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分区勾画方式对鼻咽癌IMRT计划靶区及腮腺剂量影响和对腮腺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腮腺分区勾画方式对鼻咽癌IMRT计划靶区及腮腺剂量的影响目的:探索三种腮腺分区勾画方式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中靶区及腮腺剂量影响。方法:选取7例鼻咽癌患者,每例分别制作4组调强放疗计划,除腮腺以外,每例靶区处方剂量及其余危及器官限制剂量均相同。计划~0:将腮腺作为整体予以勾画,剂量限制为:左侧腮腺(L-Parotid):D_(50)30Gy,右侧腮腺(R-Parotid):D_(50)30Gy;计划~1:沿下颌支后缘将腮腺分为浅叶与深叶勾画,剂量限制为:整体腮腺剂量限制同计划~0,给予腮腺浅叶(Parotid-S)和深叶(Parotid-D)额外的剂量限制即D_(50)25Gy;计划~2:以PTV2轮廓线为界将腮腺分为靶区外部分(Parotid-NO)和靶区内重叠部分(Parotid-O),整体腮腺剂量限制同计划~0,Parotid-NO和Parotid-O剂量限制为:D_(50)25Gy;计划~3:沿下颌后静脉前外缘将腮腺分为前叶(Parotid-F)与后叶(Parotid-B),剂量限制为:整体腮腺剂量限制同计划~0,Parotid-F和Parotid-B:D_(50)25Gy。评估4组计划中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特别是腮腺剂量。结果:4组计划均符合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限制要求,4组计划两侧腮腺D_(mean)和D_(50)无统计学差异,但腮腺分区勾画组(计划~(1、2、3))两侧腮腺D_(mean)的平均值较整体勾画方式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勾画方式2两侧腮腺D_(mean)31Gy,D_(50)28Gy,均低于整体勾画方式且下降趋势明显。结论:在满足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限制要求前提下,腮腺分区勾画方式2能显著降低腮腺平均剂量及50%体积剂量。第二部分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和(或)咽旁间隙侵犯鼻咽癌腮腺分区勾画方式对腮腺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目的:探索腮腺分区勾画方式对鼻咽癌患者放疗中及放疗后腮腺功能影响。方法:实验组选取20例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和(或)咽旁间隙侵犯鼻咽癌患者,以PTV2轮廓线为界将腮腺分为靶区外部分(Parotid-NO)和靶区内重叠部分(Parotid-O),将靶区外部分作为危及器官保护,Parotid-NO剂量限制为:D_(50)30Gy,对照组选取21例相同入组条件患者,将整体腮腺予以勾画,剂量限制为:D_(50)30Gy;分别于放疗前、放疗15次时、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月、放疗结束后3月根据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分级标准随访患者口干症状。结果:1、在放疗结束后1月随访两组口干症状,有统计学差异;2、实验组2级口干大体上在各个时间点都要多于对照组,而3级口干在各个时间点都要少于对照组并且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这种变化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1月表现更为明显。结论:将腮腺分为靶区内重叠部分和靶区外部分,只是将靶区以外腮腺予以勾画作为危及器官进行保护能明显减少3级口干的发生,缓解放疗后3月内口干症状。这种腮腺分区勾画方式是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和(或)咽旁间隙侵犯的病例值得推广的勾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