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

龙洋  
【摘要】:近30年来,我国教育在不断缓解需求与供给矛盾中获得发展。教育法律,作为教育管理工具之一,受到教育发展特点的制约,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平等受教育权作为其价值旨归,这又决定了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特点:以受教育权起至受教育权终。梳理教育法学研究的思维进路,总结其阶段特点,并以之为中轴,思考时下教育法学研究现状如何?有何得失?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要走向何处?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基础。 问题的综合决定了方法的综合:论文运用历史文献法,全面梳理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历程;运用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我国教育法学的历史研究文献;运用文本分析法,了解我国教育法学的研究现状;既而,思考我国教育法学的逻辑起点、研究范式及理论体系架构。在此思路下,论文依据学科建制理论,对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法学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作了历史考察,划分出学科萌芽阶段、学科内在观念建制阶段、学科外在社会建制阶段和学科深化及分化发展阶段,并总结各阶段的主要特点。运用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理论,抽取《中国教育法制评论》和《教育法学年会论文集》为样本,从载文总量、作者情况、栏目设置、引文分析、关键词统计等维度,讨论了现阶段我国教育法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科研究对象尚待明确;学科性质有待进一步讨论;学科概念体系不够严谨;学科研究方法亟需整合;学科理论体系尚待建构。上述两方面的探讨为思考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实践支撑。在此基础上,从分析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出发,梳理了我国教育法学的上位学科法哲学和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并对教育法学已有逻辑起点观点进行了梳理及评述,以为论证本文提出的教育法学逻辑起点——“受教育权”观点提供支撑;随之,运用库恩的范式理论,讨论了我国教育法学是如何运用相关研究范式来实现对“受教育权”逻辑起点外在规定性的丰富。最后,结合教育法学逻辑起点和研究范式的主要内容,初步建构出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 教育法学理论体系是包含“教育法学逻辑起点”、“教育法学研究范式”等内容的有机整体。它经历了由受教育权逻辑起点出发、依次通过教育权、教育法律主体、教育法律主体间法律关系、教育法律现象这一外在规定性的丰富过程,并最终回到受教育权这一逻辑起点的理论推演。 本文尝试论证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基本内容,揭示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寻找当前我国教育法学研究中的研究范式,尚假实践证明,亦是笔者经后努力的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谭晓玉;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1995年08期
2 顾功耘;消除阻碍法学繁荣的障碍[J];法学;1987年01期
3 刘立;略论教育法学学科性质[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陈守一;;法学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J];法学杂志;1980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复刊的话[J];法学;1981年01期
6 张文显;;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法学更新[J];现代法学;1988年05期
7 蒋超;中国教育法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4期
8 王安顺;;新年寄语[J];法学杂志;2009年01期
9 ;探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首次法学理论讨论会在沪举行[J];法学;1983年05期
10 王威宣;;中国法学会举办“毛泽东思想法学理论讨论会”[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11 谢邦宇;;加强法学理论和法学方法论的研究[J];法学评论;1985年05期
12 ;来稿须知[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3 ;来稿须知[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4 ;关于法学理论更新的几个问题——记陈守一和张宗厚的一夕谈[J];法学杂志;1986年04期
15 金春;;开创法学研究的新局面[J];法学家;1986年08期
16 周勤勤;;重视加强教育法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3期
17 张理智;也谈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3期
18 谭晓玉;关于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与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6期
19 韩杼滨;;创新法学研究机制[J];人民论坛;2006年22期
20 龚战梅;胡永平;;科学发展观与当代民族法学的发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国滢;;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2 黎国智;雪犁;;略论法学理论刊物的编辑方针[A];四川高校学报编辑文集[C];1989年
3 尤俊意;;60年来上海法学专业教育和理论研究观察[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4 春杨;;论董必武对我国法律教育和法学文献的贡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5 田建设;;我国法学类连续出版物《集刊》现状[A];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姜明安;;前言[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闫尔宝;;关于给付行政的若干思考——以德日行政法为中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文同爱;;一部划时代的环境法学著作——记蔡守秋教授的《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岩云;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检视[D];吉林大学;2008年
5 徐兴旺;教育行政权行使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徐波;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民族史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刘星显;基于关系视角的法律与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董国锋;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张书清;金融法理念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迟方旭;马克思恩格斯私法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远征;法学发展与时代精神[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杜建明;论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08年
3 朱惠东;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4 田承祖;试论在高等师范学校中教育法学课的设置[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温泉;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中法学研究的探索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史剑华;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山西大学;2007年
7 石育斌;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新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任传宇;布雷克顿的法学理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周元;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法学方法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陶菁;法律进化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王锋;法学理论之树常青[N];法制日报;2002年
2 记者 刘健 通讯员 高暄;研讨新类型案件 推动法学理论发展[N];天津政法报;2008年
3 记者 黄保山;要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N];西部法制报;2011年
4 记者 黄保山;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和法律制度保障[N];西部法制报;2010年
5 韩大元;“人大学派”突出的学术贡献[N];法制日报;2010年
6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喻中;找一本安身立命的书[N];检察日报;2010年
7 喻中 (作者单位:重庆行政学院法学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学理论[N];长江日报;2007年
8 白廷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法学研究[N];青海日报;2003年
9 法学所 刘作翔 吴玉章 冉井富;法学理论学科领域研究前沿与重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 政法部主任 石泰峰;法学理论创新与“三个代表”[N];人民法院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