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冠心病患者局部左心功能与B型利钠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龚厚文  
【摘要】: 目的:已经明确,B型利钠肽(BNP)能较好的反映心功能状态,但局部左心功能与B型利钠肽(BNP)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BNP水平与局部左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1.于清晨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空腹外周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病例BNP浓度。2.应用美国飞利浦公司iE33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仪S5-1、L11-3心脏探头,首先对入选者(冠心病组73例、对照组18例)进行二维图像采集,采用德国Tom Tec三维图像处理系统的4D-LVAnalysis软件对观察对象进行三维图像分析,并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方法将左室壁划分为16节段,自动计算得出16个节段的局部舒张末期容积(EDVR)、局部收缩末期容积(ESVR)、局部心搏量(SVR)、局部射血分数(EFR),并计算节段-整体射血分数(EFRG)。其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M型超声下经左室长轴切面测量病例组及对照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频谱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Mve、房缩期峰值速度Mva,计算E/A比值。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组间对照采用t检验,不同指标之间作线性相关分析,以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左室壁16个节段中有7个节段局部舒张末期容积(EDVR)较对照组相应节段升高,有15个节段局部收缩末期容积(ESVR)较对照组相应节段升高,有14个节段局部心搏量(SVR)、局部-整体射血分数(EFRG)较对照组相应节段减低,有15个节段局部射血分数(EFR)较对照组相应节段减低。BNP水平在冠心病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升高,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72,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1267.53-0.72x;左室前壁、侧壁病变的患者BNP水平高于右室病变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不同部位病变患者BNP水平与EF呈负相关(r=-0.78,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839.19-0.78x。结论:1 BNP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左室,其变化能反映整体心功能的状况。2冠心病患者不同病变部位对心脏整体射血功能的影响不同,左室前壁、侧壁、前间隔对心脏功能的贡献最大。3左室前壁、侧壁、前间隔病变患者血清BNP水平更高,说明BNP变化与局部心功能状态高度一致,BNP能反映局部心功能状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周琼;张洁钰;张菲斐;;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05期
2 Hogenhuis J.;Jaarsma T.;Voors A.A. ;徐永城;;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与6min步行的关系[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08期
3 王浩,王银燕;肌氨肽苷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血浆C型利钠肽的变化[J];临床荟萃;2003年12期
4 易岂建;;利钠肽与心力衰竭[J];儿科药学杂志;2007年02期
5 赵丽,吴学思,韩智红,胡荣,吕强;B型利钠肽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1期
6 王浩,王银燕,赵海鹰,张杰;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及血浆C型利钠肽的变化[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09期
7 潘棱;沈晓丽;林赛梅;林立芳;刘小晴;邓玉莲;浦晓东;胡锡衷;;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的测定与评价[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8 张慧平,孙福成;B型利钠肽与心力衰竭[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9 栾慧芳;;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A、B及C型利钠肽原与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对比分析构建[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年21期
10 乔薇;张小平;钱端;郑知刚;;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心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年03期
11 蒋华,程祖亨,汤宝鹏,马依彤;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评估中的作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2 符震球;顾光大;;检测尿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11期
13 袁志敏;快速检测B型利钠肽用于早期诊断心力衰竭[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5期
14 张婉;鄢盛恺;娄晋宁;;B型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实验室检测及在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3年04期
15 娄国平;田彩霞;李显东;张秋芳;;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年04期
16 赵雪燕;吴超;毛懿;张健;杨跃进;;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B型利钠肽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01期
17 于景春;;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年02期
18 杨红群;;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合并心衰B型利钠肽检测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傅向华;贾新未;李世强;谷新顺;刘君;吴伟力;范卫泽;姜云发;樊欣娜;魏庆民;薛玲;;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脏安全性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德光;;用N端B型利钠肽前体诊断心力衰竭7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陈学波;朱水娣;胡玉纹;吴广宇;;B型利钠肽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评估的临床研究[A];2008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高燕;马树旗;张红安;贺松;周晓莉;孙艳辉;宋晓华;;联合B型利钠肽、尿酸对保留收缩功能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意义[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德光;;心力衰竭56例N末端B型利钠肽原检测及临床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彭强;苏海;谢天;洪德志;吴清华;程晓曙;;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特点[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何真;;B型利钠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傅向华;张晶;汪雁博;王学超;范卫泽;姜云发;郝国贞;谷新顺;;重组人B型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赵思勤;李秋;刘小蓉;吴涛;聂晓莉;王勉;胡咏梅;;心力衰竭患者快速检测B型利钠肽浓度与血液动力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10 郜攀;黄岚;;利钠肽A型受体介导B型利钠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乐;局部转染C型利钠肽基因防治血管吻合口再狭窄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2 张剑;局部转染C型利钠肽基因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3 韦丙奇;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徐琢;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5 林琼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肖斌;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过表达通过上调心房利钠肽及利钠肽C-型受体调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霞;新疆维、哈、汉族冠心病差异基因筛查及与冠心病相关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8 籍振国;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对冠心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9 施育平;肾素系及糜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的关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耿婕;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厚文;冠心病患者局部左心功能与B型利钠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2 邓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及尿酸的变化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3 蒋华;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评估中的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4 吴阳芳;C型利钠肽拮抗FGF-23/MAPK信号通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5 罗慌慌;C型利钠肽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和胶原Ⅳ表达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6 胡昊;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7 张晶;重组人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叶飞鸣;C-反应蛋白与氨基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王超;B型利钠肽联合多项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新雨;住院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D];郑州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立夫;冠心病与心力衰竭[N];健康报;2006年
2 许关煜;心力衰竭新药LCZ696试验提前中止[N];医药经济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周唯;心力衰竭:防治并重[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崔昕;谈“心”·护“心”·关“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王焱;心力衰竭如何防治[N];厦门日报;2006年
6 世界心力衰竭协会(WHFS)主席 余卓文 本报记者 邢玉树 楚超 董超;进一步提升中国心力衰竭诊疗水平[N];保健时报;2015年
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教授 胡大一;攻克心力衰竭是场硬仗[N];健康报;2015年
8 李建明;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12年
9 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 余云 李忠红;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心力衰竭有专科诊治[N];保健时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