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剂量学研究

陈锦云  
【摘要】: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通过聚焦超声束直接作用于瘤体后,造成肌瘤组织的凝固性坏死,从而阻止肌瘤的生长、使其缩小或消失,减轻或缓解肌瘤引起的症状或体征。超声消融子宫肌瘤首先要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治疗计划,TPS包括辅助治疗方法、超声换能器、3D适形扫描技术和治疗剂量投放等。治疗剂量学标准化是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的关键,超声消融剂量学研究就是考虑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效率的前提下,将超声消融生物学效应量化,确立消融体积与治疗剂量的关系即超声消融的能效关系。超声能量在生物组织中沉积形成生物学焦域(biological focal region,BFR),通过BFR的移动实现肿瘤的热消融。BFR是可以通过理论进行预测的。能效因子(energy efficiency factor,EEF)为超声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量化指标,对同一超声换能器,影响因素包括:靶区深面到皮肤表面的距离、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组织声环境、扫描方式、辅助治疗等。本研究旨在总结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剂量学数据,建立EEF剂量模型,用以临床预测治疗一定体积的肿瘤所需的治疗剂量。为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TPS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剂量学基础。 目的 通过核磁共振影像学的超声消融结果,在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总结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剂量学数据,建立EEF剂量模型,用以临床预测治疗一定体积的肿瘤所需的治疗剂量。为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TPS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剂量学基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子宫肌瘤患者142例,年龄21~51岁,平均38.8±5.6岁。 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经超声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进一步确认;(2)绝经前妇女;(3)有子宫肌瘤的相关症状或心理影响渴望得到治疗,拒绝手术,要求保留子宫;(4)治疗系统机载超声可以显示的肌瘤,肌瘤最大径1.5cm,肌壁间肌瘤,非带蒂的浆膜下和粘膜下子宫肌瘤;(5)能准确地交流治疗过程中的感受;(6)同意接受镇静镇痛下超声消融治疗。 排除标准(1)宫颈肌瘤;(2)合并妇科其他疾病者(如阴道炎、盆腔炎、肿瘤等);(3)月经期妇女、孕妇(妊娠试验阳性)及哺乳期妇女;(4)结缔组织病或接受过腹部大剂量放疗者;(5)未控制的糖尿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6)严重心、脑血管疾患:不稳定性心绞痛、半年内有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需用药物控制者、严重高血压及心力衰竭者;(7)半年内有脑梗塞、脑出血者;(8)有核磁共振及钆剂过敏的患者。 2.研究设备 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治疗超声换能器中心组合有超声显像探头。治疗超声换能器频率0.8 MHz,功率0 W~400 W可调,物理学焦域为1.5 mm×1.5 mm×10 mm ,循环脱气水( 3 ppm )耦合。机载显像超声参数:频率3.5MHz.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agnetom Symphony 1.5T MR Tim系统( Siemens, Germany )。序列设置: T1加权自旋回波序列(TR 502ms、TE 12ms,层厚4 mm,层距1 mm);T2加权自旋回波序列(TR 4,000ms、TE 98ms,层厚6 mm,层距0.875 mm);增强T1加权梯度回波序列(TR 5.13ms,TE 2.37ms,层厚2.5mm,层距0.5 mm),线圈:Body Matrx/large Loop coil。 实验用药品对比造影剂钆双胺注射液(欧乃影gadodiamid)0.5 mmol / ml,剂量为15~20 ml。 3.研究方法 3.1治疗前影像学评估 入选病人经过盆腔超声和核磁共振影像学评估。子宫肌瘤CDFI血供分级标准:0级:肌瘤内未见血流信号;Ⅰ级:肌瘤内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Ⅱ级:肌瘤内中量血流,可见1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肌瘤的半径或见2~3条小血管;Ⅲ级:肌瘤内丰富血流,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Ⅳ级:肌瘤周边血管呈网状包绕整个肌瘤(抱球征),并有树枝状多个分支伸入肌瘤内部,血管相互交织成网状,或血管直径达3 mm以上。 子宫肌瘤T2WI信号强度分类标准:Ⅰ类,低信号:肌瘤信号低于或等于骨骼肌;Ⅱ类,等信号:肌瘤信号低于或等于子宫肌层,高于骨骼肌;Ⅲ类,高低混杂信号:肌瘤信号显示为高于子宫肌层与等低于子宫肌层信号混杂;Ⅳ类,高信号:肌瘤信号均匀高于子宫平滑肌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3.2超声消融 治疗前准备:①肠道准备:治疗前日导泻,治疗当天早晨清洁灌肠;②皮肤准备:下腹部备皮,脱脂、脱气;③膀胱准备:治疗前留置导尿管。 镇静镇痛的实施:枸橼酸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联合应用,控制镇静深度达到ramsy 3~4级,镇痛效果要求患者疼痛评分小于4分为佳。超声消融治疗:①消融范围:为瘤内消融,焦点范围:距子宫内膜15 mm;距肌瘤假包膜5 mm;距近骶骨肌瘤深面15 mm;距近腹壁肌瘤浅面10 mm;治疗层距:层距5 mm;点距5 mm;②消融过程:病人俯卧于治疗床上,下腹部前壁置于脱气水中的聚焦超声换能器上方,治疗前机载超声显像定位以确保有安全的声通道,避免损伤肠道等非靶区组织;根据病人对声照射引起的感觉反应和超声显像的实时灰度变化调整治疗剂量,点扫描和线段扫描结合完成治疗,靶区出现团块状高回声改变或整体灰度明显增加为治疗终点。