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H-ras基因的小干扰性RNA联合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摘要】:陡脉冲电场对细胞膜的不可逆性电击穿导致的细胞死亡成为了恶性肿瘤低创或微创物理治癌新方式,而对肿瘤边缘残存的有活性肿瘤细胞的补充杀伤则是影响陡脉冲治疗效果的关键。肿瘤是一种以癌基因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为特征的基因组功能性疾病,这些基因组功能的改变限制了传统治疗手段的有效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的发展,通过对致瘤基因的抑制或缺陷基因的修复等方法,基因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可望根治癌症的新方法。ras基因是存在于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与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密切的关系;ras 基因的持续的激活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和永生化。野生型 H-ras基因是一种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我们运用 RNAi技术沉默其表达后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生长情况,进一步明确H-ras 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并将 H-ras 基因的干扰性RNA 与陡脉冲联合应用解决陡脉冲治疗后瘤细胞的残余和复发问题,为癌症的陡脉冲联合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目的:构建针对卵巢癌高表达的H-ras基因编码区的小发夹状RNA重组质粒载体 pshRNA/H-ras,并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 H-ras 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设计含 21bp H-ras 基因编码序列片段及中间以 4-5 个 bp 间隔的反向重复序列,经退火形成互补双链,克隆至转录载体 pTZU6+1 上,转化 JM109 菌株,提取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并序列分析。
结果:将合成的 DNA 片段成功克隆至载体上,经酶切及 DNA 序列鉴定为正确的目的序列。
结论:靶向 H-ras 基因的发夹状 RNA 干扰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可进一步研究其对细胞内源 H-ras 基因 mRNA 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
|
|
1 |
刘桂馨;;年青人的卵巢癌[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77年02期 |
2 |
龚煜;妇科恶性肿瘤标志[J];肿瘤;1982年02期 |
3 |
符玉良;;卵巢癌化学治疗[J];广州医药;1987年02期 |
4 |
郎景和;;第十讲 卵巢癌的化疗[J];中国临床医生;1987年11期 |
5 |
徐玉兰;;卵巢癌患者的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2年03期 |
6 |
A.Pfleiderer;H.G.Meerpohl;顾美皎;;卵巢癌的化学治疗标准[J];德国医学;1994年04期 |
7 |
谭秀云,王红,蒋兴莲,王云;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J];齐鲁肿瘤杂志;1995年03期 |
8 |
杨玉兰,舒耀琪,安启哲,王淑清;股动脉插管灌注大剂量DDP治疗卵巢癌24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年02期 |
9 |
王莉英,杨晓霞,朱玉玲;10年间卵巢癌二次手术情况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6年03期 |
10 |
李柏文,胡晓云,赵斌江;卵巢癌扩大根治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7年02期 |
11 |
;卵巢癌的监测指标——卵巢肿瘤的血流特征[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12 |
朱珍道,郭旦敏,胡,傅肖岩,王永,黄永华,鲍智颖,谭晏华,钟小兵,万良财;bc1-2、p53和c-erb-B_2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8年04期 |
13 |
任舒月,杨滨,陈春生,隋承光,陈红,任常山;大肠癌和卵巢癌病人微卫星序列变化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4 |
付虹霞;卵巢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
15 |
侯淑萍,何浩明,田小平;四种肿瘤标记物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年01期 |
16 |
黄琛;血清乳酸脱氢酶、α-淀粉酶、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J];华中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
17 |
明太;卵巢癌与CA-125[J];知识就是力量;2000年04期 |
18 |
臧荣余,张志毅;卵巢癌二次手术的研究与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年06期 |
19 |
;卵巢肿瘤[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12期 |
20 |
沈建东
,马云宝;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指标与相关细胞因子测定[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