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microRNAs差异表达及miR-106b表达规律研究
【摘要】:
目的:
应用microRNAs(miRNAs)芯片筛选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差异表达mi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运用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iRNAs调控的靶基因,为研究其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打下基础;通过数据库的筛选,对靶基因指向与胚胎着床子宫内膜增殖相关的miR-106b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为研究miR-106b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对子宫内膜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方法:
1.样本的准备:分别收集孕4天和孕6天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
2. miRNAs芯片分析:提取小鼠子宫内膜组织的总RNA,总RNA用miRCURYTM LNA Array labeling kit(Exiqon, Denmark)使用Cy3按照说明书标记。Cy3标记的RNA用miRCURYTM LNA Arrays(Exiqon, Denmark)进行杂交。通过Gene Pix 4000B扫描仪和Gene Pix 6.0软件(Axon Instruments, Union City, CA)进行图像扫描和数据分析。
3.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差异表达miRNAs:根据miRNA成熟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反转录引物进行反转录,设计miRNA PCR上下游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采用U6作为内参,进行归一化。
4.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目前常用miRNAs靶基因预测网站Targetscan、Pictar、miRBase来检索差异表达miRNAs的预测靶基因。
5.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检测miR-106b在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的表达量和表达部位。
结果:
1.miRNAs芯片结果显示:孕6天比孕4天上调2倍及以上的miRNAs有17个;下调2倍及以上miRNAs有18个。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芯片数据可靠。通过Targetscan、Pictar、miRBase等数据库筛查,初步获得差异表达的部分miRNAs多指向与增殖、凋亡和抗凋亡相关的靶基因。
2. miRNAs芯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显示:miR-106b在孕4天的表达高于孕6天2倍以上,且主要表达在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在腔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没有表达。提示miR-106b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而调控早期妊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
结论:
1.本研究结果显示孕6天与孕4天相比,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s,提示miRNAs可能在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了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s,对这些miRNAs在孕6天和孕4天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验证了miRNAs芯片结果的可靠性。
3.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表达的miRNAs的靶基因,推测这些miRNAs可能通过调节增殖、凋亡和抗凋亡相关的靶基因来调控胚胎着床。
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6b在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存在差异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调控相关靶基因进而调控胚胎着床。原位杂交检测miR-106b主要表达在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根据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分析,提示miR-106b可能通过调控Npm1、Tsg101和PTEN等靶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早期妊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最终调控胚胎着床过程。
|
|
|
|
1 |
田秀珠,张丽珠,吴燕,张小为;穿孔素蛋白及基因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10期 |
2 |
王一飞,朱云凤;着床与抗着床—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殖与避孕;1999年05期 |
3 |
刘彦威,刘娜;小鼠子宫内膜凝集素结合特性的生殖周期改变[J];中国兽医学报;1999年02期 |
4 |
刘芸,邢福祺,陈士岭,付志红;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培养的人分泌中期子宫内膜细胞内钙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
5 |
孙宁宁;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血管的调控因子研究[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3年03期 |
6 |
王伟;刘栋;杨秀萍;;降钙素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机理[J];生物技术通报;2007年02期 |
7 |
付志红,陈士岭,邢福祺;降钙素是孕激素调节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J];生殖与避孕;2001年02期 |
8 |
黄睿,朱桂金;一氧化氮合酶在人子宫内膜和蜕膜的表达[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9 |
贺桂芳,邢淑敏;月经机制的现代概念[J];生殖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
10 |
王小敏,黄海鹏,何福仙;简易人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法及其优点[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1 |
左以胜;问:《生理卫生》课本P.148有这样两句话:“受精卵由输卵管进入子宫,就种植在子宫内膜里。”“胚胎的发育是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这是否可理解成种植在子宫内膜里的是受精卵,胚胎的发育是从受精卵种植在子宫内膜里开始的?[J];生物学通报;1995年05期 |
12 |
张炜,周剑萍,刘银坤,张俊慧;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J];生殖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
13 |
王琳,史常旭,常青,梁志清;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表面形态超微结构的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8期 |
14 |
王小青,闫丽隽,郭述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J];山西医药杂志;2004年08期 |
15 |
王冬颖;SK Smith;Steve-Charnock Jones;;小鼠月经生理模型的探讨[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5年04期 |
16 |
谭毅,顾美礼,王智彪,潘永全,赖国旗,何明忠;完整分离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方法的建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1年01期 |
17 |
孙晓炜;张炜;周剑萍;;Galectin-3与生殖[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6年05期 |
18 |
李南;魏莎莉;杨戎;谢怡;刘孝云;王颢;;sLe~x在小鼠胚泡植入早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作用[J];生殖与避孕;2007年08期 |
19 |
王明荣;齐易洋;;大鼠子宫内膜老化的形态学研究[J];解剖学研究;1990年02期 |
20 |
张崇理,林怀冰,周安,王红,殷红,周苏文,张致一;宫内节育器对子宫内膜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