治疗后病人在观察室休息两小时,可由家属陪同离院回家。 观察指标:①治疗剂量参数:治疗时间、照射时间、治疗功率;②可接受度:疼痛评分;③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3.3治疗后影像学评价 治疗后0~3月内,行增强MRI检查,MR成像参数及扫描序列同治疗前。 3.4治疗并发症评价标准依据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协会制定的SIR分类法。 3.5剂量学分析方法剂量用能效因子(energy effect factor,EEF)表示: EEF=η. Pt / V (J/mm3)η表示聚焦系数(= 0.7),P为声功率(W),t为照射时间,V为无灌注区体积(non-perfused volume,NPV)(mm3),EEF为单位体积消融所需能量(J/mm3)。 3.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消融结果142例病人(168个肌瘤)接受一次性超声消融治疗。平均径线4.4±1.6 (1.5~12.3)cm,平均体积62.57±85.87 (1.9~747.1)cm3。治疗时间平均2.7±1.3小时(14~471分钟),照射时间33±19分钟(2~79分钟)。体积消融率84.70±22.96%(有增强MRI结果的165个肌瘤)。 2.治疗耐受性评价疼痛评分0~4分占研究对象的85 %。 3.并发症和副反应33.10%(47/142)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94.92%属SIR A-B类并发症,无介入放射协会的SIR D-F类并发症发生。B类并发症2例,1例治疗后24小时内下腹部疼痛,要求止痛治疗;1例病人腹股沟区皮肤浅Ⅱ°烧伤,给予局部换药处理;SIR C类并发症包括3例病人,需要延长住院时间,2例病人治疗后1天出现体温升高超过38.5℃,经治疗48小时内恢复正常;1例病人尿潴留,留置尿管,48小时内恢复自行排尿。 4.剂量学研究结果腹壁组织(厚度小于50mm)与子宫肌瘤超声消融所需剂量之间缺乏相关性;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血供分级、T2WI信号强度以及声通道子宫肌壁厚度与单位组织超声消融所需剂量有线性相关关系。 结论 1.镇静镇痛下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可以达到充分消融。 2.能效因子(EEF)直接反映子宫肌瘤超声消融能效关系的规律性,EEF可作为子宫肌瘤剂量学研究的量化指标。 3.在临床可获得数据中,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血供分级和T2WI信号强度可作为预测消融剂量的指标。 4.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剂量模型: (1)超声、MRI联合应用预测剂量模型: [χ1 =肌瘤位置(前壁=1,后壁=2),χ2 =肌瘤直径(cm),χ3 =肌瘤Adler血供分级+1,χ4 =肌瘤T2WI信号强度] (2)超声影像特征预测模型: [χ1 =肌瘤位置(前壁=1,后壁=2),χ2 =肌瘤直径(cm),χ3 =肌瘤Adler血供分级+1 ] (3) MRI影像特征预测剂量模型: [χ1 =肌瘤位置(前壁=1,后壁=2),χ2 =肌瘤直径(cm),χ3 =肌瘤T2WI信号强度] y =3.052+6.095·x1 -0.383·x2+2.827·x3+5.135?x4 y =6.202+5.557·x1 -0.180·x2+2.144·x3 y =8.759+6.816·x1 -0.332·x2+4.881·x3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申恒春;周丹;倪亚非;蒋智君;;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剂量-效应关系研究[J];四川医学;2013年11期
2 陈骊;邓勇斌;邹敏;吴灿;岳莹;熊郁;;网络来源子宫肌瘤患者超声消融治疗适合程度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年11期
3 罗正春;;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3年02期
4 刘丽英;李珍;周均梅;;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对机体创伤及肿瘤的诊断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年05期
5 彭松;黎克全;吴庆蓉;何佳;黄国华;何敏;张瑞涛;张炼;;影响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相关因素的初步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6 李丙云;;超声消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3期
7 万敏;;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30例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底雪屏;田海燕;宋全;靳颍;;经腹及经阴式超声联合应用扫查子宫肌瘤对比分析[J];河北医药;2014年11期
9 刘美华;;B型超声在宫腔镜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20期
10 秦娟;陈文直;陈锦云;胡亮;刘政;唐良萏;王智彪;;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后残余瘤组织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转归[J];中国肿瘤临床;2013年02期
11 高建琼;王富兰;张露平;龚瑶;钟正德;彭松;;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舒适管理[J];激光杂志;2015年05期
12 郑威利;;子宫肌瘤患者适合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的程度的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年04期
13 杨赛蓉;;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子宫肌瘤124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年35期
14 赵会玲;;评价子宫肌瘤患者适合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的程度[J];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08期
