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配伍H对C减毒增效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C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成药之一。该品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治疗,但具有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锐减等不良反应,本次研究通过C配伍H达到对C减毒增效的作用。
方法:通过大鼠长期毒性试验进行配伍解毒的研究;通过体内抗病毒实验、小鼠耳肿胀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家兔解热实验进行配伍增效的探讨。
结果:连续给药9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仅见C组大鼠PLT数量显著降低(p<0.01),CH高、低剂量组PLT值均明显和极显著高于C组(p<0.05和p<0.001);CH高、中剂量组及C组动物的ALT、AST及脏器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1或p<0.001),但C组所致ALT、AST及脏器指数升高均较CH高、中剂量组明显,且CH低剂量组的ALT、AST及脏器指数值均显著、极显著和明显低于C组(p<0.01、p<0.001和13<0.05);仅见C组大鼠的Urea显著升高(p<0.01),且CH低剂量组的Urea值极显著低于C组(p<0.001),又见C组和CH高剂量组大鼠的肾脏脏器指数较对照组升高,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但C组所致的肾脏脏器指数升高较CH高剂量组明显,且CH中、低剂量组的肾脏脏器指数均极显著低于C组(p<0.001);对腺病毒3型和甲型流感病毒H_1N_1感染小鼠,CH有较C更高的死亡保护率及体重,更低的死亡率及肺指数;CH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增生肿胀(p<0.01和p<0.05),且肿胀抑制率高于C组;CH能抑制模型动物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p<0.01或p<0.001)且抑制率高于C组;CH能降低内毒素和松节油致热家兔的体温(P<0.01或P<0.05),且在给药2h和45min时的体温升高值明显低于C组(P<0.05)。
结论:①CH致大鼠的PLT数量降低的作用小于C组,所致肝肾毒性的程度均低于C组,提示C配伍H可减轻C的毒性;②CH可降低腺病毒3型和甲型流感病毒H_1N_1感染小鼠死亡率,抑制其肺指数的升高及对抗感染所引起的体重下降,提示C配伍H后抗病毒作用增强;③CH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小鼠棉球肉芽增生肿胀均有比C更强的抑制作用,提示C配伍H后抗炎作用增强;④CH能降低内毒素和松节油致热家兔的体温,且效果优于C,提示C配伍H后解热作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