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及其古今认识与运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
①探析“治未病”源流与《黄帝内经》“治未病”的理论,明确“治未病”含义。
②探讨“治未病”理论研究现状,了解现阶段“治未病”理论研究重点以及发展趋势。
③以系统的“治未病”理论指导预防保健与临床治疗,以期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用性之间搭一座桥梁。
方法
①本课题以《黄帝内经》为“治未病”思想之“源”,以后世诸医家的补充与发展为“治未病”思想之“流”,将涉及“治未病”内容分类举要。对“治未病”理论的形成及其理论内涵做了较全面的认识和归纳。
②研究查阅了近20年以“治未病”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八百九十余篇,按照主题所包含的不同内容对其加以分类,统计分析研究重点的倾向。
③重点搜集关于“治未病”理论中指导患病后治疗的内容,对“治未病”所体现的临床方法进行较全面探讨,系统整理、联系临床。
结果
①发现“治未病”研究关于“防病”内容较多,而“治病”的内容较少且缺乏系统整理。
②“治未病”思想不仅包含丰富的养生保健内容,更有诸多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
③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确定了“治未病”思想内涵;补充了“未病”定义,使“未病”概念更具体。
④既病早治、防传防变是“治未病”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①“未病”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患病后人体所处的特定疾病状态的概括。
②“治未病”是中医治病重视正气思想的具体现。
③“治未病”思想有其丰富的内涵,不应该厚“防”而轻“治”,二者在维护健康的层面上是统一体,缺一不完整,也不可行。
|
|
|
|
1 |
王秀玲;;中医学与治未病[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
2 |
林良智;;中医“治未病”刍议[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3 |
洪蕾;冼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4 |
林惠;;浅谈“治未病”[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5 |
;中西医治未病之我见[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6 |
唐乾利;岳桂华;;“治未病”对中医院发展的机遇及问题探析[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7 |
何清湖;;中医治未病的原则[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
8 |
;“激光针灸”治未病[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
9 |
江学勤;田小平;刘敏;;浅谈中医治未病特色疗法—节气贴[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
10 |
梁海凌;;中医“治未病”思想与老年病防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