15 曾雪梅;刘群;;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3年06期
16 周睿;计晓娟;;心肺联合超声在新冠肺炎中的诊断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年02期
17 陈潇;李陶;;超声评估血管外肺水[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1年01期
18 韩瑞辰;王建刚;;床旁超声技术在围术期评估与监测中应用进展[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年01期
19 张琳;朱永胜;;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晓东;;腹部超声的变迁、挑战与“腹兴”规划[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8年
2 姜翔飞;杨新新;肖杨;蔡飞燕;王丛知;郑海荣;;面向无创神经调控应用的超声时间反演经颅聚焦方法的仿真研究[A];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胡俊辉;;超声微纳操控功能的多样性[A];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4 李恒岩;陈新丽;;逻辑学原理在书写超声报告中的应用[A];201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5 王跃;关红;;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在严重出血倾向的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6 杨卫新;;超声在康复临床的应用[A];2014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严春阳;严佳梅;谢晓红;潘群艳;吴小清;;超声在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吴纯西;王琦;刘俊;张寒冰;包梅芳;陆月华;何海波;杜建龙;;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体会[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何淑君;;急诊床边超声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徐仲煌;;超声技术在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1 洪豫北;;超声止孕方法与相关参数的选取[A];2010年超声医学和医学超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2 林双泉;罗仪;洪正东;胡红林;江伟凡;朱安义;项明峰;鲁雄兵;胡映波;吴勇;邹高德;黄红卫;刘芳明;熊建华;潘正跃;葛根;习小庆;史子敏;;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93例报告[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3 黄道中;;超声引导PICC的及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大会资料[C];2011年
14 徐萍;;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800例的体会[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5 柳建华;萧淑宜;何景光;区文财;邱春花;冯桂英;;微泡联合低强度治疗超声对犬睾丸组织及细胞影响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6 王小亭;;肺部超声在ARDS的诊断价值[A];重症医学十年回顾与展望——2012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7 梁燕;吴晓波;陈重;张小慧;马楚云;赵恒;罗丹;王曦;;超声引导腹腔置管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A];2014’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8 董昌元;郭少文;王玲;贺伟;王贤明;;超声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9 张晶;;中国妇科超声的发展与展望[A];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0 温锋;卢再鸣;刘兆玉;张军;郑家贺;孙巍;郭启勇;;超声与透视相结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锦云;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剂量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彭松;超声消融困难子宫肌瘤的预测策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尹丹青;改善焊接接头性能的超声冲击方法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秦娟;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对机体创伤及肿瘤局部效应安全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5 陈超;脉冲超声辅助电弧焊接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
6 丛伟建;应用于肝脏介入诊疗的超声图像分析与导航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孟丽君;超声激励—光纤光栅传感检测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曹辉;纵扭复合型压电超声马达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易幼平;双向驱动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王晓庆;有关超声驻波法医学应用若干模式的理论分析及工程实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11 董翠英;超声植物促渗机理研究及工艺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9年
