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5-氮杂胞苷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膜离子通道的改变及其机理研究

陈欧阳  
【摘要】: 目的:了解5-氮杂胞苷诱导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膜离子通道的改变并探讨其机理。 方法:按文献方法获得和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骨髓间充质(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干细胞,培养干细胞至第2周时部分骨髓MSCs以10μmol/L 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诱导后再培养4周,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诱导培养第1、2、3、4周和未诱导培养第6周MSCs的膜电流性质以及电流密度的大小。电流检测时各周随机封测30例MSCs,其中10例用含钠检测液检测以便于研究细胞表达的所有电流种类,20例以无钠检测液检测以便于研究其表达的K+电流密度的大小。同时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诱导与非诱导培养MSCs心肌特异性T型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 , cTnT)和缝隙连接蛋白(Gap junction protein 43,Cx43)的表达。 结果: ⑴电流检测结果: ①未诱导和诱导后各周MSCs均检测到延迟整流钾电流(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 IkDR)、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K+ current, Ito)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nward rectifier K+ current, Ikir)单独或复合存在,表达不均一,各周三种K+电流检出率相近。 ②未诱导培养6周和诱导后第1周MSCs没有钠电流(Sodium current, INa)及钙电流(Calcium current, ICa)表达,而在诱导第2周开始各周均有INa和ICa单独或复合表达。 ③诱导后第1周MSCs三种K+电流强度与未诱导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从诱导第2周起开始增强(p0.05),至第4周时进一步增强(p0.01)。 ④诱导培养组MSCs三种K+电流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强(p0.05)。 ⑵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未诱导培养MSCs的cTnT和Cx43无表达,而诱导培养4周两者结果均有表达。 结论: ⑴5-Aza诱导可促使部分MSCs分化为表达IkDR、Ito、Ikir、INa和ICa的心肌样细胞。 ⑵5-Aza诱导可促早期MSCs膜钾离子通道成熟而使分化过程中的IkDR、Ito和Ikir增强,促钠、钙离子通道生成或更趋成熟使INa和ICa可表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金菊;田杰;吕铁伟;张小飞;朱静;李扬;陈沅;;大鼠MSCs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时离子通道基因的表达[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年01期
2 邢玉洁;吕安林;王利;燕学波;;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复合心肌样细胞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6期
3 姚青;宋治远;马显光;;脉冲微交流电刺激促进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分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潘越江;华平;熊利华;王铭辉;杨艳旗;陈炬;张惠忠;张华;;体外培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学;2008年09期
5 苑媛;吕安林;陈丹;刁繁荣;李军杰;胡小菁;易甫;;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J];心脏杂志;2006年03期
6 文通;魏云峰;王梦洪;汪泱;曾俊义;彭小平;李宾公;;microRNA-1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1期
7 郭宏;宋霞;马秋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机制和诱导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8期
8 苏恩本;陈椿;龚觉晓;卢新政;陈子庆;夏新辉;黄峻;马文珠;;心肌细胞培养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有促进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9 王秀力;王洁;宫海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基因表型的时间依赖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0期
10 马林业;戴国友;刘煜昊;高传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过程及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的致瘤性实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4期
11 王卫彪;姜敏辉;姜胜华;姚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J];交通医学;2008年03期
12 朱淑霞;宋治远;罗向东;仝识非;;电磁场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方向诱导分化的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3 陈新云;曾智;饶莉;李胜富;周斌;陈玉成;;心脏营养素-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14 杨忠奇;冼绍祥;汪朝晖;李南夷;赵立诚;;三七总皂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年04期
15 王梦洪;文渊;谢安;汪泱;张智亮;黄俊;;不同诱导条件对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2期
16 朱淑霞,宋治远,罗向东,仝识非,苏踊跃,梁光萍,唐红英;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5期
17 郑翔;方志成;刘伯毅;黄云飞;陈黎;;心肌样细胞与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J];心脏杂志;2010年03期
18 法宪恩;王利霞;侯剑峰;张瑞成;王海永;;5-氮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19 武重阳;孙兰军;赵英强;徐强;刘晋平;;复方丹参滴丸含药血清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6期
20 王玮;方志成;周明;党书毅;何朝荣;吴瑞霞;王崇全;王俊峰;詹中群;;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对兔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全;翁谢川;盖晓丹;李锦;;胍丁胺阻断大鼠海马神经元钙离子通道与咪唑啉受体相关[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杨胜;刘振伟;万勤;周文霞;张永祥;;TNF-α对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离子通道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武维华;;植物细胞离子通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石亮;杨新春;刘秀兰;宗敏;;动作电位和部分离子通道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蒋卫民;陈晓虎;唐蜀华;;多离子通道阻断的抗心律失常中药研究探讨[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6 钟季康;;离子通道的正弦迭代模型[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7 朱毅;;经络实质的水、离子通道学说[A];西南片区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继亮;杨万庆;郭东阳;雷景新;;SPE的选择性离子传导通道理论及其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朱在稳;孙春凤;张旋;林丛宾;赵雪芹;颜佳伟;毛秉伟;;基于玻璃纳米孔磷脂双层膜中的单离子通道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王晓良;;离子通道作为新药靶点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勃;诱导骨髓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谢玲玲;淫羊藿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4 陈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肌细胞的对比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史达;木豆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与相关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顾绍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牟大鹏;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差异表达基因[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景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肾脏系膜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欧阳;5-氮杂胞苷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膜离子通道的改变及其机理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屈佳;体外模拟心肌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谢林海;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刘韶英;淫羊藿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苑媛;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6 农耀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膜电流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7 陈书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8 刘宏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艳芳;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陈洁;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智;离子通道检测新技术助推药物研发[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文执;离子通道探寻细胞之门[N];科技日报;2002年
3 赵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排异反应[N];健康报;2004年
4 陈国东;测定单个离子通道活性的生物芯片问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胡德荣;SARS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获突破[N];健康报;2006年
6 柯南;离子通道:不可能的任务[N];南方周末;2003年
7 袁原 吴小军;胚胎干细胞发现“离子通道”[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记者  徐瑞哲;逮到3a蛋白,扼住SARS“咽喉”[N];解放日报;2006年
9 ;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二等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陈海欧 编译;蜜蜂毒液有助于新疗法[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