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3 卢先州;免疫抑制大鼠腹腔感染致MODS发生机制及氨茶碱治疗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李丽珊;黄芪加红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5 向芳;围产期大鼠血脂组成与乳腺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陈群;反式白藜芦醇对Aβ_(25-35)致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7 陈洁;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复温方式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吴芳庚;环境温度变化致大鼠小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严晓昱;三氧化二砷联合抗坏血酸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任建军;异丙酚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钙激活蛋白酶激活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蔡大伟;家马的起源[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奇云;“线粒体夏娃”何时走出“伊甸园”[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李天舒;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母系遗传特点[N];健康报;2007年
4 记者董映璧;细菌转变成线粒体的整个过程[N];科技日报;2002年
5 李学华;探究细胞“发电厂”的秘密[N];科技日报;2008年
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学家徐建兴教授探究呼吸链的奥秘独创线粒体超氧自由基代谢理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7 曹丽君;英国批准培育“双母亲胚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曹丽君;英批准培育“两母一父”胚胎[N];医药经济报;2005年
9 杨孝文;科学家研制基因注射剂“长生不老”不再是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10 通讯员 石国本 黄余红;军民开创高科技防聋产品[N];科技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