12 王作军;双模式超声血栓溶解疗法及超声血栓溶解效果的光学定量评价法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3 赵友选;含微裂纹结构的超声非线性检测机理与表征[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4 朱莉莉;超声调制光学成像中声光作用机制及在血糖检测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5 田秀;真空低温下超声马达性能及其摩擦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6 姚焰;超声消融心肌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7 卞平艳;超声激励纳米复相陶瓷非局部本构关系及延性域磨削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18 陈树强;多模式超声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9 郭祥辉;电子封装结构超声显微检测与热疲劳损伤评估[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0 王刚;人工胸腹水技术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膈顶部肝癌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秀;缩宫素对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所需能量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梁彩红;联接方式对太空超声取样钻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韩龙;超声取样钻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葛洪亮;铝合金随焊超声冲击焊缝组织改变及影响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张涛;在役海洋工程结构水下超声冲击疲劳延寿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陈新亚;腹部超声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及与转归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5年
7 侯婕;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刘鸿明;几种工业镁合金的超声孕育细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张朋;超声凝固器在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岳锋;引线键合超声换能系统的设计与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1 曾慧兵;非接触超声支撑与驱动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20年
12 刘彦伯;数控铣床超声自动检测附件产品平台研究[D];中北大学;2020年
13 任瑞雪;超声经皮给药机制的计算机仿真研究与实验[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14 高建琼;舒适理论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15 董荣伟;超声助滤平板膜表面超声强度检测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16 莫远东;基于FPGA的双超声振子压缩驱动电源系统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17 王国珊;基于超声马达的光学斩波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8 薛鹏;考虑弹性模态的高超声飞行器非线性控制器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19 马骏;电弧超声对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性能的影响与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20 张杰;基于时滞神经网络的超声马达的速度辨识与控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叶真;借力远程超声,“云端医生”穿越时空做手术[N];新华日报;2021年
2 记者 李欣;我省首批赴湖北医疗队 在新冠肺炎诊治中成功开展重症超声技术[N];青海日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傅苏颖;祥生医疗:专注超声领域 技术储备丰富[N];中国证券报;2019年
4 记者 陶婷婷 通讯员 金恒;超声技术已经成为抗“疫”利器[N];上海科技报;2020年
5 记者 江耘 实习生 洪恒飞 通讯员 柯溢能;新型穿颅超声技术令脑部成像更高清[N];科技日报;2019年
6 记者 江卉 通讯员 一钢 晓晨 方方;武汉医生获授“超声之父”称号[N];湖北日报;2011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罗渝昆主任:超声诊治的范围很广[N];健康时报;2021年
8 特约记者 赵莹 通讯员 徐进;远程超声机器人落户西藏边境村[N];健康报;2021年
9 本报记者 贾玉华 通讯员 王轶珺;以超声之眼探究疾病之源[N];济南日报;2021年
10 朱翔 记者 祁豆豆;祥生医疗莫若理:对技术的热爱和执着根植在骨子里[N];上海证券报;2019年
11 本报记者 缪琴;全国首个“成都造”掌上超声仪亮相[N];成都日报;2016年
12 记者 许万虎;我区首次实现跨省远程超声问诊[N];西藏日报(汉);2015年
13 证券时报记者 李雪峰;迈瑞1亿美元收购美国超声巨头[N];证券时报;2013年
14 ;超声电子 HDI板带动扭转局势[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5 本报记者 赵绍华;“超声消融”显神威[N];健康时报;2005年
16 ;超声技术帮助医生准确诊疗[N];保健时报;2005年
17 本报记者 代星;憧憬产品销量和价格上涨 基金拉涨超声电子[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8 闫龑 吴玉华;超声为运动伤愈合提供重要指标[N];健康报;2006年
19 记者  赛晓光;超声电子发展面临三大隐忧[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0 本报记者 姜恒;超声新品出彩[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