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图回声强度分析研究
【摘要】:
目的超声图像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强度是反映斑块组成与稳定性的重要内容。本文拟通过比较单纯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两种类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图平均回声强度及相关因素,分析两组患者间颈动脉斑块声像图回声强度的差异及原因,探讨部分影响因素及血液生化指标与斑块声像图回声强度的相关性。
方法以灰阶GS值为单位,使用我们研制的国产“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定量测定1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7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44例)的颈动脉斑块声像图平均回声强度,另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收缩压最高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并分析117例患者性别、吸烟及上述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图平均回声强度的相关性。
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单纯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图平均回声强度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 0.01),其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较单纯高血压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在所有观察的影响因素中,吸烟、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载脂蛋白A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斑块声像图平均回声强度明显相关。
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图平均回声强度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低,其斑块可能更不稳定,易破裂脱落,引起脑卒中等危险事件的发生。引起这两者间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餐后血糖水平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总的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图平均回声强度可能与吸烟、餐后高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A1及高密度脂蛋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