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
1、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3、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4、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5、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
6、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肌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
7、探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神经内科病房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66例中风恢复期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87例,对照组79例。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制定的中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康复护理部分采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其它护理同对照组。
资料收集: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课题组成员收集,其中疗效性指标在入组时及护理干预1个月后各评价1次。(1)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诊断类型、病变部位、瘫痪肢体等。(2)疗效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CNS)、肢体运动功能(FMA)、巴氏指数(BI)、生存质量(SF-36)、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肌力及继发合并症状况。
统计处理:采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及标准差、构成比等对样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和t检验进行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及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对干预后研究对象神经功能缺损、BI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进行组间及组内的比较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和成组t检验分别对干预后研究对象肢体运动功能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对干预后研究对象SF-36评分进行组间及组内的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干预后研究对象肌力、继发合并症进行组间及组内的比较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a=0.05。
研究结果:
1、基线资料: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诊断类型、病变部位、瘫痪肢体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CNS、FMA、BI、SF-36、HAMD、HAMA评分及肌力、继发合并症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
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护理干预后CNS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较对照组好。
3、运动功能评分(FMA):护理干预后FMA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提高优于对照组。
4、巴氏指数(BI)评分:护理干预后BI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优于对照组。
5、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SF—36):护理干预后两组比较,两组在躯体疼痛(B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方面,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各维度(除“躯体疼痛”项外)积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
6、汉米尔顿焦虑及抑郁评分(HAMA及HAMD):护理干预后HAMA及HAMD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
7、肌力评定:护理干预后肌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干预后肌力提高优于对照组。
8、继发合并症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比较,两组在足下垂、足内翻、关节挛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方面,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研究结论:
1、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措施可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2、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
3、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措施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生存质量提高明显,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5、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改善十分有效,促进了心理康复,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6、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肌力,同时降低了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其疗效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