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p2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摘要】:背景与目的: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以导致不可逆转的心血管系统重构,表现出心室壁的增厚、室腔的扩大以及心肌纤维化。众多因素参与了这一病理生理过程,除了血压本身的影响外,还与细胞间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有关。作为细胞增殖周期的负性调节因子,p21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血脂调节药物,近年来大量数据表明他汀还能发挥其调脂以外的多向心血管保护效应,关于他汀在改善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实验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为实验模型、阿托伐他汀(atrovastatin,ATV)作为干预因素,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SHR左室肥厚心肌p2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改善SHR心肌肥厚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将16只8周龄的雄性SHR随机分为2组(n=8);蒸馏水饲养组(SHR组)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V组),并以8只同周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大鼠(Wistar-kyoto rat,WKY)作为对照(WKY组)。ATV组:阿托伐他汀50mg·kg~(-1)·d~(-1)灌胃共10周,阿托伐他汀充分研碎,用1ml蒸馏水混匀,于每日上午灌胃给药;SHR组与WKY组:采用等容量蒸馏水每日同时灌胃。10周后,所有大鼠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抽取动脉血约5ml,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含量;沿室间隔分离左心室(包括室间隔),计算心脏重与体重比(heart weight to body weight ratio,HW/BW)、左室重与体重比(left ventricle weight to body weight ratio,LVW/BW),以此作为心肌肥厚的指标; 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21蛋白在心肌组织的分布;RT-PCR法检测p21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阿托伐他汀干预10周后:
1.血脂:SHR组和ATV组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均低于WKY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ATV组TC、TG、HDL-C、LDL-C与SH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心肌肥厚指标:观察结束时,SHR组存在显著左室肥厚,SHR组HW/BW、LVW/BW与WKY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的ATV组HW/BW、LVW/BW明显低于SHR组(p0.01)。
3.病理形态学:WKY组心肌细胞无明显肥大,心肌细胞排列规则;SHR组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的ATV组,心肌细胞肥大不明显,排列规则。
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HR组大鼠心肌细胞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与WKY组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心肌细胞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ATV组大鼠明显上升,与SHR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5.RT-PCR结果:SH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2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WKY组(p0.01),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心肌组织p2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SHR组大鼠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6.心肌组织p21 mRNA的表达与心肌肥厚程度的相关性:p21 mRNA的表达与HW/BW呈负相关(r=-0.709,p0.0001),与LVW/BW呈负相关(r=-0.665,p0.0001)。
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明显,肥厚心肌组织p21表达减少。阿托伐他汀干预后,SHR p21表达水平上调,心肌肥厚明显减轻,这或许是阿托伐他汀改善心肌肥厚的可能机制之一。
|
|
|
|
1 |
周卿;陈书艳;林强;张琼;颜雪芸;王飞;;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eNOS及RhoA表达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7年S1期 |
2 |
赵大力;;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11期 |
3 |
陈虹;李岩;;阿托伐他汀诱发乙型肝炎复发[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年03期 |
4 |
任晓华;崔文丽;;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年09期 |
5 |
康连鸣,赵彦芬,李力;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降脂及安全性对比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年05期 |
6 |
陈斌,邓玉莲,吴志勇,高美钦,郑伟,黄爱民;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06期 |
7 |
栾红,李卿慧;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1和B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8期 |
8 |
魏丹,任江华,曹茂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肿瘤坏死因子-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年02期 |
9 |
曾武涛,冷秀玉,王礼春,廖新学,马虹;早期调脂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年05期 |
10 |
王少学;韩双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06期 |
11 |
杉杉;;阿托伐他汀改着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对西地那非的反应[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年11期 |
12 |
张春平;;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重要的急性抗炎效应: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年12期 |
13 |
李宏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脑血管事件的作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12期 |
14 |
荣本兵;李作孝;;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脑组织IL-6和TNF-α影响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7年01期 |
15 |
Patti G. ;Chello M. ;Pasceri V. ;G.Di Sciascio;郭俊;;阿托伐他汀对操作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较低水平的黏附分子相关:ARMYDA-CAMs(阿托伐他汀减少血管成形术时心肌损伤-细胞黏附分子)亚研究的结果[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04期 |
16 |
周卿;陈书艳;林强;张琼;颜雪芸;王飞;;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7年S1期 |
17 |
吴风刚;;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年34期 |
18 |
袁学民;丁海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患者治疗12个月调脂作用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07期 |
19 |
孙晓莉;张华平;;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07期 |
20 |
杨莹;吴佳丽;;荷丹片合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2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